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阳防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俄军一架米格-29战机坠毁,这并不是简单的“流年不利”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1-08-20 1:19 已读 379 次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央视新闻援引俄罗斯南部军区的公告消息称,8月18日,俄军一架米格-29战斗机在俄罗斯南部阿斯特拉罕州阿舒卢克靶场附近因事故坠毁,飞行员当场身亡。目前已知该机是在执行例行任务时意外坠毁的,坠毁时并未携带任何武器弹药,目前飞机坠毁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米格-29曾经和苏-27齐名,是苏联解体前研发并列装的最先进战斗机,但是该机自服役以来,却一直表现不佳,不仅在多次局部战争中被西方战斗机反复吊打,甚至还被同门苏-27摁在地上摩擦,而且俄军自己使用时也频繁坠机。按理说米格-29是苏联时期着名的米格设计局的经典作品,但是为何表现如此拉胯?这一切大概还得从米格-29战斗机的设计初衷说起。




苏联空军在二战中经历的大规模战争洗礼其实一点也不比美国少,但是由于作战方式和战略思维的不同,苏联空军在二战后被改组为空军和防空军两个军种,其中空军负责掩护苏联的陆军部队执行“席卷欧洲”的战略,而防空军则主要负责苏联本土的防空作战,主要拦截美国的高空侦察机和战略轰炸机。正因为战术要求不同,苏联空军也被称为“前线航空兵”,其装备的战斗机也充满了“前线”味道。

米格-29战斗机正是在这种思路下,由米格设计局设计的一款“前线战斗机”。人们经常把苏-27和米格-29类比成美军F-15和F-16那样的“高低搭配”体系,但是这完全不符合苏联空军的实际。在苏联空军作战思路中,“前线战斗机”是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使用适当技术,满足特定作战任务的战斗机。




这种思路是苏联空军在二战中得出的结论,因为在二战的东欧平原上,苏联空军和德国空军的残酷作战中发现,一般战斗机升空后平均作战时间只有十几个小时就会被击落,所以苏联空军在开发“前线战斗机”时首先考虑的是廉价和量产,而技术上只要求满足简单的防空作战即可,并且由于前线战斗机在作战中损失巨大,所以苏军对前线战斗机的寿命不做太高的要求。

根据这种思路设计出来的米格-29战斗机在诞生之初就带有明显的缺陷:该机机载航电设备非常简陋,主要使用的是R-73红外格斗导弹,中距弹只能使用雷达半主动的R-27空空导弹(自从米格-29M以后才具备发射R-77空空导弹的能力),没有对地观瞄和专用雷达,无法进行对地精确打击;而且航程极为有限,只有大约2100公里,作战半径600公里左右,和米格-21不相上下。




最重要的是,由于苏军始终认为前线战斗机是消耗品,因此对米格-29的寿命没有要求,所以该机的机体寿命只有大概4000小时左右,RD-33发动机寿命更只有2000小时左右,是一款实实在在的“短命”战斗机。

但是没有人想到苏联会在1991年突然解体,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长期陷入经济衰退,没有足够的预算更新装备,所以只能在现有装备基础上小修小补,米格-29战斗机也不例外。原本作为前线战斗机的米格-29开始不断升级雷达、航电,并且配备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以提升其作战能力,并不断延寿。

但是毕竟米格-29设计之初的战术要求就决定了即便有延寿手段,该机的机体寿命依然非常有限。在苏联解体30年后的今天,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世界其他国家手中的米格-29战斗机,其机体使用寿命已经基本到期,即便强行维持其服役状态,换来的也是越来越多的坠毁事故。所以,米格-29的坠毁并不是流年不利,而是这种飞机,真的已经过时了,该替换了。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