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中西家庭哲学异同辨(4)

送交者: wangguotong[★★★声望勋衔13★★★] 于 2024-04-07 1:49 已读 1922 次 1赞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许苏民:中西家庭哲学异同辨(4


五、兄弟之爱


(一)兄弟之爱与孝道一样具有神圣性


1.兄弟之爱是自然法的神圣要求。


古人从“孝”的神圣性引申出“悌”的神圣性,认为“悌”亦为“一气流行”的自然法则所规定,如《颜氏家训》从“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引申出“不能不相爱”的兄弟之情就是显例。苏格拉底也说,兄弟之爱是自然法所规定的,“由共同的父母所生并且一起长大乃是一种强大的情感纽带。”【108】普鲁塔克说:“自然女神认为兄弟之爱是最神圣的”,“必须保存自然女神授与的善意与和谐的原则……要是他们之间出现狡诈的倾轧和争斗,就等于……像野兽一样去败坏和毁灭人性。”【109】阿奎那也引《新约全书·约翰一书》的话说:“爱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110


2.兄弟如手足。


儒家有“兄弟如手足”说,苏格拉底也说兄弟“像两只手一样,本来是神明造来互相帮助的……又好像两只脚一样,本是神意造出来互相合作的”;又说:“神明造弟兄彼此相助,比手、足、眼睛或其他成对的器官对人的好处大多了;双手不能同时做相距一托长以外的事情;双足不能同时跨在相距一托长的东西上;……唯独兄弟,只要彼此友爱,不管距离多远,也能同心协力,互相帮助。”【111


3.兄弟不和就是不孝。


许衡云:“人能……宜于兄弟……为父母的心亦安乐矣。”(许衡:《中庸直解》)普鲁塔克亦云,有什么比兄弟间恒久不变的善意和友情更让父母欣慰?“没有一位父亲会爱地位、荣耀和财富胜过爱子女,也没有比儿子们和睦相处更使他高兴的事了。”【112】王夫之论玄武门之变,说:“兄弟当父在之日而构大难,俱为不仁不义”(《读四书大全说》卷6)。普鲁塔克亦说,如果父母看到儿子们相互残杀,就会在绝望和悲伤中死去,因为再也没有比这种伤害更残忍的了。【113】《尚书·康诰》说:“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将不孝与不友(不悌)并列为大恶,其中包含多少血泪。


(二)兄弟和谐使家庭基础稳固、兴旺发达


1.中西哲人都认为“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儒家有“棠棣之花”的诗教,以同根所生、互相映照的棠棣之花比拟兄弟,认为只有兄弟团结才是家庭兴旺发达之根本。生死祸福,只有兄弟最关切;遭逢急难,只有兄弟来相助;纵有矛盾,但面对外来侵侮却会一致对外,而平日交往的酒肉朋友则靠不住,所以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经·常棣》)。苏格拉底说,在雅典,“人们总是对有弟兄的人更多尊重,更少想去侵害他们。”【114】普鲁塔克也说:“以利相交的朋友就像战利品一样容易得到,到老了通过子女联姻也可以得到很多亲戚,然而要想得到另一位兄弟却不可能。”【115


2.对兄弟不和之弊害的深刻认识。


《颜氏家训》云:“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普鲁塔克也说:“兄弟和谐使家庭基础稳固、兴旺发达……但只要你误信谗言而开始猜疑自己的兄弟,外面的邪恶损友就会挤破你的房间。”【116】《颜氏家训》说:“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苏格拉底也如此劝人:你能与全国人交朋友,为什么就不能与兄弟和睦相处呢?【117】为了防微杜渐,《马太福音》甚至说:“凡骂弟兄是魔利(μορ?α,蠢货——引者注)的,难免地狱的火。”


(三)中西哲人都提倡兄弟相处的宽容之道


1.兄弟相处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儒家主张反求诸己,“所责乎弟者欲其悌于我,反求乎我之所以事兄者却未能克尽其悌”(许衡:《中庸直解》),故责人必先责己。《马太福音》亦云:“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2.要忍耐兄弟的缺失和过错。


许衡云:“子弟虽不善,父兄讵忍弃绝之,必也教导容保之而已。……只是以恻隐之心为主,便能教思无穷,容保无疆。”(《鲁斋遗书》卷2)普鲁塔克亦云:“索福克勒斯说‘仔细考察多数人的品质,你就会发现他们有多坏了’……所以必须提出审慎的劝告,忍耐兄弟的恶总比接受陌生人带来的麻烦要好得多。”又说:“对同一父母所生、血统相同一起长大的兄弟,应允许其犯错并给予让步,当他处于困境时应该说‘我不能在你遇到不幸时离你而去’”。【118


