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致知”与“无知”的和鸣:儒道知识论的实践智慧之维(下)

送交者: wangguotong[☆★★声望品衔12★★☆] 于 2024-08-10 2:20 已读 4745 次 1赞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李富强:致知无知的和鸣:儒道知识论的实践智慧之维(下)


四、结语


知识和价值是哲学追问的永恒主题。古希腊哲学家将哲学的本义称之为爱智慧,严格来说,这一定义塑造了西方哲学传统对理论智慧的偏爱,这种注重普遍性的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导致注重特殊性的实践智慧传统长期湮没在理性主义的历史长河中。反而观之,以儒道为主干的中国哲学里有健全的生命意识,以及清明的实践理性精神,因而压制了纯粹理性构造呆板的哲学体系的思想倾向。儒道哲学并没有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知识求索与价值评价截然分开,其关于知识本性的基本解答是:它不是克服主客异质以达到普遍必然性的主客静态相符问题,而是一个如何拥有与实现美好生活相关的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的问题。儒家致知论和道家无知论中的是生存实践中的,都属于实践知识;作为实践的理智德性,它代表的是一种拥有实践知识的实践推理能力,其真正目的是引导行动主体选择一种值得过的美好生活。儒道两家对知识本性的理解充满了实践和价值论的意味,二者在知识论上的和鸣,共同形塑了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特质,即中国哲学是一种关于人类如何拥有与运用实践智慧的实践哲学,也可以说这种实践哲学是一门独立的、关于人类如何生活得好的生存智慧。


注释


1】参见倪培民:《中国哲学的功夫视角和功夫视角下的世界哲学》,《周易研究》2015年第3期。


2】冯友兰:《人生哲学》,《三松堂全集》第二卷,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36-137页。


3】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全集》第二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8页。


4】因此,罗素、赖尔、波兰尼等现代西方哲学家对传统知识论进行了批判性重建,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传统理论知识或命题性知识的知识类型,例如罗素的亲知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赖尔的能力之知knowing how)和波兰尼的默会知识Tacit knowing),等等。此类知识论的显著特征是强调认知活动是作为一个行动的过程而出现的,这股思潮促使知识论领域出现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实践转向的变化。


5[]罗森:《实践智慧或本体论:亚里士多德和海德格尔》,聂敏里选译:《20世纪亚里士多德研究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47页。


6】参见[]伽达默尔:《诠释学:真理与方法--补充和索引》,洪汉鼎译,洪汉鼎主编:《伽达默尔著作集》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年,第30-31页。


7】参见田海平:《实践智慧与智慧的实践》,《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8】杨国荣:《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280页。


9[]纳斯鲍姆:《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与哲学中的运气与伦理》(修订版),徐向东、陆萌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年,第475页。


10】牟宗三:《圆善论·序言》,《牟宗三先生全集》第22册,台北:联经出版社,2003年,第11页。


11】参见陈来:《论儒家的实践智慧》,《哲学研究》2014年第8期。


12】(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27页。


13】商承祚:《中山王厝鼎、壶铭文刍议》,《商承祚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83页。


14】在孔子哲学中的何种观念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观念具有对应性问题上,余纪元认为是,何益鑫则认为是。参见[]余纪元:《德性之镜: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林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37-241页;何益鑫:《论孔子仁道的实践精神--兼与亚里斯多德的实践智慧比较》,《鹅湖月刊》2016年第4期。


15[]子安宣邦:《孔子的学问--日本人如何读〈论语〉》,吴燕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第45页。


16】参见潘小慧:《〈论语〉中的智德思想》,《哲学与文化》2002年第7期。


17】(宋)陆九渊著,钟哲点校:《陆九渊集》卷三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72页。


18】(宋)张载著,章锡琛点校:《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24页。


19】参见杨儒宾:《理学工夫论的德性之知》,《中国文化》2018年第1期。


20】陈来指出,王阳明对《大学》格物致知的理解有一个以诚意为本到以致知为本的转变过程,存世的《大学古本序》已经不是原序,与原序相比,其根本区别在于王阳明对序文进行了改动,增加了致知为本的思想。从代表晚年王阳明居越以后对《大学》的整体诠释、由钱德洪手录的《大学问》已经以致良知为主线看,这一变化也可得到印证。参见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10-115页。


21】(明)王守仁撰,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上册)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32页。


22】(宋)王畿著,吴震编校整理:《王畿集》卷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36页。


23】参见杨国荣:《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第262页。


24】郭店竹简本《老子》此章作绝智弃辩,与帛书本和今本相比,在文字表述和思想内容上都有较大歧异。刘笑敢认为此章是竹简本和帛书本及其以后各种版本歧异最大的一章,故而此章曾引起学界广泛讨论。参见刘笑敢:《老子古今:五种对勘与析评引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233-237页;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本),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34页。


25】(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卷下,何文光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40页。


26】轴心时代的先秦诸子都有关于知止观念的论述,但在理据上各有其侧重。参见王正:《为何需?--先秦诸子知止说探析》,《中国哲学史》2022年第2期。


27】参见杨立华:《此世品格与知止的文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28】参见杨儒宾:《儒门内的庄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410页。


29[]海德格尔:《现代科学、形而上学和数学》,孙周兴译,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下册,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883页。


30[]皮埃尔·阿多:《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皮埃尔·阿多与雅妮·卡尔利埃、阿尔诺·戴维森对话录》,姜丹丹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第165页。

喜欢wangguoto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