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00年前,这班世界级学霸,在福州造船厂造出了中国第一架飞机

送交者: xanfan[♂★★★声望勋衔13★★★♂] 于 2020-10-27 21:56 已读 4343 次  

xanfan的个人频道

+关注

最近热播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里面有段黄渤主演的农民发明家黄大宝制造出了“UFO”,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如果我告诉你,在100年前,福州马尾船政制造成功中国第一架飞机,是不是也一样不可思议?造船厂造飞机?还制造成功了!


是的,还不止一架,共制造了17架,包括可携带鱼雷的轰炸机!

福州马尾船政制造的飞机

说起中国第一架飞机,很多人都以为是冯如制造的。


冯如是中国人,他1910年在美国制造了一架飞机“冯如2号”试飞成功,是中国最早制造成功飞机的人。不过冯如是在美国制造飞机,利用美国的工厂、设施制造成功飞机。

冯如2号

1918年2月,北洋政府批准在福州马尾船政局内附设一个机构,叫“海军制造飞机工程处”是中国第一家正规制造飞机的工厂。


1919年8月,福州马尾船政制造出了第一架水上飞机并试飞成功,是中国人在自己土地上设计制造成功的第一架飞机!

福州马尾船政制造的中国第一架飞机“甲型一号”

那么,为什么当时是造船厂、海军来造飞机呢?

大家知道福州马尾“船政”很出名,是中国海军的摇篮,中国自建的军舰就是在这里下海的。那么当时为什么会由马尾船政海军来造飞机呢?


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空军,所以承担这次制造任务的是海军体系,而福州马尾船政当时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一流的技术人才


当时以福州人为主的海军,与其说是军事机构,不如说是半科技半军事的部门,学舰船轮机制造的是清一色法国体系,学驾驶指挥的都是英伦体系,主政的将领基本都有留英、留法、留德德经历。可以说,整个海军的军工系统,接轨的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科学与工业体系。因此,历史选择福州马尾作为中国航空事业的起点并非偶然。

设立于马尾船政局内的“海军制造飞机工程处”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参与制造飞机的都有哪些牛人?

领导者,海军马尾船政局局长陈兆锵将军


陈兆锵将军是福州人,中国第一位“轮机中将”,是个杠杠的技术大牛!曾是“定远舰”总管轮,参加过惨烈的中日“甲午海战”。

陈兆锵将军

海军飞机工程处的“三巨头”:巴玉藻,王助、曾(还有一位王孝丰,没干多久就离开了)


这几位用现在的话来说,都是妥妥的学霸!


他们都是1909年从全国各地水师学堂毕业生中,选拔赴英留学的优秀人才。


1911年,四人先后考入纽卡斯尔阿姆士庄工学院。


1912年巴玉藻、王助、王孝丰对航空产生了兴趣,三人又考入了寇提斯航空学校。


后来三人又一同考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飞机制造,这是麻省研究飞机制造的第二期。


是不是很牛?想考哪所学校就能考进去,还是世界名校!


这还不止,他们只用了半年多时间,于1916年6月7日都取得了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自动机工程学会会员。在那个时候这是顶级的学霸了!

巴玉藻(左)与王助(右)

随即,巴玉藻被老资格的寇提斯飞机公司聘为设计工程师,继而又被通用飞机公司聘为总工程师。


王助则被新创的太平洋飞机公司(波音公司前身)聘为总工程师,1916年王助为该公司设计、监造了第一架飞机,算的上是波音公司创始人之一,现在波音公司博物馆里还有王助的铜雕肖像。

波音公司博物馆里的王助铜雕肖像

曾诒经是福州人,原来是学潜艇发动机,后进入美国寇提司公司学习飞机发动机,很快就成为出色的航空动力学专家


他们都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航空工程方面的专家人才。

曾诒经

学霸回国造飞机,只用一年多时间就造出了我国第一架自制水上飞机

1917年底,这些世界一流人才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从美国回来报效祖国造飞机,巴玉藻担任马尾船政“海军制造飞机工程处”处长。