3.兄弟规劝当诉诸良知,顾全体面。


阳明《寄诸弟》云:“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人孰无过?改之为贵。……成汤、孔子,大圣也,亦惟曰‘改过不吝’‘可以无大过’而已。”西方哲人对兄弟规劝也很慎重,奥古斯丁主张兄弟规劝应行之“与他独处的时候”,“不要叫他难堪。否则他会恼羞成怒……你原想使他更好,却反而使他变得更坏了。”阿奎那在引用这一论述后补充说:“那想使兄弟回头改过的,应尽可能从良心上去改变他,以保持他的好名声。”【119


(四)中西哲人都提倡及时主动的兄弟和解之道


1.不因小事导致骨肉失欢。


《袁氏世范》云:“骨肉之失欢,有本于至微,而终至不可解者。止由失欢之后,各自负气,不肯先下气尔。朝夕群居,不能无相失。相失之后,有一人能先下气与之话言,则彼此酬复,遂如平时矣。”王夫之教诲其侄儿:“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姜斋文集·丙寅岁寄弟侄》)苏格拉底也通过劝说使其人接受了“不因细故导致兄弟分离”【120】的观点。


2.和解要及时。


王夫之教诲其侄儿,兄弟之间有意见要及时沟通,“如有不足,何妨面责,慎勿藏之于心,以积怨恨。”(《姜斋文集·丙寅岁寄弟侄》)普鲁塔克论手足之情,也主张以毕达哥拉斯派为榜样,“如果有人因愤怒而互相攻击,会在日落前握手拥抱和好如初。”【121】《新约全书·以弗所书》论兄弟和解亦说:“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


3.和解要主动。


曾子主张兄主动,“弟之行若不中道,则兄事之。”(《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苏格拉底主张弟主动,“当年轻人和年长的人在路上相遇时,公众的看法不都是年轻人应该首先让路吗?”【122】与苏格拉底的主张相比,曾子的主张似更能体现长者的大度及其对家庭的责任感。


(五)中西哲人都以妥善处理财产关系为家和万事兴的长远基础


1.主张把弟兄看得比财富更珍贵。


儒家严义利之辨,主张把兄弟看得比财富珍贵是不言而喻的。苏格拉底也劝人说,你可以有很多财富,但你只有一个兄弟,你不会因为不能得到全国人的财富而认为其他公民都对你有害,为什么竟因不能得到兄弟的产业而把他看作仇人?又说,雅典公民看待财产有一项很明智的原则,即“在共同体中安全地享用一份足量的资财,比占据了其他公民的财产却孤独地生活于危险中要好”,显然,“这个原则是适用于兄弟的”。【123】普鲁塔克也如此谴责罗马社会的恶现象:“一些人把他们的家产和钱财消耗在姘妇和妓女身上,却为了一座房屋或—块田地要与兄弟决斗”,这是何等的不可思议。【124


2.中西哲人处理财产关系有三种态度。


一是理想主义的“不算账的态度”,体现在儒家的大同理想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前者“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后者要人们摒除“是我的”和“不是我的”的私有观念。二是现实主义的“算账的态度”,体现为中国人的“亲兄弟,明算账”和梭伦提出的计量分配原则。三是融合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既算账又不算账的态度”。在中国,兄弟分家和发生借贷关系时的算账与“五世有通财之义”的不算账并行;在西方,《旧约全书·申命记》亦反复强调:“你借给你弟兄的,或是钱财或是粮食,无论什么可生利的物,都不可取利。”亦可谓算账与不算账并行矣。


3.“算账的态度”中的两种算账方式。


这两种算账方式,即梭伦所说的“算术分配”和“几何分配”:前者要求每个人所得相等,评估的标准是数字;后者则要求每个人的所得应符合其地位,评估的标准是比例。《论语·季氏》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中国传统社会庶民家庭的财产继承大都采取兄弟均分方式,就体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125】在西方,普鲁塔克虽然也赞同柏拉图要人们破除私有观念的良好愿望,但他清醒、理性而务实地指出:“要是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应该坚持平等信念而采取梭伦以算术分配取代几何分配的方式”,因为这一方式“可以为家和万事兴打下长远的基础”。【126


