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集体化?更要讲事实
集体化(特指农业/农村的集体化)是中国毛泽东时代计划经济时代的突出特征。要回顾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情况,集体化是绕不开的话题。前面版友说:【反毛可以,但要反的合理,要讲良心。】(原文照引,无删改,下文同)说的有道理。其实,反过来也是成立的:不管哪位版友,支持集体化也要支持的合理,要讲良心,讲证据,更重要的是:要有起码的常识。常识怎么来?要多读书。要读经典的书,而不是墙内简体中文圈的井底之蛙们写的地摊文学。
【一】
比如:版友为了吹捧集体化,就跑去攻击私有化(严格来说,集体化和私有化并不是对立概念),说:
【中国几/千年都是私有化,都不是集体化,但都无法解决吃饭问题,】并进一步论述:【因为单干无力战胜自然灾害,所以只能靠天吃饭。这是铁的事实。……这些事实恰恰证明了集体化的伟大力量!】
“无法解决吃饭问题”?真的吗?
这里不谈枯燥无味的统计数字,只举个例子:宋代政治家司马光给家里人写《训俭示康》,提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平:【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时的社会风俗很奢靡,贩夫走卒穿的衣服都跟士大夫一样,农民穿得上丝织的鞋。司马光本人怎么看待这种奢靡的社会风俗是一回事,但他客观的写出了当时社会生活水平的富足。
宋代是私有制小农经济,但显然已经解决了吃饭问题,不但解决了温饱,还基本实现了当时的小康。
宋代可能太远,我们找个近一点的:清代所谓的“康乾盛世”。当时的学者洪亮吉在他的《治平篇》讨论当时的社会人口增长趋势:“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增二十倍焉。”也就是说,当时社会人口已经出现爆炸性增长的趋势。
清代也是私有制小农经济,如果没有解决吃饭问题,怎么可能有这么快速的人口增长?
所以,把“解决吃饭问题”当成是集体化的功劳,是明显的张冠李戴。
【二】
除此之外,常见的对“集体化”的迷思是把一些所谓的大工程归功于集体化,认为只有在集体化的体制之下才能完成这样的大工程。
比如这样的原话:【集体化修建水利工程,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这是正常的。但集体化有这个能力,这是与小农经济的根本区别。】
这也是集体化的常见迷思。其实最大的反面论据大家都耳熟能详:大禹治水。大禹一家治水,他父亲靠堵,大禹本人靠疏,但不管怎么样,都是在修建水利工程。大禹那个时代,肯定只能算小农经济,但小农经济下,就不能有集体协作的水利工程吗?非要把水利工程说成是只有在毛泽东时代的集体化体制下才能完成的工作吗?
版友说大禹治水是传说,没有可信度。好,那就去看看清代的水利工程,这可是多到了必须要出专著的程度:
算不算小农经济时代的伟大水利工程?可能版友也觉得前面的口气太大没法收场,于是悄悄地把“水利工程”这个词改成了“水库”:说水库是只有在集体化的体制下才能完成的伟大工作。
——这个就是倒果为因的黑色幽默了,为什么毛泽东时代需要那么多水库?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计划经济农业需要统一调配水力资源用于灌溉和发电,所以水库众多是毛泽东时代的经济特征之一,但并不是说这么多水库只有在毛泽东的集体化体制下才能修成。
比如小农经济时代的清朝,在技术上就已经能修大型水库:【(海宁塘)至康熙末年,共修成石塘四千多丈及土塘六千丈。康熙五十九年(1720)朱轼在海宁老盐仓首创鱼鳞大石塘五百丈。雍正、乾隆时,海宁石塘又增修六七千丈。】
吹捧集体化也就算了,还要搞历史虚无主义造谣抹黑自己的历史来吹捧集体化,恰恰说明了集体化的虚假。
【三】
顺便说一下:小农经济跟集体化并不是互相对立的概念。至少是在解决吃饭问题和集体协作工程这两件事上并不是互相对立的概念。
那么,去掉了所谓的“可以解决吃饭问题”和“可以搞大工程”这两个版友最常提起来的优点,集体化还有什么可吹嘘的“业绩”?
已标注为洪木林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