马尾海军飞机处拥有这四位代表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航空工程师,这在当时是少有的,即使是美国最著名的波音公司,当时也望尘莫及。


但当时马尾船政是造船的,要造飞机困难也是可想而知。本来海军部说拨款五万作为办厂经费,后来没下文了。船政局局长陈兆锵将军通过个人关系从江南造船拿了五千块钱过来,又在马尾船政造船厂里面拨了一些厂房、好的设备,给海军飞机工程处使用。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他们一边办厂一边造飞机,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1919年8月我国第一架自制的水上飞机“甲型一号”,终于在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诞生了!这架飞机动力是100马力,时速可以达到120公里。


当时没有飞行员,1920年孙中山先生的侍从武官、航空局长杨仙逸到福州马尾亲自试驾这架飞机成功。1921年1月大总统(徐世昌)以福州船政局试制水上飞机告成,局长陈兆铿督率有方,特授勋五位。

“甲型一号”下水试飞

巴玉藻遇害,继任者前仆后继,继续造飞机

从1918年2月至1929年6月的11年中,巴玉藻在马尾飞机处共设计了甲、乙、丙、丁、戊、己6种型号的水上飞机,他亲自主持制造了12架,其中还有能够携带鱼雷的“鱼雷轰炸机”。


后来按照巴玉藻的设计又添造了2架飞机,共14架,除一架失事外,全部交付海军使用,并参加部分北伐战争。

“三巨头”在机前合影,巴玉藻(中)、王助(右)、曾诒经(左)

1929年巴玉藻在参加欧洲航空展览会回国途中遭日本人暗害去世,年仅37岁,痛失英才!巴玉藻称得上是中国航空之父,为航空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巴玉藻

巴玉藻去世后,王助接任处长。


1930年南京政府组建了一个海军司令部,海军司令部觉得福州马尾太远,造飞机不适合。这时候上海江南造船所规模已经很大了,就想把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工程处”搬到上海,把原来隶属于福州船政局的海军飞机工程处收归与南京政府海军部管辖,名称改为“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处”。


王助继任后没干一年,听说飞机厂要搬到上海去,就辞职不干了。王助后来到杭州中央笕桥飞机厂,仿造美国轰炸机。

王助(右)与钱学森(左)

王助离任后,曾诒经接任继续造飞机。


在曾诒经带领下,马尾1930年造出一架可长途飞行的飞机,飞机从马尾起飞一直飞到汉口,经受了长途考验,性能不亚于当时国外同类产品。


1931年,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工程处”在曾诒经领导下搬到了上海,并入上海江南造船所。


至此,马尾飞机处已经造了17架飞机,其中两架水陆两用飞机还没完工。到上海后,水陆两用飞机制造成功,曾诒经和外国飞行员驾驶这架飞机在上海试飞,散发很多航空救国传单。


马尾飞机处搬到上海后继续造了一批飞机,还造了一架舰载飞机叫“宁海”二号,飞机翅膀可以折起来放在军舰上。后来仿制美国教练机,培养飞行员,半年多时间仿造了12架飞机。

抗战爆发后,曾诒经带领马尾飞机厂往西南方向撤退。


在撤退过程中,一边撤退一边还修理了一批飞机。最后马尾飞机厂撤到成都安顿下来,改名为“飞机修理八厂”,一边造飞机,一边还组装了一批飞机。“飞机修理八厂”骨干都是以马尾出身的为主,当时飞机制造界都把这批人称为“马尾派”,在大西南那边很有名。

福州马尾船政局

历史选择了福州制造飞机,福州也不负使命。虽然福州马尾制造飞机的历史仅有十多年,但取得的成就是惊人的,在抗战中以及中国航空及航天事业发展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喜欢xanfan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