中西传统家庭哲学论“悌”之差异,也与夫妇、父子关系一样,主要表现在平等因素之多寡上。儒家有严格的等级名分规定:妻生的儿子为嫡子,妾生的儿子为庶子,嫡子尊而庶子卑,兄为尊而弟为卑。如此区分尊卑,要使兄弟间不生嫌隙,实在很难。明清之际,顾炎武就对儒家在兄弟间强分尊卑贵贱做了严正批评,他说:“夫一父之子,而以同母不同母为亲疏,此时人至陋之见。春秋以下,骨肉衰薄,祸乱萌生,鲜不由此。”(《日知录》卷4)仅此片言,就几乎道尽了2000“兄弟相斫史”的秘密,而为中国伦理学近代变革之一大嚆矢。西方传统家庭哲学虽然讲兄弟平等多一些,其实也没有真正落实。熟悉西方史的学者都知道,在中世纪的等级制度下,兄弟间争夺王位的斗争是何等残酷。


在中西哲人论兄弟之爱的文献中,似以王夫之的论述最具合理、普世和永恒的意义。王夫之如此教诲其侄儿:“天下甚大,天下人甚多,富似我者,贫似我者,强似我者,弱似我者,千千万万。尚然弱者不可妨忌强者,强者不可欺凌弱者,何况自己骨肉。有贫弱者,当生怜念,扶助安全;有富强者,当生欢心”(《姜斋文集·丙寅岁寄弟侄》)。以王夫之的胸怀处理兄弟关系,世界范围内的“兄弟相斫史”又何愁不能终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又何愁不能实现。


六、余论


现代西方反理性主义哲学有一个特点,就是用庞大的体系、生造的概念、晦涩的语言和连篇累牍的废话去包装其真正想要说的和做的那么几句话。这种反理性主义哲学中所蕴含的错误思想,不仅对人们所珍视的传统家庭哲学中的美好因素构成严峻挑战,而且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严峻挑战。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西方社会的反理性迷狂,其实早就萌生于古希腊罗马哲学和近代哲学中,只是在20世纪来了一次总爆发而已。


1.从柏拉图的妇女公有到马尔库塞的性解放。柏拉图《理想国》主张妇女公有众所周知,这一理想在西方历史上影响非常大,连风行800年的斯多葛派也认同“女人天生是公共财产”(women are by nature common property)。【127】乃至于“在罗马,妇女们都把柏拉图的《理想国》拿在手里,因为他坚持妇女的共同体(community of women,community有公有和共享之意——引者注)观念。”【128】这一观念被中世纪天主教会所遏制,但文艺复兴后又流行起来。18世纪巴黎上流社会流行的信条是:“丈夫如果想独占自己的妻子,那他就会被看作是一个公众幸福的捣乱分子,一个竟然想排斥他人,独享阳光的傻瓜。”【12919世纪,这种风气逐渐下移到新兴暴发户,资本家们“以互相诱奸妻子为其特别的享乐”。【130】由此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马尔库塞出版《爱欲与文明》一书,公然在哈佛大学鼓吹性解放,法国又有萨特等人为其推波助澜,终于在60年代掀起了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性解放为基本诉求的“反文化(anti-culture)运动”。


2.从犬儒学派的弃耻感到海德格尔的本真性。《圣经》说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果后第一件事就是用无花果树叶遮蔽下体。维柯说,在那象征上帝声音的“远古的第一声雷击”在天空炸响时,那些在旷野上做爱的原始人就立即躲进了山洞。人开始知耻了,这就是文化的开端。【131】而雅典的犬儒们则以裸体走遍希腊和在光天化日下性交的无耻著称。斯多葛派竟也为此辩护,说这是他们作为自由人“用自尊来保护自己”的表现,否则就“不再是一个生活在阳光下的自由人了”。【132】海德格尔继承了这种观念,他要“让人们看到,所有所谓持久的、确证的、约束性的东西,都无非是某种装饰,都是人生此在自己给自己戴上的假面具”。【133


3.从古希腊的性爱多元到现代西方的性爱多元化。《圣经·申命记》反复强调“不可有妓女”“不可有娈童”,而在古希腊,却有苏格拉底教艺妓如何使恋人对她总是那么如饥似渴,134有柏拉图借他人之口赞扬同性恋人所具有的公民美德。【135】虽然这一切还只处于社会主流价值的边缘,但其影响却不可忽视。现代西方哲学家打着“多元化”旗号来主张性爱多元化,就是要变边缘为中心,颠覆传统的主流价值。福柯《性经验史》开宗明义,就指斥家庭道德比较严谨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是“虚伪”和“单调乏味”的“黑夜”,讴歌性爱多元的“肉体‘展示’”。【136】如今的美国,所谓“性爱多元化”已发展到了行将废人伦的地步,西方传统家庭哲学所推崇的“孝悌之道”亦将荡然无存矣。


