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华复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政治选举与选美博弈

送交者: 脑油小生[♂★★声望品衔9★★♂] 于 2020-05-03 19:30 已读 510 次  

脑油小生的个人频道

+关注

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到了选美博弈,参赛者被要求从一百张美女照片里挑选出最美的六名。如果你选的六名美女最接近所有参赛者的平均偏好,那么你就是这个比赛的获胜者。因此,为了胜出,参赛者在挑选照片时就尽力去揣测其他大多数人的偏好,而不是完全基于自己对美的定义,甚至会违逆自己的某些审美标准。


 


”是人的价值观的一部分,审美应该是一个体现参赛者的价值理性的过程,但因为掺杂了“获胜得奖”这个功利性目的,工具理性就喧宾夺主了,即胜负手段重于价值判断,其结果就是,为了达到目的,参赛者可以隐藏内心真实的价值观,可以言不由衷,因为获胜才是最重要的。


 


政治选举中也普遍存在着选美博弈现象。当参选人在台上夸夸其谈的时候,人们难以判断他的主张里有多少是价值理性,有多少是工具理性,这给了哗众取宠者浑水摸鱼的机会。为了胜选,参选人推出各种讨好普罗大众的政策,即使他内心不一定认同这些发糖式的做法,但他要赢就只能让自己的价值理性屈服于工具理性。对国家来说,这些政策往往是寅吃卯粮短多长空,而关乎国计民生的真知灼见如果曲高和寡就反而会让参选人丢分。


 


为了破解政治选举中的选美博弈困境,是否可以采取选举和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所谓考核,就跟高考一样,由专业智库就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出一份考卷。在考卷中假设一些在上述各领域里的突发事件或改革目标,例如这次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参选者论述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应对的方略。(这其实类似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一些考核内容),然后将考卷、各参选人的答案、专家的点评等全部公之于众,接受各界公评。这一方面可以测试出参选人真实的价值观、政治水平、领导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选民的关注焦点从自身利益扩大到集体和国家利益上,即提高大众的平均偏好的水平。如此双管齐下,让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在这场博弈中更合理的结合,实为国家之幸。

喜欢脑油小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脑油小生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100。感谢支持 (无内容) - 张旺教授 (0 bytes) 05/03/20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