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一个,只有老福州才去过的地方

送交者: jayuk[★品衔R5★] 于 2020-05-02 10:41 已读 1825 次  

jayuk的个人频道

+关注

"连接着马口与上杭路的龙岭顶,曾经是富商巨贾纷纷置地建厝的热闹之地。




红墙、古井、庙宇、集市、老屋,不过五十米高的龙岭顶每一处角落都有老福州的味道。




如今快要淹没在车水马龙里的龙岭顶,正在等待着时机重新绽放。





•••


「1」


重走龙岭顶




我已经十多年没来爬龙岭顶了。





记忆中,小时候的我闲来无事就喜欢来龙岭顶玩。那时的龙岭顶拥挤、热闹,交错的小路如同迷宫一般,通往岭顶小广场石板路的一旁是紧紧相连着的木质房屋,那里一到饭点空气中便混合着不同的饭菜香气。



△人去楼空的龙岭顶老屋




岭顶的武圣庙是龙岭顶最大的建筑,庙里藏着龙岭小学,庙外满是谈天的奶奶与下象棋的爷爷。小广场上还有一块不大的石头,每到重阳节就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此找这块石头,听闻只要孩子在石头上站一站就能保个平安、长高个。




偶尔撞见居民在岭顶小广场摆酒席或是摆集市,那就更加热闹了。



△龙岭顶旧照,源于网络




马幼园画像店、南庆一豪药店、以及民国时期就已经开业经营的蔡五五龙岭五炒粉店都曾是老一辈人口中的龙岭顶上的有名商铺。



△龙岭顶外貌,源于网络




「买厝要买龙岭顶,买田要买远洋鼓山边。」




许多老福州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




传说旧时的台江沿江一带经常遭到水淹,只有地势较高的龙岭顶一直安然无恙,不仅没有水灾,夏日里蚊子也较少,还能将闽江之景尽收眼底,因此在龙岭顶买厝成了那时富商们追求的一种彰显自己身份的方式。





如今正要准备接受城市旧屋改造的龙岭顶显得十分冷清,穿梭于此,我仅仅遇到了几位带着相机找寻老福州记忆的银发老人。




靠近龙岭顶,能清晰地看见左边大门上的楹联,写着「江潭水碧诗无尽」,右边的楹联因为年久失修已经无法看清。





通过寻找老照片,我得知右边楹联应是「台榭花红意自如」,这是一副以「台江」为嵌头,描述旧时龙岭顶山光水色的楹联。




穿过大门,就算是正式地进入了龙岭顶,入口处摆着提醒游人「小心」的警示牌。



△位于武圣庙内的洋中幼儿园分园




拾级而上,不到五分钟的时间,我便来到了龙岭顶的小广场。印象里武圣庙中的龙岭小学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洋中幼儿园分园」。




庙外是一棵挂着蓬蓬茂密胡须的老榕树,正好为小广场遮风挡雨。





榕树下有三个井口,传说,从前有一位和尚来岭顶取水,在取水时,他发现异常吃力,正当要发力之时,他看见了水桶里有条铁链,顿时,风暴骤起,雷电交加,一条飞龙跃上天空,于是人们开始称井所在之处为「龙岭顶」



△龙岭顶古井




古井边是铺着落叶与枯枝的老式消防池,池子里积满了灰尘。因为旧时的台江经常受到火灾的威胁,所以居民们在此建了个池子蓄水以备不时之需。如今的消防池早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也许,这样的池子以后只会出现在老福州人的回忆之中了。





灰色的石板上躺着一朵朵刚刚从树上落下的木棉花,五片火花的花瓣包裹着一束绵密的黄色花蕊,层次分明,质感厚实。这一抹抹红色,为本来荒凉的龙岭顶带来了一份灿烂。




「这三穿井可有名气了,你快来看看这个。」正在龙岭顶巡逻的叔叔说到。



△三穿井




「三穿井」 位于有着200多年历史的邓柳两总政古庙内,它与龙岭顶小广场上的古井一起被居民们戏称为「孪生兄弟」。潮湿的庙里,四周墙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墙角处蜘蛛网与灰尘交织着,一缕阳光从镂空的屋顶钻进。曾经这里是龙岭居民的饮水之泉,如今也失去了人烟。





