[返回笔会文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秦晖: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

送交者: 大秦帝国111[★金嗓仙女柯南★] 于 2022-03-20 0:50 已读 423 次  

大秦帝国111的个人频道

+关注
如今已经不是宣传“高贵者最愚蠢”的年代了。看看我们的“街道”,处处在标榜着“高贵一族”;路边,“贵族”、“富豪”、“帝王”等招牌林林总总;店内,“豪华”、“名贵”、“贵族气派”等广告词比比皆是;贵族学校、贵族俱乐部之类的词语在街谈巷议之间伴随着羡慕的目光……而我们的学界,也早已不是那种“打倒贵族”的法国大革命称颂不已的时代。在“保守”取代“革命”而成为美德象征的今天,大雅之堂上的文化伟人自然是诗礼名门、贵族之后,甚至乡儒新修《村志》,也不忘标明此村系出贵胄,“实属世家大族,殊感光荣”(见某县新出之《上柏石村志》、《南湖村志》等)


只是,在那“革命”年代里被撕得粉碎的“自由平等博爱的遮羞布”,到了“保守”的年代似乎也没有多少人想起要捡回来?


然而,在如今满是“高贵一族”的“街道”上,到底能有几个真正的贵族呢?这样讲,并不是说我们今天还不够富裕,尚未到炫富的夸贵之时——尽管这是大实话。


问题在于什么是“贵族”?“贵族(aristocrats)”在古希腊语中是“最优秀的(aristos)”一词的派生词,意为贤人、大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把贵族定义为道德高尚、情趣高雅和(最后才是)富裕尊贵的人;而对那些富裕尊贵但道德低下者,古希腊人并不称之为贵族。而是称之为寡头(oligarchs)。


贵族是高贵的——因为他们是幸运者,他们没有受到社会不公正的侵害。贵族的确是高贵的——因为他们心系不幸者,他们抗议并纠正社会不公。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看来,贵族与寡头之别就在于:前者维护社会正义,而后者只谋一己私利。


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这是不奇怪的。但倘若一个社会里只有不公正的受害者才要求公正,那就如同只有被偷窃者才反对盗窃、只有被杀害者才反对谋杀一样,这个社会还可救药吗?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之有“贵族”,有为不幸者呐喊的幸运者,实为社稷之福,兆民之庆。


古今中外,但凡尚有活力的社会都能看到这种情况:如俄国的十二月党人,出身贵胃之家而甘为平等理想受苦赴难;如狄更斯笔下的查理•达奈与雨果笔下的朗特纳克侯爵,政治态度截然相反但都对受苦百姓有深切的博爱之心;痛斥传统的虚无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公爵和珍爱传统的保守主义者列•托尔斯泰伯爵,主张虽殊而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如一,出身类同而道德文章的浩然正气更似。

在我国,清末出身官宦之家而为共和民主奋斗、民国时出身富贵之门而投身工农革命者,更是史不绝书。这些先贤,无论其“主义”如何,都已超脱了既得利益的藩篱,表现了一种高贵的精神,也就是柏拉图意义上的贵族精神,它是一个社会的精神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


然而也有另一种情况:一些人以新贵自居,自诩高人一等而耻与齐民为伍,其主张却只以既得利益为转移:贫寒时便“激进”,一富贵即“保守”;当“知识分子”,便一味抱怨“脑体倒挂”(本文并非为“倒挂”辩护),当城里人,便只知阻止农民进城;被人整时呼天抢地,而整人之时声色俱厉;有道是买者但怨价昂而卖者只嫌价低,股市里暴赚一笔,便欢呼改革形势一片大好,一旦被套,又发现旧体制不应全盘否定……这就是人们经常讲的“精神贵族”,自以为高贵,实际却很浅薄。


当然,对此应以平常心宽容视之。浅薄不是罪过,从既得利益出发也属人之常情。要求人人具有贵族精神更无异于重演“道德净化”的历史悲剧。但是,不是贵族并不可耻,假充贵族却至少有些可笑:令人想起那自以为与赵太爷同宗的阿Q。而阿Q“革命”成功之后会怎样?那恐怕就不仅可笑而已了。一个正常社会里阿Q有其存在的权利,但正常的社会里不能只有阿Q,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总会是利益格局调整的时代,是最需要公正的时代。即使不谈什么“人文精神”的大道理,仅从社会运作功能来说,一个只有被窃者才反对盗窃的社会必然是盗窃横行的乱世。避免这类乱世自然首先要靠法治,但如果只有被窃者才关心立法,这法如何立得起来?因此至少在这个意.义上,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培养起一种超越既得利益,捍卫社会正义的高贵品质,应当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贵族精神不等于贵族制度—一种赋予少数人以特权的、可恶的过时制度,但在中外历史上,最早抨击贵族(应当说是寡头)制度的那些时代先觉者往往不正是贵族阶层中人吗?看来真正的“贵族精神”,倒是实现消灭贵族(寡头)制度的斗争所不可缺少的呢。

