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养生保健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蜂蜜水通便止咳,但3类人千万别喝!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3-04-14 19:42 已读 800 次 1赞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蜂蜜,常以味道甜蜜、稠如凝脂、色泽诱人、口感醇厚、种类繁多、老少咸宜等优点,而为大众所青睐,在我国国民度极高。

其实不止如此,蜂蜜自古以来还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滋养品,为众多医家所推崇。


蜂蜜:通便止咳特别棒、内服外用皆佳品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性平,入肺、脾、大肠经,有清热、补中、润燥、解毒、止痛、滋养等功效,主治肺燥干咳、肠燥便秘、脘腹虚痛等症,还可解乌头类药毒,外治口疮、皮肤疮疡、水火烫伤等。

汉代《神农本草经》载:蜂蜜能“安五脏、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




现代药理研究则认为,蜂蜜具有润肠、护肝、保护心脏、增进食欲、调节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抗菌、抗炎、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

而在蜂蜜的众多功效中,最为医家所称道的有两个:润肠通便和止咳。


1、润肠通便

对于功能性便秘的人群,大便在体内停留时间久,便便干燥,难以排出,蜂蜜是一种比较好的润滑剂,并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丁元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在目前的消化科门诊,蜂蜜依然是通便润肠、治疗不少胃肠道疾病的首推食疗方。




2、止咳

蜂蜜有润燥之效,对于燥热伤肺者,吃蜂蜜可以润燥止咳。

注意:在中医看来,并非任何一种咳嗽都适宜吃蜂蜜,特指肺燥咳嗽。也因此,用于清热润肺的中成药,如蜜炼川贝枇杷膏,就加入了大量蜂蜜。

2017年11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的一项报告也明确建议:蜂蜜是普通感冒伴咳嗽症状者在接受治疗时的唯一推荐药物。




正因如此,生活中许多人常有如下操作:

天气干燥,嗓子不舒服,咳咳咳,喝杯蜂蜜水润润嗓,咳嗽悄悄缓解~

肠燥便秘,便便不通畅,堵堵堵,喝杯蜂蜜水润润肠,便便一通到底~

当然,纵使蜂蜜养生保健作用再好,也非人人皆宜。


这3类人,千万别吃蜂蜜


1、血糖未得到控制的糖尿病人

从本质上看,蜂蜜的主要成分仍然是葡萄糖和果糖,两者共占70%~80%。这两种糖均是单糖,极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对血糖的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并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吃蜂蜜,尤其是在血糖还没有得到控制时,更不要吃。




当然,如果经过规范治疗,血糖持续正常,糖尿病患者少量进食蜂蜜,或者因为需要进食其他含蜂蜜的食物、药物,也并非完全不可。

但要注意,食用蜂蜜后应同时扣除当天淀粉类食物的摄入量(譬如吃50克蜂蜜,就扣除50克主食),以控制当天糖的总摄入量,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2、一岁以内的婴儿

家长千万不要给一岁以内的婴儿喂养蜂蜜,原因在于:

一方面,不宜让婴儿养成嗜甜食的习惯;

另一方面,蜂蜜在酿造、运输过程中,易受肉毒杆菌的污染。而婴儿的胃肠功能较弱,肝脏解毒功能又差,肉毒杆菌容易在其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中毒,严重可致死。




医学研究者在对肉毒杆菌导致婴儿死亡的研究中发现,一些不合格的蜂蜜产品可能是肉毒杆菌孢子的来源。而大部分死亡病儿的年龄皆在出生后8个月以下。

因此,医生建议,不要给一岁以内的婴儿喂食蜂蜜。对于稍大一点的幼儿,进食蜂蜜的量也要比成人少一些。


3、正在服用退烧药或含退烧成分的感冒药者

如果正在服用退烧药或含退烧成分的感冒药,不宜同时服用蜂蜜。

这是因为,此类药物如泰诺、快克、感立克、感冒清等,都含有解热镇痛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它会与蜂蜜中的酶类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复合物,影响机体对其吸收,从而减弱退热疗效。

不仅如此,凡是含蜂蜜的中成药,如止咳糖浆、川贝枇杷膏等都不宜和上述感冒药同服,以免影响各自的药效。




除了以上三类人不能吃蜂蜜,吃蜂蜜时还要注意2个细节~


吃蜂蜜认清这2点,不吃“糊涂蜜”


1、要注意食用量

蜂蜜是健康食品,但也要食之有度。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1~2匙,约20克左右足矣。


2、要正确看待蜂蜜

市面上卖的蜂蜜,本质上还是营养食品,而非药品。因此,大家一定要正确、理性地看待蜂蜜的作用和功效,切忌盲目夸大。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