旧时患有荨麻疹的患者,将三穿井井水当玉液服用。井水治好了不少患者,求井水之人络绎不绝,因此取名「三穿井」。遗憾的是,三穿井的井口已经被石板锁上,井里的模样成了寺庙中最神秘的地方。



△龙岭顶通往大庙山的小路




龙岭顶小广场的西南角有一条通往大庙山的小路,过去连接着火警瞭望台。小路的两旁是斑驳的围墙与向着阳光野蛮生长的绿植,绿植陪伴着龙岭居民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却不知它们陪伴多年的人们已经离开了这里。




植被的背后是上了年纪的老屋,老屋间是交错着的电线,屋前用于洗漱的水池依旧是从前的模样。




窄窄的小路,两侧堆满了无人打扫的落叶,在被阳光眷顾的石阶上,能看到夹缝中生长的绿植。



走在小路里,没有了城市的高楼大厦,没有了川流不息的汽车,有的是一种久违的宁静。很难想象,离闹市只有十分钟路程的地方竟可以如此安静。





供奉陈靖姑的临水宫门前的盆栽,枝展叶舒,苍翠依旧,充满生命力的小雏菊在阳光下独自开放,比起其他的萧条之景,这里是龙岭顶依旧保有生活气息的地方。


「2」林依嫩猪血化




爬山爬得累了,来一碗捞化是对疲惫的身躯最好的慰藉。




龙岭顶的美食老店虽已不复存在,但在它的周边还是有许多驰名老店。




比如,来福州必须要吃的这一碗猪血化。





「林依嫩猪血化」是开在龙岭顶附近的一家有着70年历史的老店,老林十几岁起就开始在台江后田一带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直到80年代开始在龙岭顶附近开店迎客。




一口捞锅水汽袅袅,支支捞勺钩靠锅边,捞化在老福州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装修简单的店铺里摆着几张可以容纳数人的大圆桌与大方桌,桌上放着供食客使用的各色调料,紧靠圆桌的白墙上挂着一个已经泛黄的相框,相框内是早些年福州各大报纸对「林依嫩猪血化」的报道。





「猪血、猪肺、大肠、花肠、猪肝、猪杂、喉管、罗汉肉......」,一只猪,在这里被吃干抹净了,福州人对猪的热爱可见一斑。





「来一碗捞化,一碗拌化,一碗猪血,一碗猪大肠。」我熟练地点着我心中的捞化三剑客。





扯一把捞化,将捞化在沸水中煮开,再麻利地将捞化捞起,抖两下去掉水分后捞进碗中,再配上咸鲜的汤汁与拌酱,就将一碗基础的捞化做好了。





一碗捞化配上熬炖的入味爆汁的猪血与嚼劲十足的猪大肠,这就是简单的传统福州味道了。





「还要不要加点汤?」




贴心的老板上前询问道,我想「热情」也是这家老店能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3」


秋英饭团




龙岭顶的斜前方还有一家每到饭点就排起长龙的美食老店,名叫「秋英饭团」。




放学来这买个饭团再配上一杯「葡京小站」式的古早味台式奶茶,是我高中时期的美好回忆之一。一边与同学散步聊天,一边吃着饭团,不经意间,天色便暗了下去。





秋英阿姨卖饭团已有十余载,嫁到台湾的秋英阿姨觉得台湾的饭团既好吃又方便,便决定回福州做古早味饭团的生意。




台湾的古早味饭团包含了萝卜、卤蛋、肉松、油条,在此基础上店主又加上了具有福州特色的肉松、糟菜、豆干、海带,这些福州人早餐配粥时必备的灵魂小菜让原本单调的饭团有了浓浓的福州味道。





阿姨自制的油条与其他店里卖的油条有很大的区别,她的油条个头较小,十分酥脆,一口下去酥香绕喉。





一层热气腾腾、带着嚼劲的米饭加上各式的配菜,再扣上一层米饭,揉捏之间,一份独一无二的饭团就做好了。





无论晴空万里还是刮风下雨,秋英饭团的门口从来不缺排队的人们,学生、上班族、老居民、甚至是大老远慕名而来的旅人都愿意在此排队,等待着吃上一口饭团。




疲惫生活里,吃永远是最好的安慰。




看,这圆乎乎的饭团,仿佛在说:




「平凡日子的每一天,都要热气腾腾喔!」

喜欢jayuk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