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和气生财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美国“屠刀”又砍向中企,背后竟是商战

送交者: 北望中原[★★★声望勋衔13★★★] 于 2024-02-06 7:32 已读 2234 次 1赞  

北望中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4-02-06 19:01 

美国又下黑手了,这次伸向中国生物科企!

作者 | 老高

美国下黑手了,把“屠刀”伸向中国企业。

近日,一份由美国众议员提出的“生物安全法”草案引发了中国生物科技大地震!

“生物安全法”点名了药明康德、华大智造等企业。草案指出,“要防止外国对手窃取敏感的美国基因数据和个人健康信息,以确保外国生物技术公司无法获得美国纳税人资金。”

受草案影响,国内相关板块上市公司股票连续多日大跌,其中,药明康德跌幅最猛,22日盘中再次跌停,市值近一周已跌去约700亿元。毫无疑问,这轮国内生物科技大地震,是美国政客炮制的事件,在对华通讯、芯片半导体形成制裁后,又把“屠刀”伸了出来。

美国“屠刀”这次为何伸向中国生物科技?它们的图谋能实现吗?

美国作妖生物科技

2024年,在全球攻坚科技的关键时期,美国作妖了。

几天前,一位名叫迈克加拉格尔的众议员,悄悄向美国众议院提交了一份“生物安全法(BIOSECURE Act)”草案。草案内容共包括3条、11款,其中第23条信息分别以“调查结果”、“禁止与特定生物技术供应商签订合同”等为题,阐明了立法缘由及实施细则。

这些信息其明确意图是,“要防止外国对手窃取敏感的美国基因数据和个人健康信息。”说是“要防止外国对手”实际着重点名了药明康德、华大智造等在美有业务的中国企业。换句话说,草案就是想把矛头指向在美中国生物科企,认为“中国企业会对美国造成威胁。”

但这份草案怎么得出的“结论”,却是个谜。

实际上,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针对中国生物科技作妖下黑手。早在2013年,美国就炮制过“基因测序风波”抹黑中国企业。这个作妖者便是美国基因测序设备巨头因美纳(Illumina)。

(信息来源:OpenSecrets

(信息来源:OpenSecrets

美国华盛顿特区非营利组织OpenSecrets调研显示,“因美纳已在美国政客身上投入了大量金钱,并将其视为攻击竞争对手的主要武器。”通过OpenSecrets网站的公开信息可以看到,因美纳仅2022年和2023年的游说费用账单就达上亿元人民币,而账单上更是清晰描述了游说内容,涉及“竞争政策”、“保护美国生物安全”、“保护美国生物科技”等多个关键词反复出现。在OpenSecrets网站的政治捐款统计页面,因美纳自1990年起向美国政客捐助款项金额累计高达754万元,其中包括向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在2024年的选举周期中赞助了近21万元。

(信息来源:OpenSecrets

除此之外,该网站显示因美纳第一次进行政治游说是在2012年底,主题是“生物技术行业未决交易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当时正值因美纳和华大争夺CG收购权。

为阻止收购CG,因美纳使出了一连串谋划,不惜“给美国政客塞钱。”

本来因美纳有着美好前途,可惜在引入资本走向快节奏后,越发重视“买买买”的无序扩张。正常“买买买”属于有序扩张,因美纳的无序扩张是,“只要看到某个公司有专利,就不惜一切代价买过来。”这套骚操作,也让其用10年垄断全球基因测序上游70%以上份额。

所有产业卡住上游就等于“卡住了脖子”。但基因测序的商业价值正被无限放大,不仅可以用到诊断,还可以用到生育服务、环境污染治理、农牧业育种、司法鉴定等行业。尤其在一些重大疾病治疗上,已无法离开基因测序,这促使了基因测序相关产品价格高昂。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因美纳卖掉3200多台测序仪,就带来了7.34亿美元收入;卖试剂耗材(试剂盒、测试板、流动槽等)带来29.11亿美元收入。靠着10年垄断躺着赚钱,因美纳在资本市场的资产增值速度更是夸张,曾创下股价翻超80倍的“资本神话”。

但这对中国来说,基因测序不能永远受制于人,华大智造率先站了出来。

华大智造由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于2016年创立,专注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以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要业务。汪建二度创业华大智造就是想,“逐渐打破国外封锁,顺便把基因测序高昂的价格打下来,普惠全天下的老百姓。”

要想实现普惠,华大智造自身就要先具备规模。于是华大集团提前布局,远赴美国收购CG公司(Complete Genomics)。就是这笔收购案,华大智造被开启作妖模式的因美纳盯上了。

因美纳想尽可能地消灭对手,所作所为超出了公平竞争范畴。庆幸的是,华大智造与CG的那场交易中,美国引进外资审查委员会审核认为,“华大集团公平竞争,允许交易。”2013年,华大集团以1.176亿美元价格完成对CG的全额收购,可因美纳并没放弃作妖。

