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偷拆以色列飛彈險釀政治危機 蔣小堃率團隊從無到有研發國防利器

送交者: 浪迹加州[♂★★声望品衔10★★♂] 于 2021-07-09 19:30 已读 811 次  

浪迹加州的个人频道

+关注


更新時間: 2019/09/13 18:10




「雄風一型」反艦飛彈是中華民國第一枚自行研發的攻船飛彈,搭配自行研發的海鷗級飛彈快艇,從1979年正式在海軍服役算起,到2012年正式除役,整整捍衛台海安全達33年。當年參與研發的中山科學研究院「光華計畫」副主持人蔣小堃回憶說,早年從無到有的研發雄蜂(後改為雄風)飛彈時,不僅因研發無法突破而讓幾位優秀研發人員過勞死,甚至讓他還抱著「不成功變成仁」的決心,親自負責實驗艇的海上試射任務,讓中科院雄蜂團隊完成我國第一具飛彈武器系統的研發。


 


回首雄風飛彈與海鷗飛彈快艇的研發,蔣小堃指出,雄風一型飛彈的孕育搖籃是中科院創建的雄蜂計畫室(後更銜為雄風計畫),自1966年2月開始籌畫,由籌備處主任唐君鉑中將,率領有「雄風飛彈之父」的韓光渭,及第三研究所全所不到30位同仁,著手展開控制系統研製,建立目視導引的觀念與基礎能量,同步參考德、美各型飛彈、靶機之特性、規格等資料,一切從零開始。


 


歷經導向飛彈技術研究、無線遙控雷達追瞄、空氣膜盒型氣壓高度計研究、靶機飛試與高度控制等前置研發工作,終於在1971年正式啟動「雄蜂計畫」,除持續研發導引控制系統外,也針對推進劑研製、發射架、加力器、飛箭馬達及彈體等重大項目推動研究,並逐漸蓄積我國飛彈研發能量。


 


1980年某天,第一批雄風一型戰備彈呓缓\姺邸_@是國人自力發展製造的飛彈,首度加入捍國衛土的戰鬥行列。其可貴並不全在這一批飛彈可以摧毀敵人多少艦艇,或發揮多大戰果,而是我國終於展開自主國防建設的重大轉捩點。


 


蔣小堃說,雄風一型彈在諸多飛彈族群中,威猛既不出類拔粹,精敏亦未超越群倫;但它的研製成功、奠定了我國在飛彈研發科技領域的寶貴經驗、堅實了所有工作同仁的堅毅信心、也鼓舞了全國的民心士氣。在科技上的研發成果,雖僅是跨出的一小步,但在整體的自主國防建設上,卻是跨出了一大步!


 


1972年蔣小堃從中正理工學院畢業,分發到海軍一個機密單位「精裝工廠」,這個單位是因採購以色列的天使飛彈而設置,單位內的人員大多都赴以色列學習飛彈操作及維保作業,於是他改分發到海軍技工學校當教官,隨後並被派到中科院駐廠,也因為這個緣故,認識電子所控制組長韓光渭。


 


1976年,中科院向海軍招考研發人員,已經回海軍工作的蔣小堃報名,到中科院參加筆試與面試。在面試前,剛好韓光渭看到他,就直接跟他說:「你不用面試了,你已經錄取了!」蔣小堃因此進入三所,也展開始他的「雄蜂人生」。


 


蔣小堃剛到中科院後,從助手做起,負責向以色列購買天使飛彈(Gabriel missile)的相關裝備。蔣小堃回憶,當年中科院對於飛彈的技術程度非常低,可以說是一無所知。雖向以色列買飛彈,但很多東西都被封起來,「就算想抄也抄不到」;因此很多組件僅能靠自己設計、研發。


 


外傳雄一是仿天使飛彈,蔣小堃說,「事實上雄一裡頭很多東西是自己設計,例如雄一比天使重了快80公斤,因為,我們認為天使的彈頭只有100公斤的高爆炸藥是不夠,最少要到150公斤。所以光彈頭就增加50公斤,而其他的配重也增,所以整顆彈都比天使大,加力器也粗,所以我們的彈也比天使快。天使可以飛到0.64馬嚇,我們可以到0.68馬嚇;射距可達40公里,天使只有36公里;有效距離我們是36公里,他們是30公里。」


