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自由文学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送交者: 按律当斩[♂★★声望品衔9★★♂] 于 2024-04-06 4:48 已读 1496 次 2赞  

按律当斩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木易中郎将 - 押韵,对仗,平仄 由 朝花夕拾myzlj 于 2024-04-05 2:46

基本同意你的观点,尤其是最后一段!

写诗能写出一两句触动心灵的诗句,就已经很厉害了。你可以由此扩充为一首完整的合辙押韵的诗词,也可以不用急,先留着等以后想出来合适的句子再扩充。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唐朝李贺的锦囊集句。

其实,我觉得古人写诗词都可能是这个路子。因为很多整首里边就一两句是好句而广为流传。当然,我不是说一吟而成的诗词没有。也有很多,但大多平庸,整首写得都是好句的诗词少之又少。

这就又涉及到一个问题:炼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古代有好多苦吟诗人,他们为了诗词里的一个字而想了很久。这说明写出好诗词是多么地不容易,是需要花大量时间的。

所以,我们记得的那些古代诗词名句,可能是人家在一瞬间的灵感而发,也可能是经过苦思而得。我觉得还是后者居多,毕竟天才是少数,毕竟天才不能在每首诗词都产生灵感,毕竟天才不能保证每首诗词都是整首好句嘛。

下面我再说说和你观点的不同。

首先,古人强调平仄押韵和对仗,并不是凸显自己与所谓白丁和凡夫俗子的区别。这是诗词为了方便吟诵而总结出来的。

网上搜了一下格律诗的形成,它是从南朝沈约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开始研讨,到庾信等作家的进一步探索,再到初唐时期的一些作家闪亮登场。

也就是说,从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483~493年)至唐初,律诗的形成和定型大约经历了200多年。这可和科举没啥关系,如果非要说有关系,那也是科举后来借用格律诗来考试,两者因果相反。

其次,李白有好多绝句是闻名遐迩的,我们从小学到高中课本就收录了好多。他的五言律诗也有很多名篇,唯一的弱项是七律,但也有“鹦鹉洲”和“登金陵凤凰台”佳作。

网上搜索一下,《李太白全集》中收录的一半是歌行和乐府。绝句有差不多160首,五言律诗有小100首,七言律诗只有8首。

为什么呢?因为不同题材和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唐朝不同时间的流行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歌行和乐府,基本上贯穿了整个唐朝,但是律诗和绝句却是分时段流行的。

相比于其它的诗体,七言律诗的流行要晚得多,在初唐、盛唐时期,绝句和五言律诗就非常成熟并流行了,而七言律诗在盛唐中唐时期才开始流行,到了杜甫才把这种诗体发扬光大!

最后,你说诗词没落是因为枷锁而丧失了激情和活力,我不同意!现代诗倒是放开枷锁了,可它腾飞了吗?流行起来了吗?没有嘛。放开枷锁的的现代诗就比古诗词更有激情和活力吗?也不是嘛!

写古诗词感觉像“戴着镣铐跳舞”,可我们有没有想过,古人为什么带着这个镣铐,跳出了那么多好看的舞?古人为什么带着这个镣铐,创造了我们引以为豪的唐诗宋词?我们不能因为自己跳不好,就说那是镣铐吧。

总结一下,有好句再写诗词,不能为写诗词而强行凑句。如果写出来,不满足古人的“镣铐”,那就不要按“镣铐”要求,标注古人已定的题材。想创新,那就打破“镣铐”,完全可以自制格式,没必要改人家千年形成的东西。

换句话说,就是坚持写出自己所想的好句,如果能引起读者共鸣,那就是佳作,没必要硬给自己带上“镣铐”来证明什么的。。。。
喜欢按律当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