跳出两种假贵族的互动

然而可惜的是,谭嗣同这样的真贵族毕竟少见,多得是寡头与精神贵族的互动。这种互动,就是老百姓说的那种“不当官时骂贪官骂得最凶,一当官比谁都贪”的现象。


也就是说,有些人失势时是精神贵族,一得势就变成寡头:失势时是高玉宝,一得势就成了周扒皮;失势时是阿Q,一得势就成了赵太爷;被人整时哭天抢地,整人时声色俱厉;被套牢就说黑幕重重,赚到钱就夸形势大好;退休回家抱孙子后是“炮手”,在位执掌权柄时是庸官……


精神贵族和寡头这两种假贵族,其实是一类人,这类人眼里只有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们的态度游移无非是随着利益变化而变。二者都是打着高贵旗号的的浅薄之徒。…

浅薄不是罪过,但只有浅薄的民族没有希望

浅薄不是罪过,从既得利益出发也属人之常情。要求人人具有贵族精神更无异于重演“道德净化”的历史悲剧。一个正常社会里有个别“开宝马打人”的纨绔子弟不奇怪,有个别只会在电脑屏幕前唱高调的“良心家”也无伤大雅。


但倘若一个社会都是这两类人,这两类人还都冒充贵族,而人们还对前者暗自羡慕、对后者明着推崇,那么我们的社会还怎样进步?因此至少在这个意义上,少些寡头和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培养起一种超越既得利益,捍卫社会正义的高贵品质,应当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贵族精神不等于贵族(应当说是寡头)制度——一种赋予少数人以特权的、可恶的过时制度,但在中外历史上,最早抨击贵族(寡头)制度的那些时代先觉者往往不正是贵族阶层中人(正如谭嗣同)吗?看来真正的贵族精神,倒是实现消灭贵族(寡头)制度的斗争所不可缺少的呢。…

谭嗣同,千古罕见的真贵族

方将愚民,变法则民智;方将贫民,变法则民富;方将弱民,变法则民强;方将死民,变法则民生。——《仁学》


谭嗣同,字复士,又号壮飞,又号东海赛冥氏,廖天一阁主,华相众生,通眉生,湖南浏阳人。性任侠,善文章,甲午战后,力倡西学,捐为江苏知府,戊戌变法时为四品军机章京,与康有为、梁启超等六人称为六君子,清朝戊戌变法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通过撰写《仁学》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为中国社会挣脱旧传统的束缚吹响了号角。


1897年春,谭嗣同著成《仁学》一书。以大无畏的精神,阐明微言大义,以期挽世运而救众生,该书共两卷五十篇。


在书中,他思想尖锐,以批判的眼光检讨历史,审视现实,对中国数千年的封建政治和伦理纲常的阴暗和残酷,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大声疾呼,“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力主顺时应人,改革时弊,荡涤污政,实行维新,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机。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发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开始。两天之后,时任江苏候补知府的谭嗣同被侍读学士徐致靖上疏保荐。在长沙动身进京前,谭嗣同致函夫人表示,自己“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到了北京后谭嗣同抱病入觐光绪帝,奏对称旨,被擢为四品钦衔军机章京,与刘光第等人同参新政。在这期间,他力辅光绪皇帝推行变法,整顿官制,革除弊政。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维新人士处境极为险恶。谭嗣同怀着以颈血洗刷污政的必死决心,谢绝了友人请他暂往日本避难的劝告,并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22日,谭嗣同被捕入狱。


在狱中,谭嗣同泰然自若,题诗于壁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28日,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行刑时,他仰天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快哉,快哉!”被清政府杀害时年


仅33岁,闻者莫不痛惜落泪。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 谭嗣同也被杀,他的那种愿以颈血刷污政,视死如归的精神不仅直指清朝政府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为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后人永远去敬仰。


(摘自林岩、王蔓编著的《中国古代廉政文化集粹》)
喜欢大秦帝国11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