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叱咤风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945年,中国夫妇收养了一条4岁的日本狗不如

送交者: 北望中原[★★★声望勋衔13★★★] 于 2024-04-08 9:17 已读 3654 次 6赞  

北望中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4-04-08 18:30

1945年,中国夫妇收养了4岁的日本弃婴,顶着辱骂,将其抚养长大,40年后弃婴回到日本,没想到他从此杳无音讯,然而当中国养母脑出血瘫痪时,不停的惦念日本儿子,可日本儿子却依旧拒绝探望。

2005年,李秀荣大病一场,躺在病床上,嘴里不停地念着她孩子的名字,希望他能再来看他一次,然而,当她死去的时候,这个孩子也没有回到他的身边,也许会被人说成是个无情无义的孩子,但实际上,这个孩子是日本人。

 
日本在1945年投降以后,就已经从中国撤走了,或许是因为走得太急,所以留下了不少老人和小孩,比如野坂祥三,他当时只有4岁。

 
那时候,李秀荣和她的老公赵凤祥两人,每天都以拾荒为生,有一次两人照例出去捡废品,没想到在垃圾堆旁发现了一个浑身裹着破旧报纸的孩子,因为是冬季,他的身体都被冻成了紫色。

 
李秀荣和自己的丈夫走了过去,男孩用一种谁也听不懂的语言说了一句什么,直到这个时候,两人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个小男孩是日本人,日本人对待自己的同胞做的一切都是十恶不赦的,可是看到这个被遗弃的小男孩,刘秀荣还是很心痛的。

 
所以李秀荣也不管老公怎么说,一定要带着小男孩回家,回来后,李秀荣怕他着凉,就将赵连琴的小棉袄脱下来,送给他,并给他取名赵连栋,李秀荣和她的丈夫对他很好。

 
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野板样三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新中国成立之初,李秀荣夫妇居住的地方,还有苏联的部队,李秀荣怕他暴露,就给他换了一套新的,然后烧掉了自己的那套。
 

后来赵连栋的病好了很多,两人就商量着要不要留着这个孩子,经过这几天的相处,他和刘秀荣一家的关系已经很好了,如果就这么让他离开,他们又有些舍不得,所以最后还是决定让赵连栋留下来。

 
虽说外表上看不出什么,但一张嘴,就会露出马脚,因此李秀荣严令赵连栋不准外出,甚至还让自己的女儿带他学东北话,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很快,村里的人都知道李秀荣和她的丈夫领养了个日本人,都骂他们一家是“汉奸”、“走狗”。

 
因为被哈尔滨的街坊邻居欺负,刘秀荣实在是受不了了,和赵连栋一起回了河北,家里的生活并不轻松,除了生活上的艰难之外,周围的人都会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们,为了赵连栋,她居然和自己的妈妈决裂了。
 

在李秀荣的保护下,赵连栋渐渐成长,过上了另一种生活,赵凤祥因为承受不住生活的压力,去世了,幸好有孩子在,所以刘秀荣并不觉得孤独,看着自己的子女一个接一个的成家,她也很开心。

 
上世纪90年代,赵连栋已经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中日建交后,赵连栋想要寻找自己的父母,在李秀荣的努力下,他终于得到了一张日本护照。

 
1992年,赵连栋从中国去了日本,三个月后,他兴高采烈地告诉李秀荣,他的父亲是一名军官,李秀荣很高兴,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这是她最后一次见到自己的儿子。

 
没过多久,赵连栋就宣布举家迁往日本,绝口不提李秀荣一家的事,临走时,他还牵着赵连琴的手,信誓旦旦地说一定会再来。

 
一开始李秀荣还在等待,一直到她病重的时候,赵连琴才知道自己的兄长想要和家里断绝关系,这才明白过来。
 

赵连琴为了养活自己的兄长,早早的就退学了,这让她很是心疼,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要质问这个狠心的兄长,因为她不想让妈妈难过。

 
不过,李秀荣也不是傻子,从女儿的举动中,她就意识到了不对劲,尽管她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已经把她忘得一干二净,可她还是抱着一丝希望,想要见到自己的孩子。

 
只可惜,她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一直到李秀荣去世,她还以为自己的儿子会回来给她送葬,没想到他竟然没有给她写一句悼词。

 
李秀荣临死前说了一句:"他一定有他的理由""他一定会记住我们的",可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李秀荣对他的恩情,对他的养育之恩,为了他承受了那么多,她被所有人唾弃,被打上了"汉奸"的标签,就连她的孩子,也因此死去。

 
当时有许多日本孤儿,被中国人领养,即使认了,也不会忘记中国妈妈,身体力行,感激妈妈,而赵连栋这种人,就让人气愤了。

 
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孝道,乌鸦反哺母亲,羊羔下跪感恩父母,身为人,却连动物都不如,这才是最可悲的。

(信息来源:青岛新闻网《侵华日军遗孤回国后拒绝探望患病中国养母(图)--青岛新闻网》)