2019年起,因美纳对华大智造展开围剿,幻想将中国基因测序行业杀死在摇篮里。奇葩的是,因美纳一边追杀华大智造、剽窃技术,一边贼喊捉贼。它们声称,华大智造的“StandardMPS™测序方法”侵犯了因美纳专利权,涉及到的专利号分别为75665379410200。起初,华大智造未曾理会因美纳,无视挑衅。眼看华大智造不理睬,因美纳决定在美国再烧一把火。

中企多次咬牙反击

大洋彼岸,因美纳像疯了一样,构陷华大智造。

要是再不回击,华大智造的黑锅将越背越大,它们回到美国,跟因美纳斗了几个回合。后者是美国本土企业,占据地利优势,华大智造有几个回合处于弱势,其中有一项需要向因美纳支付800万美元赔偿金,但因美纳是蓄谋来坑构陷华大智造,“一切都是假的”!

双方缠斗至20225月,才有了新结果。美国特拉华州联邦陪审团判定,“因美纳完全侵犯了华大智造的两项测序专利,应赔偿约3.34亿美元,且因美纳三项侵权专利无效。”

“因美纳根本不相信会输,仍要坚持上诉。”彼时,美媒都看不下去了,发表文章称,“因美纳应该适时收手了。”美国投资机构、散户也看不下去了,纷纷“用脚投票”。因美纳昔日坐火箭涨上去的股价,直接崩了,与华大智造缠斗期间,它们足足蒸发了超百亿美元。

或许是想尽快挽回面子、“止损”,挽回不断流失的财富。因美纳玩起“迂回战术”,罕见给中国企业低头认错,在2022年向华大智造道歉、和解,并支付对方3.25亿美元的净赔偿费。这件事引发全球科技震动,中国企业有史以来第一次拿到了海外最大数额的专利赔偿!

华大智造展现出绅士风范。双方同意,未来3年在美国境内将不会就专利侵权以及违反美国反垄断法或不正当竞争起诉对方及客户,不对现有测序平台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索赔。

没想到,美国闹腾一圈还败了,华大智造估计也没想到,美国政客压根就没想真正“放过”它们!无非是“花样”变了,以前是拿技术说事,现在搞起“文字游戏”。美国政客似乎又傍上了企业大款,找到捞钱新渠道,但其推出的“生物安全法”,根本就是“无厘头”。

然而,他们想骗钱、坑害中国企业的手段,甚至不如因美纳玩得“高明”。这份“生物安全法”草案,就存在着漏洞。他们为了把华大智造拖下水,将其描述成了“数据安全公司”。

该常识就连习惯作妖的因美纳都清楚,华大智造跟数据安全没关系,否则因美纳就不会剽窃华大智造的技术!美国政客陷害中国企业的手段已经倒退。就基因测序行业而言,华大智造承担的不是“挖矿”工作,它们提供的是技术、产业、服务,并非倒卖数据的“二道贩子”。

只能说,美国政客的手段,一届不如一届了。

外企在华获包容

不过,“生物安全法”草案出炉,于国内生物科技企业还是会带来一定冲击。

毕竟,名单上的企业在美国布局了很多年,如今一个“无厘头”的帽子扣上来,就算什么事都没有也会惹得一身骚。而企业的损失强度,具体要看其在美业务比重情况。

根据药明康德的财报显示,相关公司及业务海外收入占比较高。2020年、2021年、2022年,药明康德海外收入占比达到74.93%74.67%80.88%。旗下另一家公司药明生物的对应海外收入占比也达到了44.17%50.81%55.65%。由此,药明康德成了被冲击的对象。

22日,药明康德股价再度下挫,盘中跌停。华大智造表现倒算坚挺,当日跌幅不到3%。这或与其海外业务占比有关。2022年,与因美纳达成和解后,华大智造的测序产品才正式在美销售。2023年,华大智造回归核心测序主业增长逻辑,美洲业务占比已不到6%

另一方面,中国是全球基因测序的最具潜力市场。

当年,很多人不明白,爱作妖的因美纳为何会低头?难道是良心发现了?其实,若分析下因美纳最新动向,就能找出端倪。中国企业奔向美国时,因美纳调转方向开发中国。

20228月,因美纳宣布在上海启用了首个生产制造基地,项目位于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一期总投资额近5000万元。因美纳称,“计划用5年时间,逐步实现高端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全面本土化生产。”因美纳还表示,未来5年将在中国投资超4.5亿元用来扩大产能。

美国政客抹黑中国企业时,美国企业在华被给予包容,高下立判!

