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隐性认同机制: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同质性(中)

送交者: wangguotong[★★★声望勋衔13★★★] 于 2024-09-09 1:23 已读 3120 次 1赞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隐性认同机制: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同质性(中)


作者:张一兵


当然,列斐伏尔也坦言,在《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和《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当时他几乎没有触及跨国公司,实际上,跨国公司对日常生活的干扰当时就已经很明显”[21]。再比如,对资产阶级的文化意识形态布展也认识不足,那时青年人把蓝色牛仔服看成自由、特立独行的象征,实际上,蓝色牛仔服可能是全球企业在香港、新加坡生产的,那里的无产阶级受到了残酷的压榨。这种方式给日常生活批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市场操控。一些美国精神并非通过意识形态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产生影响。”[22]这是一种客观的态度。


列斐伏尔说,在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他的日常生活批判风行一世,兰波的改变生活Changer la vie)成了众所周知的日常生活革命(瓦内格姆语) 的口号,并且,这一口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即发展为把日常生活变成节日(Faire du quotidien une fête——让我们的身体、时间、意识和某些事物一起组成一个艺术作品,组成某种事物,不满足于把形式赋予活生生的经验,而是转变活生生的经验。这个新的日常生活革命的本质,就是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这也是《日常生活批判》第三卷将承担起的任务。他说:总的来讲,我在1981 年写这本书的目标是,重新恢复对日常生活的批判,与原先的分析相关,同时试图避免原先分析的不足,预测未来。”[23]下面,我们来看他在此书中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认同机制和同质性问题的思考。


注释一


[1] 列斐伏尔 (Henri Lefebvre1901—1991):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


[2] Lefebvre ,Critiquede la vie quotidienne, vol. 3: Delamodernité au modernisme: Pourunemétaphilosophie du quotidien, Paris:l’Arche, 1981.


[3]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第三卷,叶齐茂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544页。


[4]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44 页。


[5]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44 页。


[6]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44 页。


[7]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51 页。


[8]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51 页。


[9]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52 页。


[10]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57 页。


[11]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52 页。中译文有改动。Lefebvre ,Critiquede la vie quotidienne, vol. 3: Delamodernité au modernisme: Pour une métaphilosophie du quotidien.Paris:L’Arche, 1981.p.17.


[12]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54 页。中译文有改动。Lefebvre ,Critiquede la vie quotidienne, vol. 3: Delamodernité au modernisme: Pour une métaphilosophie du quotidien.Paris:L’Arche, 1981.p.19.


[13]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56 页。


[14] Henri Lefebvre,Kristin Ross ,Henri Lefebvre on the 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InterviewOctober 79,Winter 1997.


[15] 1948 年 10 月 日,在巴黎的圣母咖啡馆 (Café Notre-Dame),来自丹麦的奥斯特团体,比利时的革命超现实主义者团体和荷兰反射Reflex) 团体,在巴黎共同发起了眼镜蛇运动国际 (International Cobra Movement,简称 Cobra眼镜蛇”——Cobra 正是这三个艺术团体所在的三个城市——哥本哈根,布鲁塞尔和阿姆斯特丹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COpenhague-BRuxelles-Amsterdam)。


[16]康斯坦特·安东·纽文惠斯 (Constant Anton Nieuwenhuys,通常人们简称康斯坦特,而非纽文惠斯,1920-2005):荷兰著名先锋艺术家、未来主义建筑大师。曾就读于工艺美术学校和荷兰国家美术学院 (Rijk⁃sakademie voor Beeldende Kunst)。康斯坦特精通各种艺术,除了创作绘画雕塑作品,也涉足音乐。1948 年,康斯坦特组建了前卫艺术组织荷兰实验团体,又称反射;同时,作为阵地的同名杂志《反射》(Reflex) 创刊。他认为,高等古典艺术是对自由的阻碍,应当被摧毁。


所以,刊登在 《反射》 上的运动宣言里写道:画不是由色彩和线条勾勒起来的结构,而是一种动物,一个夜晚,一个男人,或者是这所有的一切。后来,反射运动整体加入眼镜蛇运动。1957 年,康斯坦特成为情境主义国际的成员,后被德波开除。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关于未来城市的新巴比伦建筑计划。


[17]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64 页。


[18] [法] 列菲伏尔,[美] 罗斯:《列菲伏尔论情境主义:一次访谈》,方宸、付满译,载 《社会理论批判纪事》,第 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年,第 234 页。中译文有改动。参见 Henri Lefebvre,Kristin Ross ,Henri Lefebvre on the 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InterviewOctober 79,Winter 1997.


