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和气生财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没有人不希望经济更好,但乐观主义者无法在市场里活下来

送交者: 北望中原[★★★声望勋衔13★★★] 于 2024-01-21 6:05 已读 2063 次 3赞  

北望中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4-01-20 16:53 
发布于:四川省


英伟达CEO黄仁勋说,“从我创办英伟达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做才能让英伟达不倒闭,支撑我一路走过来的,正是这种极其强烈的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是企业创始人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也是时刻激励企业研发创新的重要精神,死于安乐,生于忧患。


对一个经济体来说,也同样如此。


什么是经济?


经济看起来和普通人毫无关联,但我们却又完全离不开它,以至于依赖它,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否,不仅仅决定着经济体内的人是否幸福、对未来是否充满希望,在某种意义上,它更是乐观向上积极的体现。


到今天为止,很多人对经济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担忧,这并非可以用单纯的唱空或看衰来形容,毕竟我们身在这片国土上,自然也是把自己的全部家当“投资”在了这里,从这个逻辑上讲,没有人不希望经济更好。


但反过来看,一个单纯的乐观主义者是绝对无法在市场中活下来的,因为竞争导致倒逼我们进步,对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企业来说是这样,对一个经济体而言,更是如此。


只有拥有忧患意识,我们才能不断倒逼自己进步,倒逼自己改变。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跟进反馈及时调整,这是一个科学的逻辑指导方针。


长期来看,我国宏观经济依然面临着巨大而深远的挑战,这一点,应该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


第一大挑战,是房地产危机。


我国经济问题的核心,依然是房地产问题,也必然是房地产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它牵扯到的深度和广度,都非一般性行业可以比拟。


例如,房地产到今天为止,依然牢牢占据着我国全部财富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一旦房价像日本上世纪泡沫危机那样下跌50%,那么这背后蒸发出去的财富,就是数十万亿元,几乎可以用灾难二字来形容。


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随着地产开发商的私有化浪潮,我国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但危机始于2020年,或者早在2018年前后,就不断有人警惕并担忧高房价所催化出来的泡沫问题。


为什么我们认为今天国内房价是偏高的?


答案很简单,看房价收入比。


房子是什么?


本质上房子只是钢筋水泥的混合物,它的成本并不高,真正决定房子价格的,是人们预期的心理变化,而最终支撑房价的,则一定是人们的收入。


但显然,作为一个中等收入经济体而言,我们的房价在一线城市对比发达国家,也依然较高。


这也导致,我国房价收入比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偏高的;例如日本、美国、韩国等地,他们的房价收入比只有几年,而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在一线城市例如深圳,则是四十多年,这意味着需要四十多年不吃不喝,才能够买一套房。


哪怕是在省会城市这样的地方,房价收入比也依然高达几十,远超发达国家。


因此,我国现今的房价一定是虚高的,这一点没有疑问,资产价格大大超过人均收入水平,这就是泡沫的征兆。


房地产问题,其实就是财富蒸发的问题,也是房债的债务问题,大量的家庭、地产开发商背负债务,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有可能引发一连串连锁效应。


另外,房地产的好坏也影响到了过去一年的消费复苏。很多人都认为,央行里的一百多万亿储蓄,会在放开之后迎来报复性消费,但由于房价的下跌,这导致许多人意识到自己手中的资产在缩水,所以留住储蓄,消费开始变得保守。


这是因果,也非常符合经济周期性特征。



第二大挑战,是经济增长模式。


经济增长模式,看西方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即普通人收入较高,各个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不大,这间接鼓励了人们消费,而消费又带动了就业和人们的收入增长,如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而我们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其实是以基建主导推动的,当时的特殊之处在于,人们的收入水平更低,因此缺乏消费能力,所以以基建推动,这也能够理解。


从道路、桥梁火车到高速公路,都是如此。


但到今天,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会遇到饱和。


首先,基建主导的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一定是遵循边际收益递减,例如一个城市里有500万人口,修一个高铁站当然很好,修第二个可能也不错,但修第三个、第十个呢?这个时候修出来的基建,当然可以创造GDP,但如果修到10个高铁站,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会无限降低,直至接近零。


此前某地给河道贴瓷砖也是类似的做法,这种看似创造了GDP,但实际上的经济效益,可能就是无限接近于零的。


另外,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从几十年前的高速增长,到今天的只有几个点的增长,这也说明了这类投资项目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递减,固定资产投资换不来更高的经济回报,也就说明该行业面临着饱和。


基建饱和了,就需要另外开辟新的增长通道,而眼下,西方的消费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增长路径,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只有让普通人收入增加了,并且敢于消费,那么经济增长的循环才是正的。



自1990年以来,我国的平均GDP增长率为9%左右,到2023年,这个数字变成了5.2%,经济增长放缓这是事实,毫无疑问。


但相比发达国家的增长率而言,我国依然有着巨大的后发优势,我国还有数十亿人的家庭月均收入在3000以下,这些都是巨大的增长空间,不管是对消费还是其他而言。


西方的经济增长路径,是通过民众消费拉动经济,推动消费者购买电视、订阅网络服务和外出旅游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好刺激经济。


未来,我们也必然需要面对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只有这样,经济路径依赖才是健康且可持续的。


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空间。


我国人均GDP到目前为止还只有一万多美元,近40%的人口依然生活在农村地区,这些都是非常充足的空间,可以让我们的未来具有非常强的增长潜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个人、企业乃至经济体,都应该抱着这样的观念,未雨绸缪。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我们未来的经济怎么样,取决于我们信赖什么。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喜欢北望中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