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阳防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日本投降75周年特别评测:有坂九九式步枪 十四式手枪性能如何?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0-08-15 12:46 已读 2238 次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有坂九九式步枪和南部十四式手枪,都是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主要武器。



2020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投降75周年的日子,《枪械与弹药(Guns&Ammo)》杂志刊登了枪械专家GarryJames的文章,介绍这两款日军装备的轻武器,本人翻译给大家分享。


战争的最后两年,日军接连战败,士兵损失惨重,物资缺乏,但顽固的日本军方依旧表现出顽强的抵抗力。1945年2月,菲律宾被美军收复,不可一世的日本海军在马里亚纳海战遭受毁灭性打击。这些关键事件,加上日本商船被美军潜艇打击,日本本土被B-29“超级堡垒”持续轰炸,很多人已经认为日本的沦陷不可避免,但对于日本顽固的高层而言,他们还没有放弃。


原料供应减少,某些原料已经断绝,军工生产根本无法满足需求,于是简化生产成为了制胜法宝。在以往,日本军工厂制造的步枪和手枪都采用了极端的制造工艺,整体加工、表面处理工艺、附件都非常精湛,然而此时,已经完全成了泡影。


例如,曾经一度引以为傲的九九式步枪,配备了木制的枪托底板,简陋的不可调节的觇孔照门,并去掉了许多可以简化的部件。尽管武器和人员的水平已经下降,但日军的抵抗意志依旧还很顽强。盟军发现自己依旧面对的是顽强战斗的日军,即便他们的战斗力已经有所降低。


日军使用了许多种类的枪械,其中一半已经过时,最流行的是两种——7.7mm的九九式步枪和8mm的南部十四式手枪。当然,九九式步枪是很好的武器,而南部手枪虽然故障较多,但仍然算是一支手枪。作为日军在战场上主要使用的典型武器,今天将介绍这两种武器。



九九式有坂步枪


尽管装备数量众多,九九式步枪也被日军称为“99式有坂”,但这绝不是一款特别具有革命性的步枪。这只是对1905年首次列装日军的,颇受欢迎的三八式步枪的简化版,使其更具有成本效益。



九九式步枪的枪机和防尘盖。


三八式步枪以明治三十八年列装而命名,这种步枪很长,五发固定弹仓供弹,可以装上很长的30式刺刀。枪机具有极强的毛瑟风格,两个闭锁突榫,一件式抽壳钩。三八式步枪枪机不同于毛瑟的主要特征是:并没有采用关闭时会翘起的毛瑟三档式保险,而是用了一个滚花旋钮,可以用掌心向前推动后再进行旋转。这种步枪发射半凸缘的有坂6.5×50mmSR弹药,射击精度很高。据估计,从1905年开始列装,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几座兵工厂共生产了约350万支三八式步枪。



九九式步枪枪机尾部的保险旋钮,注意顶部有凹槽,用来识别保险的状态。三八式步枪保险旋钮识别部分是一个凸起,两者有所区别。


尽管九九式步枪被认为是三八式的改进型,但它从未真正在日军中取代其位置。相反,两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是并肩作战。九九式步枪于1938年,其名称源自日本神武纪元2599年。



九九式步枪的原始枪背带非常少见,前部采用铆钉固定环绕背带环,后部通过调节长短的枪背带环绕背带环。


前面提到,九九式步枪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简化制造工艺,便于大规模生产,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提高杀伤力。尽管采用了与三八式步枪相同的基本设计,但九九式步枪改用了威力更大的7.7×58mm弹药,初速约732米/秒,弹丸重175格令,枪口动能3033焦耳,相当于英国.303弹药的威力。与之相对的,三八式步枪的6.5×50mmSR弹药,枪口初速762米/秒,枪口动能2617焦耳。


九九式步枪主要装备标准型,全长1258mm(与三八式步枪相同),短步枪主要装备骑兵部队,全长1150mm。



九九式步枪可以配备三十式刺刀,早期的三十式刺刀有钩状护手。


另外还有一种九九式步枪的伞兵版,命名为“百式”,有多个试验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枪管从机匣中抽出,可以将步枪的携行长度缩短一半。随着战争的进行,较廉价的九九式短步枪基本上取代了标准型,而“百式”伞兵型属于特殊装备,生产数量并不多。因此,本文将主要讨论九九式短步枪。