[19][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65 页。


[20][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65—566 页。


[21][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66 页。


[22][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66-567 页。


[23]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78—579 



在列斐伏尔眼里,1981年资本主义社会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重要的改变,必然通过日常生活真正在社会存在(existence sociale)的层面上实现出来。比如,当代资本主义空间生产中出现的信息生产关系,直接改变了日常生活方式,同时它的最终实现也依存于日常生活。他说:作为一种信息源,数据紧靠日常生活。信息也是在日常生活里消费的。巨大的网络、渠道、回路都从日常生活开始,经过多个层次,到达全球(借助卫星),然后再返回日常生活。”[1]现在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的网购和手上放不下的手机,正是信息商品传输的初始用户端口,而海量数据源的生成又依存于人们在电脑屏幕和智能手机上的点击,社会生活的运转和日常生活的建构已经离不开人与信息的互动关系场境,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信息化社会关系生产最重要的社会存在基础。


不过,关于社会存在本身的看法,列斐伏尔似乎也开始变得更加深刻起来。在他看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方式包括和产生一种存在模式(mode d’existence。他说:


(这种) 社会存在的确是现实的,但是,社会的存在与经典的存在的观念不一致。经典的存在是某种固定的、实在的,独立于所有主体性、精神或社会活动的事物。社会的存在,这个产品,就在那儿。它的位置依赖于选择和决策。因为这个产品的现实性是生产的结果,而这个产品的功能、形式、结构(sa fonction, sa forme, sa structure),甚至物质材料都是事先决定好的,所以,这个产品的现实性同样依赖于选择和决策。[2]


这基本上是对的。与一般的物质存在实体不同,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存在虽然也以产品物的方式在场,可这种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客观性(objectivité sociale)却是由劳动所创造出来的功能、形式和结构决定的。因为,这个生产出来的对象与人对它的使用(usage)紧密联系在一起,它进入多重网络(multiples réseaux):通过市场,市场是一个过渡的但很重要的舞台。然后,这个生产出来的对象处在被吸收进语言和符号的边缘,没有完成和实现那种去现实性的吸收”[3]。这意味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物的本质,是由劳动形塑起来的用在性关系场境中的功能、形式和结构。在列斐伏尔看来,这种特殊的客观性关系的产生恰恰是通过市场交换和语言符码的双重抽象。这是一个深刻的说法。毛病在于,他没有精细地区分交换的现实抽象与话语关系中的主观抽象。


当然,列斐伏尔在这里讨论社会存在的特殊性,目的还是进入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日常生活的批判。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批判已经在将资产阶级的国家与日常生活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他再一次强调,在今天资本主义的社会存在中,资产阶级的国家是基石,但建立在日常生活这个基础上”[4]。这种新型关系中的日常生活,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方面,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隐性认同机制和同质性。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中的身份认同机制。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压迫阶级对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认同问题,应该是20世纪社会批判理论中逐渐突显出来的新问题。在《论国家》一书中,列斐伏尔曾经谈及这种缘起于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认同机制。他说,“‘霸权l'hégémonie)这个概念是葛兰西通过对资产阶级社会的观察和分析而提出来”[5]。不同于传统的资产阶级在刚刚遭遇无产阶级的反抗时,简单地诉诸暴力的政治统治,新情况是资产阶级通过逐步达到能够支配制度、教育、文化、艺术表演和意识形态而实现了霸权”[6]。这个hégémonie(霸权) 不再是高压之后的屈从,而是被压迫阶级从内心里对资产阶级统治的认同。这是资产阶级现代政治统治关系场境中很大的改变。列斐伏尔似乎是赞同葛兰西这一新的社会认同逻辑。