侵华日军遗孤回国后拒绝探望患病中国养母(图)
青岛新闻网 2005-08-22 15:38:13生活报
 


收养日本遗孤被逼离哈


抗战胜利后,李秀荣一家在哈尔滨的日子越过越好。1953年,李秀荣夫妇俩生下一个儿子,但他们依然把野板祥三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疼爱。


野板祥三在哈尔滨上了四年半的小学。“我和哥哥是一起上学的,在当时的太平一小。那时我的个头小,坐在前排,他在


 后面。”赵连芹说,“一次老师点名,叫到我哥哥的中文名字时,可能是因为他听不太懂,过了一会儿才‘哦’了一声,同学们都哄笑起来,他从此就再也不去上学了。”


“家里养个日本孩子,难啊。”李秀荣老人哽咽着说,“那孩子小的时候很淘,经常在外面惹事。”那个年代,收养一个日本孩子,这让李秀荣一家受尽了邻里的白眼。


一户姓王的邻居,家里几口人都被日寇杀害了,因此经常找茬和李秀荣打仗。1955年的冬天,怀孕已经7个月的她又被“小强他妈”找茬带着家人一顿拉扯,结果孩子胎死腹中。老人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因为野板祥三给家里带来的麻烦,善良隐忍的李秀荣一家决定离开哈尔滨回河北老家。“那天半夜11点,我们一家到三棵树火车站买了回老家的车票,家里6间房的大院落就扔在那了,没卖。”老人说。


赵晓东说,按说姥姥是烈士的家属,村里人对她还是另眼相看的。但就因为收养了日本遗孤,连亲戚都不搭理她。


他回国前我们处得很好


1958年,赵连芹支边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野板祥三则在天津动力机械厂来招工的时候去了天津。在野板祥三去天津的前三四天,李秀荣为他讨了个媳妇,他们婚后育有二子三女。


赵连芹说,虽然野板祥三只念过4年半的书,但他“脑瓜好使”,学东西很快。最初,他在工厂里面烧锅炉,后来学会了开车,而后又靠自学成为工厂的质量检验员。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河北老家吃不饱饭,赵连芹便把母亲李秀荣和当时只有六七岁的小弟弟接到了宁夏。半年后,父亲病故,野板祥三从天津回来,埋葬了自己的养父。


“后来,我哥哥他们厂子迁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他经常来宁夏探望母亲和我,我们一家人相处得很好。”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赵家人开始帮助野板祥三寻找日本的亲人。心里虽然舍不得这个儿子,但是在善良的李秀荣老人看来,让儿子认祖归宗也算是了却了自己一个心愿。


为了帮野板祥三确认身份,赵连芹和儿子赵晓东陪野板祥三一起回到哈尔滨。据赵晓东回忆,找到当年的老街坊时,老人们都说:“那个浑小子,可淘了!”一个老人还拍着野板祥三的胸口说:“当年你的养母为了你把家都扔下了,孩子,你要有人性,有良心!”


哈尔滨之行除了找到许多相关认证外,野板祥三胳膊上的4个“牛痘花”也印证了他的身份——因为他们那辈人,中国孩子是不会得到这样的免疫的。


赵家人的努力帮助野板祥三确认了身份。1992年12月,野板祥三赴日本寻亲。回来之后他显得很兴奋,浑身上下焕然一新,整个人的面目和对家人的态度都不一样了。他也没有向养母和妹妹介绍太多的情况,家人只知道野板祥三的父亲战时是个日本军官。


1994年2月,野板祥三和妻子朱秀英带着满堂儿孙,一家共14口人赴日本横滨定居。赵连芹说:“走的时候,我哥哥一个劲儿地对我说,‘妹妹,我肯定忘不了你们。’”


11年没过问过中国母亲


令李秀荣老人难过和不解的是,这个日本儿子自从回国后,就连逢年过节也从未给她打过一个电话。2001年,李秀荣患脑出血瘫痪在床,野板祥三得知后依然拒绝回来探望,甚至没有问候一声。


赵连芹说,野板祥三的大女儿和自己相处得还不错,家里的讯息她曾让这个侄女转达给野板祥三,但是当年那个许诺“忘不了你们”的日本哥哥,如今和他们已经成了陌生人。“最令我们想不通的是,妈妈当年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养大他,现在他怎么一点儿也不记挂妈妈呢?”


赵晓东说:“野板祥三回日本之后,我才从公安部门看到,当时日本厚生省有一份表格,在那里面,收养日本遗孤的中国家庭可以提出相关要求,比如赴日本或经济补偿等。当时,野板祥三没有把这个表格给我们看,并以当事人不识字为由代签了。”


目前,瘫痪在床的李秀荣老人住在女儿赵连芹家。11年来,老人一直惦记着一去不返的日本儿子和那些孙子孙女们。“原来好好的孩子,怎么到了那边就再也不来信儿了呢,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喜欢北望中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