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华精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送交者: 桂花酒[♂★★★和气生财★★★♂] 于 2024-02-14 8:45 已读 2557 次 2赞  

桂花酒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4-02-13 11:11 发布于:天津市

明清两代,对于皇室成员的待遇,有着天壤之别,明代的诸侯,没有诏令,不能进朝,而清代的皇室成员,则是没有皇帝的旨意,不能出京。



从根本上来说,这两种方法都是用来防止皇室中人对皇帝的影响,但却是各有利弊,很难分出孰优孰劣。


明朝和汉代的“郡国制”没有什么不同;而清朝则采取了“封地固京”制度,这在中国古代也算得上是第一个。


古代的帝王,常常是宗族繁盛,子孙甚多,再加上他的弟弟、舅舅也不少,所以,朝堂上即使有“立嫡立长”的规矩,但也无法确保他不会被其他皇子惦记上。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就连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在新旧苏丹交替的时候,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奥斯曼人为了保证新国王的安全,创造了一个先例,那就是新苏丹在登上王座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杀死自己的弟弟妹妹。



比起残酷和鲜血,中国人的手段就显得温柔多了。虽然刘邦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很多有权势的武将都可以割地为王,但是在刘氏的“家天下”思想中,这些都是暂时的。

在彻底消灭“异姓王”后,刘邦曾立下“不是刘氏为王者,诸侯群起而攻之”的规则,然而,“刘氏为王”真的能使他的国家永远稳固么?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其实就有一个很好的回答,那就是为首的“吴王”刘濞,其实就是刘邦与刘启的叔叔。


虽然“七国之乱”被平定,吴王刘濞立主未遂,但是,在历代帝王中,也并非没有能够夺取皇权的先例。就像是在唐代,李世民逼迫自己的父亲李渊让出皇位,杀死了自己的兄长,也就是太子李建成,将李建成的其他五个孩子全部杀死,成为了“天可汗”。



朱元璋建国后,也学着汉朝的样子,将自己的土地交给家人,总比交给自己的外人要靠谱得多,故而,他的“王”字,一直都是实打实的。反正就这么一个皇位,连皇位都没有的皇子,那就补偿他去让他当个逍遥的王爷吧。


同时,朱元璋还在北疆设置了从东面到西面的九个藩王,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肃王,这些藩王之中,以宁王,燕王,晋王的势力最大。



但“宗王出镇”毕竟是一柄双刃剑,既能为朝廷抵御外敌,但又为“靖难之役”埋下伏笔。朱元璋去世后,朱棣毅然起事,这是明代“封疆大吏”制度最大失败。


朱棣即位后,为防止其余的诸侯效仿,便对各个诸侯国的军权进行了大幅度的裁撤,并重新颁布了一条“无圣旨,不可入朝”的法令。因此,从明成祖朱元璋统治下的明王,大部分都是在“半幽禁”中度过的,他们的日子看起来很滋润,但实际上却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按照明制,藩王是不能参与朝堂事务的,没有皇上的旨意,任何诸藩王都不能入京,否则都会被关进大牢,可见这是一种非常森严的制度,但是,在明武宗年间,还是发生了一场叛乱。一五一九年,宁王朱宸濠于南昌起兵,战火蔓延至江西以北、南直隶西南部(今天江西省以北、安徽省以南),历时四十三日,最终被当时的赣南巡抚王守仁以一己之力镇压。


但这种体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皇室成员太多,拥有爵位的也太多了,朱氏后人只能靠着皇室成员吃饭,在各个地方都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来支持皇室成员。最后,明朝之所以灭亡,虽然是满洲人有一定的责任,但更多的是因为朝廷经济被拖垮,导致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崩溃。



而大清的“封疆大吏”则完全不同,大清的王爷们不但没有自己的领地,而且还不再使用“秦王”,“赵王”,“楚王”之类的威风称号。“铁帽子王”,在承袭过程中不需要降低等级的有12个:即:在建国初期有军功的皇室成员:礼亲王代善,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等其他人。



清代也看出了明代皇室成员太多的坏处,所以,在这十二位“铁帽子王”之后,所有的皇室成员继承都要降一级。除开一人继承爵位外,其他的儿子们,都要参加科举,文武兼备,才能获得一个小小的爵位。如此一来,清政府就少了宗室官职,也少了很多资源。


清代的“封侯固京制度”要求所有的皇子都驻守在京城,禁止与官员交往。王爷们虽说有宅院有俸禄,但陛下若是不放心,也绝不会给他们真正的权力,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他们会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明代的时候,皇子很少,而清代的皇子却很多,这就是问题所在。就拿满洲八旗来说,他们的军纪和纪律性,都是非常的差。这些帝国精英中,有不少都是拿着薪水退休的,也有不少只是挂着虚名,拿着薪水的。


一八五三年,太平军攻陷南京后,清廷左侍郎爱仁上奏咸丰帝,说京城的步兵营有21000多人,据说有一半以上的兵力都是空缺的。一个步兵营有一大半的士兵都是混口饭吃,如果不算上那些老弱妇孺,那么能打的就不多了。爱仁出身于蒙古正红旗,他说的也是事实,没有哪个官员会在这种事情上多说什么,毕竟这种空饷的事情,和那些王爷脱不了干系。



八旗军当然无法与天朝抗衡,幸亏还有湘军和淮军,那些当地军队所向披靡。曾国藩,李鸿章,他们为满洲八旗披上了一层面纱,挽回了些许颜面。


晚清时期,英国军队只有数百人,数条战船,就能在长江深处炫耀自己的武力。当时各国均知,清兵无力,人人都要来欺一欺,遂有八国联军,订立种种不平等条约。


这种“分封固京”的缺点,就是皇子们对政治的干涉太多,使得清国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只能依靠当地军队作战。



将明代的“分封就藩”制度与清代的“封爵固京”制度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二者各有千秋,难以判断孰优孰劣。


#历史开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喜欢桂花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