第一,国家直接控制的日常生活认同。在他看来,今天资产阶级的处于顶层的国家认同,对应于处在脚下的日常生活认同”[7],他要把葛兰西国家霸权中的认同机制拉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批判中来。在他看来,法国的国家认同是历史地建立在国内市场和集中的国家权力基础上的,因为,现在,国家直接或间接地管理着日常生活。国家通过法律和法规、大量的规定、国家机关和行政管理部门的保护行动,直接管理着日常生活。国家通过税收、司法部门、操控媒体,间接管理着日常生活”[8]。这可能是凯恩斯主义看到国家经济直接干预时忽略掉的方面,日常生活可能也是国家生产方式中空间生产的主要控制对象。因为在列斐伏尔看来,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日常生活成为经济、政治和战略的产物,甚至意识形态的产物,所以,为了避免始料不及的发展或革新,国家似乎强化了管理日常生活实施的功能”[9]。这应该是事实。列斐伏尔认为,资产阶级的国家认同机制也通过民族主义的身份同一性渗透到每一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利用国庆节、战争胜利日等纪念活动来强化和维持人们的民族身份中的无意识认同,保持身份意味着使用纪念活动和滥用纪念活动;意味着恢复到拿历史的东西作为参照系统;意味着动用日常生活去阻挡国家的去稳定化,把日常生活作为认同的一个中心”[10]。同时,资产阶级也利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某些公共服务体系来加强这种认同。三是资产阶级利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各种机器化用具强化着隐性认同的机制。这是一个很新的观点。列斐伏尔认为,看起来不起眼的家用设备(équipements ménagers)强化了重复乏味的日常生活方面和线性过程,相同的姿势围绕着相同的对象,从而使日常生活更加封闭起来”[11]。今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变成了不同家用电器的系列操作,这些机器化过程也在无形中直接赋型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认同性。在此,列斐伏尔还引述了吉迪恩(Siegfri ed Ciedion) 在《机械占有统治地位》中关于日常生活的物品的技术化和机器化过程中发生的隐性认同机制。在后者看来,日常生活中这种机器化远不是推行一种社会关系的新形式,这种机器化强化了对日常生活的认同,涉及了技术中的个人存在问题:机器化把日常生活封闭起来,而不是打开日常生活,例如,沐浴的机器化!”[12]其实,人们沉浸于追剧和低头于手机,疯狂于玩车和电玩时,必然减少了大街上可能发生的异质性。


第二,日常生活背后的日常话语的隐性同一性。这应该是列斐伏尔新注意到的日常生活现象。这似乎是将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进一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尝试。如果说葛兰西是历史性地指认资产阶级现代政治统治中的特定认同机制,而列斐伏尔则是联想到日常生活中从来都存在的意识形态认同机制。在他看来,在传统政治学研究中,人们会忽略社会统治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微观实现机制,特别是日常话语(Le discours quotidien)和伦理道德(morale)所产生的隐性同一性作用。一是日常话语对真实社会关系的遮蔽和粉饰。列斐伏尔说:


日常话语有一个稳定的内容,有一个核心或基础。即使并不总是如此,社会关系长期以来也一直都是力量、权威和权力、依附、权力与财富不平等的关系(rapports de force, d'autorité et de pouvoir, de dépendance, d'inégalité dans la puissance et la richesse),这是一个事实。日常话语的核心或基础恰恰与这个事实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与不变的人性(nature humaine immuable)联系在一起。当把这些关系遮掩起来时,这些关系才是可以容忍的。撕掉这些关系的面具,这些关系就是不能忍受的。[13]


这是说,在任何时代日常生活中,那些看起来并没有政治口号和强迫性禁令的日常话语,它在日常生活中所真正起到的作用,往往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的春风化雨般的渗透,它通过每天随口言说的话语,巧妙地掩盖起真实存在的压迫性的奴役关系和不平等的权力,在这里,奴役才在日常话语反复维系的永恒不变的人性的面具下变得可以忍受。在这一点上,日常话语中的认同机制显然不同于葛兰西揭露的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术中的文化霸权认同。