 


蔣小堃認為,這在科技上叫做「彎道超車」,如此才能提升自己的科技能力。如今中國也是如此,當初日本從無到有也是抄。因為本身科技差,就要儘快培養起來,只有靠這種方式。


 


當年除了雄蜂飛彈研發外,還有飛彈快艇的研發專案,專責飛彈快艇的蔣小堃說,由於海軍提出需求是要造「世界最小的飛彈快艇」。而當時噸位最小的艇是蘇聯的OSA級飛彈快艇,約80噸,且中共已取得該型艇的製造能量。因此中科院1976至1978年進行研發,當時是用早期向日本買的2艘25噸的魚雷快艇PT-1及PT-2。


 


PT-2因老舊無法使用,僅能用PT-1進行測試,除了加裝追蹤雷達裝備等雄一射控系統外,蔣小堃說,最重要還要看PT-1是否可承受雄一彈的「衝力」,因此將雄一的加力器與彈體(未裝火藥),裝在艇上進行衝力實驗。


 


另外,由於不知飛彈發射時對人體的影響,研發團隊還準備以猴子進行動物實驗,一度組團到當時台北縣的坪林鄉去買猴子,但都沒買到,最後經介紹與國家實驗室接觸,才知道實驗最大的動物只有狗,還沒有猴子。


 


研發團隊因此申請無菌狗,放在船上進行飛彈發射實驗,隨後立即將狗進行解剖,針對其耳膜、心、肝、肺等機能進行檢查、化驗等等。蔣小堃說,當時動物實驗也是中科院所創始的,過去從沒有人作過。


 


在完成PT-1的雛形系統後,研發團隊並展開研發,完成一型系統與二型系統。一型與二型的差異並不大,主要是導引的方式。由於飛彈發射後必須以光學導引方式,讓飛彈返回射控雷達波的範圍內,因此一型是要人坐在外面來導引;而二型則是光學導引,以潛望鏡的方式,在艙裡面來導引。最後核定生產則是二型系統。


 


蔣小堃並透露海鷗飛彈快艇命名的由來。他說,當時案子呈到國防部時並沒有命名,但國防部認為可以執行的案子,一定要有一個專案名稱,並打電話問他。由於當時辦公室外的閱覽室有一本小說《天地一沙鷗》,剛好被他看到,他就回說用「海鷗」好了,立刻獲國防部長官同意而成為專案名稱。而海鷗艇則在1978年至1981年,展開飛彈快艇的試射。


 


由於世界各國的攻船飛彈都是貼海飛行,但如何保持其貼海的高度?蔣小堃說,雷達高度計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因為這種雷達高度計無法從以色列那邊抄出來,因此僅能靠自己發展。


 


蔣小堃回憶說,當時為了求取這個數據,還用直升機把雄一彈吊起來,一人個騎在飛彈上,看系統的高度,是否與騎在飛彈上人員量測的高度相同。蔣小堃笑說,「雖然只是一下子,check一個數據而已,但這狀況是很恐怖」。


 


蔣小堃並透露,當年台灣向以色列購買天使飛彈,海叩慕回淈c原本應該在高雄港,但我方特別要求在基隆港下船,並以陸叻绞剿偷礁咝鄹郏┮陨性谔ǘ綄Ч俳桓段液\姟N曳缴踔粮陨卸綄Ч僬f,基隆下船以陸叩礁咝郏杌�4天時間,主要這是「軍用裝備」,無法在白天咻敚以谕砩陷d邥r還要等到深夜12點戒嚴開始到清晨4點結束,而且拖車也不能開太快,所以需要4天。


 


蔣小堃說,「我們就利用這4天時間,從基隆一下船就直接到中科院開始拆彈,了解其內部的構造。但在拆雷達高度計時,把一個螺絲拆崩了而無法裝回去。當時極怕拆彈事情曝光,而引發政治問題,為此小組人員還開了好幾次會,希望能找到這種雷達高度計而未果。」