孙向晨先生不是讲中西的“本源性差异”吗?差异当然是有的,但不是孙先生所讲的差异,而是侯外庐揭示的中西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历史途径。由于文明路径不同,西方虽仍有多妻制残余,但却没有形成按权势等级分配女人数目的一夫一妻多妾婢的家庭制度。古希腊罗马哲人多以婚姻为自由人之结合,【137】故除了珍视一夫一妻家庭这一人类共同价值外,也尊重艺妓和同性恋人。妇女地位较高,名妓阿斯帕齐娅可以成为第一夫人,并以其创办修辞和哲学学校,动员妇女接受高等教育,为伯里克利起草《阵亡将士纪念词》,写下“雅典力量的源泉来自人民管理国家”而赢得敬仰,被尊称为女哲学家,就连苏格拉底也带夫人去听她授课。官与妓是平等的,雅典妓女敢向政客收十倍的钱而对“木桶中的哲学家”分文不取,罗马妓女敢用石头把市政官打出门去却被陪审团判定获胜,恩格斯称她们是“由于才智和艺术趣味而高出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妇女的一般水平之上”的“超群出众”的妇女。【138】中世纪妓女多沦为金钱奴隶,而贵族上流社会的情妇却大放异彩,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故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巨人们都把她们当作女神一样崇拜。从学者的专业良知来说,这些都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哲人的精神之恋映衬着杰出女性通过激发男性创造力而改变世界的神奇魅力,对哲人与贵妇人之灵肉合一的恋情,我们也未尝不可像恩格斯论“破晓歌”【139】一样予以诗性的看待,而无须像道学家一样义愤填膺。


但是,我们对现代西方哲学家公然主张性解放、弃耻感、废人伦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原谅,因为他们不是给社会带来自我调节的生机活力,而是要毁灭一切珍贵的传统文化价值。历史证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自然法则,植根于普遍人性的“四端之心”和“孝悌”原则,乃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础和生死攸关的原则,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经过现代自由平等理念的洗礼,这些原则理应重获新生并发扬光大。但愿如今的西方哲学家们能听从中国古人的教诲:千万不可“以学术杀天下万世”。


注释


108 Xenophon,Memorabilia,pp.113-115.


109 Plutarch,On Brotherly Love,Plutarchs Moralia,vol.VI,p.251.


110 Thomas Aquinas,Summa Theologica,p.2955.


111 Xenophon,Memorabilia,p.121.


112 Plutarch,On Brotherly Love,Plutarchs Moralia,vol.VI,p.259


113 Plutarch,On Brotherly Love,Plutarchs Moralia,vol.VI,pp.259-261.


114 Xenophon,Memorabilia,p.115.


115 Plutarch,On Brotherly Love,Plutarchs Moralia,vol.VI,p.267.


116 Plutarch,On Brotherly Love,Plutarchs Moralia,vol.VI,p.253.


117 Xenophon,Memorabilia,pp.113-115.


118 Plutarch,On Brotherly Love,Plutarchs Moralia,vol.VI,p.267,269.


119 Thomas Aquinas,Summa Theologica,p.3025,3026.


120 Xenophon,Memorabilia,p.115.


121 Plutarch,On Brotherly Love,Plutarchs Moralia,vol.VI,p.303.


122 Xenophon,Memorabilia,p.119.


123 Xenophon,Memorabilia,p.113


124 Plutarch,On Brotherly Love,Plutarchs Moralia,vol.VI,p.271.


125但孔子又是维护等级制的,故历代皇族和显贵家庭的财产分配仍为几何式的。庶民家庭的财产继承多能相安无事,而帝王之家则为权力和财产斗得你死我活,显贵家庭亦“家难”多发,盖肇因于此。


126 Plutarch,On Brotherly Love,Plutarchs Moralia,vol.VI,p.281.


127 Epictetus,To the Man Who Had Once Been Caught in Adultery,Epictetus I,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6,p.235.


128 Epictetus,Fragments,Epictetus II,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2,p.461.


129美国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编著:《理性时代:法兰西》,王克明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第102页。


1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487页。


131详见许苏民:《文化哲学》第2章《文化发生论》第2节《以往文化发生说的批判考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4-55页。


132 Epictetus,On the Calling of a Cynic,Epictetus II,pp.135-137.


133[]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来自德国的大师--海德格尔和他的时代》,靳希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162页。


134 Xenophon,Memorabilia,p.147.


135 Plato,Symposium,Plato V,p.103.


136[]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页。


137亚里士多德以婚姻为自由人之结合,已如前述。他的老师柏拉图在离开其“理想国”而回到雅典人的现实社会关系中以后,也强调指出严肃而慎重地对待婚姻问题、不允许犯任何错误的必要性,主张青年男女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或交谊舞会去了解对方,以结识自己的意中人。参见Plato,Laws I,Plato,IX,p.459


1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76-77页。


1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83页。

喜欢wangguoto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