二是日常话语的发生机制中日常话语的核心,往往是一种非强制的伦理道德意识。在列斐伏尔看来:


让社会可能运转起来的不是运转本身,不是暴力(violence),也不是想象的,而是话语中固有的道德伦理(morale)。在日常生活和它的话语的核心里,我们发现了伦理价值,伦理价值支撑着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伦理价值让社会生活可以忍受。话语和日常生活用软弱的人性掩盖严酷和残忍的制度关系,即社会结构(squelette de la société)。[14]


依列斐伏尔的看法,真正让社会运转起来的力量,除去可见的暴力,最有力的无形支配是内嵌在日常话语中的非强制的自我规训式的道德伦理意识。上述日常话语中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粉饰,很大程度是都是通过伦理逻辑中的应该与不应该的道德律令来实现的。比如,封建社会中天子的形象赋型,在那里,封建统治者一直被认为是永生的:上帝的儿子,他的死让他永生。他一生和身后都是王子、国王、皇帝,因为他靠近主和永生的圣父。这样,通过陵墓,通过日常的纪念活动,统治者的权力象征曾经是不朽的”[15]。这是不难理解的,尊贵的皇帝和贵族统治平民百姓之所以天经地义,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是神授的统治者,而平民百姓屈从压迫和奴役也是天定的命运,在那个黑暗的年代,这种动物学的意识形态歪理,通过无所不在的皇家圣典和祭祀活动在日常话语中被不断强化起来。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日常话语中,这就是三纲五常的道德伦理。并且,伦理道德认同的传递不是通过国家和社会制度的途径,而是人与人之间长者、亲人对孩子、朋友之间的自发式的言传身教来完成的。


在今天的资产阶级世界中,维系专制和不平等的压迫性日常话语似乎消失了,倒是平等、自由和博爱一类话语成为日常生活中主导的内容。然而,列斐伏尔却认为,今天资本主义社会中日常话语背后仍然存在着一种支配和控制人的隐性意识形态。人们并不知道,恰恰是在那些非政治的平淡无奇的日常话语中,市场交换的原则和整个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正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来。比如,电视机中不断出现的广告语,一则广告把健康与对一杯酸奶的描述联系起来,而另一则推广不同品牌的广告会把健康形象与丝绒般的光滑联系起来。谁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消费者”[16]


广告话语控制的并不是我们自觉的主体意识,而是无意识中并不直接在场的欲望,这种被支配的选择无形中进入到我们的日常言谈之中,今天小王买了什么知名洗发水,明天小李穿着了什么名牌衬衫,这种日常话语的支配作用正发生在我们在超市或商场中伸手去拿商品的瞬间。无处不在的各种景观推送中引导日常生活中的如何吃穿住行、如何生活的话语,都是传递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微观渠道。列斐伏尔说,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政治陈述中:政治对手通过他们的表演媒介,或者说,使用他们的政治市场顾问为他们设计的品牌形象,为了政治权力而展开竞争。”[17]原先,资产阶级的议员选举和总统竞选发生在面对面的大街和议会大厦之中,而今天的民主政治却出现在每个家庭都有的屏幕上,这种政治游戏的品牌选择也会通过公共媒介成为老百姓日常话语的内容,这无形中使整个资产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成为每个人的政治无意识。


注释二


[1]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659 页。


[2][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672 页。


[3][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672 页。


[4][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673 页。


[5] [法] 列斐伏尔:《论国家》,李青宜译,重庆出版社,1988 年,第 216 页。


[6] [法] 列斐伏尔:《论国家》,李青宜译,第 218 页。


[7]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91 页。


[8]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645 页。


[9]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646 页。


[10]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91 页。


[11][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91 页。


[12][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39 页。


[13][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96 页。


[14][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597 页。


[15]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601 页。


[16][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602 页。


[17] [法]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 第三卷,叶齐茂等译,第 602 页。

喜欢wangguoto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wangguotong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