九九式步枪的准星设计较老,而照门却非常新颖,表尺射程300~1500米。觇孔照门,立框表尺两侧设置了对空瞄准照门,用来瞄准横向运动的敌机。对空照门上面有一个缺口,用来作为提前量的刻度。


九九式步枪的枪机上还带有一个金属防尘罩,操作时这个防尘罩会发出刺耳的噪音,经常被弃之不用。与三八式步枪一样,九九式步枪同样安装三十式刺刀。早期刺刀有钩状护手,用来钩住敌方的刺刀。1943年这种设计被淘汰,因为要节省生产成本。同样在1943年,刺刀鞘从金属材质改为硫化纤维,后改为木头,最终采用了竹子。



1945年以前,日本大多数步枪、机枪的机匣上都有天皇的菊花纹章。


九九式步枪的折叠独脚架也是标准配置,1943年之后,独脚架与防尘盖一起因为降低生产成本而被淘汰。同时,独特的照门复杂程度也逐渐简化,最终变成了不可调节的固定觇孔照门。九九式步枪内膛镀铬,可以发射腐蚀性弹药,并能够适应环境恶劣的太平洋战场。


九九式步枪的机匣顶部有一个菊花纹章,并有“九九式”字样,机匣上还有生产兵工厂的符号,以及阿拉伯数字的生产编号。九九式步枪金属表面采用烧蓝涂层,木制全长枪托。二战期间共有九座兵工厂生产过九九式步枪(日本七座,朝鲜两座),随着战争的进行,所有兵工厂都采取简化制造工艺的手段来增加产量,因此九九式步枪的制造工艺和生产质量存在很大差异。



十四式手枪主要装备军官和特工人员,后期型号的扳机护圈扩大,便于冬季戴手套时操作。


南部十四式手枪


二战结束时,日军共装备几种国产手枪,毫无疑问,最常见的是南部十四式手枪。该枪由南部麒次郎设计,可以找到南部陆式手枪的许多特征。


南部陆式是一款精心设计,性能出色,制造精良的手枪。不幸的是,这款手枪生产太复杂,造价昂贵,因此日本当局决定研发一款生产更简便,造价更低廉的替代产品。1925年,南部麒次郎在东京兵工厂完成这款手枪的设计工作,由于是日本大正十四年列装,于是命名为十四式手枪。


十四式手枪整体设计与南部陆式手枪很相似,但有一些改进。奇怪的是,采用了8mm(.320英寸)的瓶形弹药,这基本上是便携手枪的型号。十四式手枪发射102格令弹丸,初速280米/秒,枪口动能274焦耳。这样的弹药性能与.380ACP差不多,十四式手枪的尺寸和外形与鲁格P08接近,性能和重量略有差异。



枪身右侧第一行是兵工厂和生产序列号,第二行是生产年代,小数点后面是月份。图中这支手枪是“19.2”制造,就是1944年2月。


尽管手感舒适,但其他差强人意的性能否定了十四式手枪基本的人体工程学优势。保险位于枪身左侧,需要180°旋转才能打开和关闭保险,因此操作时需要双手才能完成。由于后期为防止意外触碰弹匣卡榫引起弹匣掉落,在握把下部前方增加了一个弹簧装置,让弹匣可以更牢固地定位,所以在取出弹匣时,还需要双手操作。右手按下弹匣卡榫,左手强行将弹匣拔出。


十四式手枪的弹匣为烧蓝或镀镍处理,铝制弹匣底板有原型的手指接触部分,方便拔出弹匣的操作。弹匣容量为八发,最后一枚弹药发射后,枪机会被托弹板顶住,呈“假”空仓挂机状态。拔出弹匣后,枪机会猛地向前恢复到闭锁状态。因此,安装新弹匣后,需要再次拉动枪机推弹上膛,这样的操作方式在战斗中绝对会要命的。