不止因美纳,外资企业在华都获得了很好的生存环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特斯拉。

2018年,特斯拉还没有目前辉煌,甚至被认为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马斯克和特斯拉穷途末路了。”一路亏损,让其经历多重危机,马斯克不得已四处借钱,大谈私有化。

即便是美媒都认为,“靠PPT起家的特斯拉是美国最失败公司案例之一。”压力山大的马斯克一度“精神出现问题,靠吸食大麻缓解压力。”美国不看好特斯拉,让马斯克伤心欲绝,他在公开场合不愿意提起造车项目,只愿意聊火星、移民,还有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特斯拉要被全球遗弃的时候,上海伸出了援手,拯救了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的马斯克,上海拿地建工厂、银行低息贷款,马斯克仿佛重生一般,还经常在发布会上翩翩起舞。

本来需要几年才能建好的超级工厂,让“中国速度”357天神奇搞定。特斯拉曾在财报中透露,上海工厂生产成本要比美国工厂低65%2019年,中国车主就为特斯拉贡献了13%的全球销量。此数据让整个汽车行业目瞪口呆,2019年是车市寒冬,特斯拉却过着春天。

然而,美国干了什么呢?聪明的美国企业知道中国市场的潜力,不敢较劲了。美国政客却脱离全球科技主流趋势,大谈“生物安全法”。用歪理邪说,兴风作浪,把世界当傻瓜。

美国政客的无知行径,掀翻的是美国企业的未来。

挺起胸膛,中企再反击

中国企业,早就站起来了。

就拿通讯行业来说,美国封锁华为,封了3年,换来了华为的自强不息。

2023年底,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发表新年致辞时表示,“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我们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公司经营基本回归常态。预计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超7000亿元。”

收入超7000亿元什么概念?华为没被封锁的2017年,收入只有6036亿元,美国封锁华为不仅没有达到预期,还锻炼了出了中国的鸿蒙系统、麒麟芯片、5.5GAI大模型!

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曾发布了一个更大的计划,华为将推行“全面智能化战略”。要让“所有对象可联接”、“所有应用可模型”、“所有决策可计算”。若“全面智能化战略”顺利实施,那么,中国势必会站在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美国就没戏唱了。

除了华为所在的通讯行业,中国新能源汽车同样一骑绝尘。

2023年的上海车展,令无数中国人难以忘怀。中国汽车几十年的历史,还没有像2023年一样的盛况,外资车企拿着皮尺与放大镜赶忙研究中国车企,兰博基尼、法拉利等高管跑到比亚迪展台虚心请教与学习,看看这家新能源车企有何魅力,为何战胜了全球顶流。

也是在2023年,比亚迪交出了一份足震撼全球的答卷,“超越大众,中国自主品牌第一次战胜了外资。”2023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取代日本,跃升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当然,华为、比亚迪能冲破重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倾力支持。工信部在日前发布的《2023年通信业统计公报》中强调,“全力推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各部委陆续发布了多个政策,“抢抓机遇,加快构筑汽车产业发展新优势。”正是在国家、地方扶持下,自强不息的中国企业取得了瞩目成绩。

这些成绩,是美国政客无法抹掉的。但打铁仍需自身硬,比如美国盯上了关乎人类健康的生物科技,盯上中国在全球科技基础薄弱的行业,想故技重施,打压中国新兴产业及企业。

美国政客的想法终究会沦为笑柄。针对“生物安全法”,中国企业挺起胸膛,积极回应。

药明康德方面回应称,公司坚信药明康德的业务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的安全构成风险;公司从来没有赞助过所谓的涉军项目;公司没有直接收到过任何相关基金的直接投资;药明康德的生命化学研究奖的评选标准是跟科研人员的科研经历、能力,以及科研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相关,获奖人里面有极少部分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下面的研究所和医院。

华大智造回应称,华大智造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创新智造引领生命科技”的理念,致力于成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在发展过程中,公司严格遵守运营市场所在地的各项法律法规,高度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作为基因测序行业上游设备提供商,公司业务环节不涉及数据收集行为。华大智造将持续关注事件发展,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政客搞出的“生物安全法”只是一个草案阶段。

该草案能否通过立法仍是问号。一位律师表示,按照美国立法程序“生物安全法”需要被提交至众议院审议,离真正成为法律还有相当长一段路程要走。“众议院表决、参议院表决、总统签署等每一个立法步骤均有杀死生物安全法的可能,中国企业没必要过度紧张。”

“任何阻挠时代前进的产物,将被时代遗弃。”中国科技取得的成就,全球有目共睹,有史为证,无端抹黑终是搬起石头砸到自己脚上罢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站起来了。

但我们也呼吁,还在孤军奋战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应该获得更多政策扶持与关注,地方应保护好这些引起美国“嫉妒”妄想扼杀在摇篮里的新兴力量,共同见证中国科技的全面崛起。


贴主:北望中原于2024_02_06 7:34:42编辑
喜欢北望中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