 


「大家在愁雲慘淡之際,剛好有一個模型工廠的工程師到所裡面找人,一看就說『這種天線一堆』,才知道天使飛彈的雷達高度計是用C-119咻敊C上所使用的天線,讓大家喜出望外,才沒有讓偷拆天使飛彈曝光。」蔣小堃說,原本中科院還準備自製天使飛彈的雷達高度計,在解決此事後才打消此計畫。


 


不過,雄一彈在進行艦上試射時發生很多意外事件,包括有俯衝入水、空中爆裂、中途墜海等;另外還有追踪、遙測所得的低空超越,目標偏離及其他失控現象等,甚至有一次在「陽」字號軍艦上差點爆炸,因為飛不出去,還將陽字號甲板燒穿好幾層,甚至在屏東九鵬基地試射時還炸飛另一顆彈,讓整個研發團隊及長官都有很大的疑慮。


 


因此1978年進行PT-1試射前,包括海軍及中科院都不敢再提試射,另外一個原因是PT-1是用JP4的航空燃料,裝了400加侖在油箱內,只要任何一個火花就成為一個大炸彈,將艇上的人及雄一彈整個都炸了。


 


蔣小堃說,當年在中科院開會時誰都不敢提「能不能打?誰去打?」但由於他是會議承辦人,也是小組負責人,因此即在會中說:「報告長官,目前研發工作、計畫作為已到試射的階段。目前有二個重要問題,一是打不打?二是誰打?」


 


當時擔任主席的海軍副總司令詢問說:「能不能打?」他回說:「當然可以打!」主席進一步說:「現在這個情況,海軍是不能來打的,否則出了事情怎麼交代?」當時蔣小堃立回說:「我帶隊來打,而且是由中科院的人員來操作。」當場每一個人都不講話,主席還詢問在場的海軍及中科院的人員,最後才下定決心說,「那就打吧!」


 


1979年蔣小堃帶隊上艇,並在港邊進行完整的操作測試檢驗。當艇長拉出啟航的氣笛時,碼頭上站滿了包括艦隊司令、中科院院長、副院長等人目送。因為他是艇上最高階的軍官,即站到船頭回禮。


 


蔣小堃回憶,那個情景好像小時候看的電影《神風特攻隊》,出發時有壯士一去不復返的味道。因為大家都沒有把握,還好二發都順利完成試射,振奮了團隊士氣。10月即由當時的國防部長蔣經國核定量產,大家才鬆了一口氣,也就是因為這種作為,1980年蔣小堃得到「國軍英雄」殊榮,他也為此被人稱為「雄蜂特攻隊隊長」。


 


事實上在1978年進行的試射雄一時,雖然有帶二發出去,原本只打算打一發,但因為層峰獲知後,下令再打一發,也命中目標。蔣小堃說,當他們回港靠碼頭後,即接到指令:儘快再行試射。因此20多天後,又打一發成功命中。這一發還是當時的總長宋長志上將親自帶隊去打的。後面立即再到陽字號打2發、再到巡邏艦打一發。


 


蔣小堃正色說,由於連續7發的試射成功,政府同意雄一彈開始生產,也同意海鷗艇大量生產,對國家來說,真的是向前邁進一大步。


 


但當雄一彈在1980年正式交由海軍使用後,因為品質控管出狀況,後來幾次試射都有問題。蔣小堃說,研發與大量生產,中間還是有一個很大的鴻溝,因為當時並不知道,以為按照研發的方式去做就可以,事實上卻不然。生產出來的每一樣東西,都必須達到一致性,換言之就是品管要做得很好。因此中科院重新在品管上著手,才確定雄一彈的品質,也奠定後續雄風二型反艦飛彈及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的研發成功。(王烱華/台北報導)




蔣小堃小檔案


 


年齡 69歲


學歷 國防部中正理工學院畢


經歷 海軍精裝工廠工程官、中科院海鷗計畫工程師、中科院「光華計畫」副主持人

喜欢浪迹加州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