十四式手枪击针平移式设计也有问题问题,由于击针簧弹力非常弱,因此很可能造成击发失败。而且击针太容易损坏,由于制造公差的问题,备用击针并不是总可以互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随枪配发了备用击针,这些击针就放在翻盖式皮制枪套的内部夹层中。


最初,十四式手枪的握把护板采用精致的红木和山毛榉木制造,表面有精细的开槽。但随着战争的进行,为了控制成本,装配不善的扳机护板变得司空见惯。日军还发现,原始的原型扳机护圈太小,戴着手套无法操作。为了改正这个不足,1939年采用了所谓的“满洲型”扳机护圈,并一直生产到战争结束。


十四式手枪最早在东京名古屋兵工厂生产,后来更多的工厂参与该枪的生产。1926年末到1945年之间,十四式手枪总产量约28万支。枪身上的标记包括制造兵工厂、序列号、生产年代等。笔者拥有的这支手枪是1937年10月制造的,配备可调节的准星和V形缺口照门,后期生产的十四式手枪改用了方形缺口照门。


与九九式步枪一样,随着战争的进行,十四式手枪的生产厂家越来越多。装配质量和表面处理工艺下降,采用劣质金属和弹匣装填故障变得很常见。



斯坦尼尔弹药公司(Steinel Ammunition)制造的全新7.7×58mm150格令软件弹药,20发32美元(约合人民币222元),8mm83格令南部手枪弹,20发22.6美元(约合人民币157元)。再次重申,世界几乎所有的弹药种类都可以在美国找到复刻厂家,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绝版弹药价值连城的鬼话。现在唯一可以肯定的绝版弹药就是美国的火箭子弹,但没人保证它以后不会被复刻。


九九式步枪和十四式手枪射击测试


为了对这两种二战时期日军主力枪械的使用情况有一个直观认识,《枪械与弹药》的编辑们特别搜集到一支非常漂亮的九九式短步枪,带有原始附件和刺刀,以及一支非常完好的十四式手枪,还有一支1945年3月生产的最后一批十四式手枪。用于测试的弹药则是斯坦尼尔弹药公司的产品,步枪精度测试距离50码(45.7米),手枪测试距离为25码(23米)和10码(9.1米)。


这支九九式短步枪制造精美,如果不理会防尘盖发出是吱嘎声,它的运行相对平稳。扳机力平局只有26.7 N,击发干脆,几乎没有任何迟疑。装填和供弹过程没有任何障碍,三名射手轮流使用这支步枪进行射击,散布圆直径介于44.5~63.5mm之间。平均100码精度为4.3 MOA,弹着点略微偏右,性能完美无瑕,后坐力较小。毋庸讳言,九九式短步枪确实是一款性能出色的栓动步枪。


笔者使用十四式手枪进行了25码距离的实弹射击,结果有些令人失望。弹着点很分散,而且偏右,平均散布圆直径约178mm。在10码距离上,散布圆直径小了约25mm,值得高兴的是弹着点都在靶心附近。所有射手都将精度差归罪于差劲的扳机组,尽管扳机力很轻,只有8.9 N,但击发点无法确定,这导致射手无法确认手指扣动到哪个位置时,手枪会射击。


其中一支十四式手枪的总体运行状况良好,V形缺口照门与刀形准星配合不错。双手配合下,可以卸下弹匣,但笔者可以预料到在战斗情况下,这样的操作可能带来什么问题。当拔出空弹匣时,枪机会猛然复进到待击状态。


二战末期的那支十四式手枪的射击状况令人怀疑,整体表现不佳,因此笔者对它并不抱有太大希望。25码距离上,第一发弹药射击之后,就发生卡壳故障。尽管射击之前已经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检查,但是制造不佳或隐藏的问题导致它只打了一发就罢工了。经过完全分解和调查,发现击针和击针延伸部分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后来对该枪又进行了清洗和润滑,至少看起来恢复了它的功能,尽管笔者不相信自己会再次用它进行射击。


在美国,现在仍然能够以比二战时造价更低的价格买到九九式步枪和十四式手枪(记住说的是同样币值,不要说当时的美元数字……)。最重要的是,它们承载了各自丰富的服役历史,仍然是有趣的,令人回味的古董武器,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