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养生保健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老人耳背千万别忽视,这几个误区一定要知道!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2-08-14 22:01 已读 491 次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夏洛:大爷,楼上322是马冬梅家吧?

大爷:马冬什么?

夏洛:马冬梅。

大爷:什么冬梅?

夏洛:马冬梅啊。

大爷:马什么梅?

夏洛:行,大爷你先凉快着吧。

上述引自影片《夏洛特烦恼》中的经典画面,观众以“哄堂大笑”来回应电影的艺术效果;面对上述的情况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

老年人的听力下降很正常,不需要治疗,也没法治疗。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

事实上,针对老年人的听力下降,常规的想法或多或少都有些偏差,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关于老年人听力问题的三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年纪大了一定耳背

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发病率确实很高,但是有些人七老八十了仍然耳聪目明;同样的年龄,有的人听力下降得比较轻,而有的人就比较重。由此可见,年龄是危险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危险因素,那么到底哪些情况会导致听力下降得更严重呢?

目前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为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和遗传因素。随年龄增长,听力下降的比例逐渐增高、程度逐渐加重,据统计,65岁以上、70岁以上、80岁以上分别有1/3、1/2、2/3的人群有听力下降,90岁以上几乎所有人都有听力下降;其中男性较女性听力下降得更为严重;听力下降还与遗传因素相关。其次为可控因素,可控因素有很多,包括环境噪声暴露时长、抽烟、肥胖和使用过耳毒性药物等。最后,很多慢性病也可能会加重年龄相关性耳聋,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出身、性别、也无法逆转时间,但是,通过对可控危险因素的防控以及积极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可以让听力下降来得更晚一些。


误区二:年纪大了耳背不需要治

着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里谈到:只要我们活着,个体就必然和他人发生联系。但是很多老年人由于听力下降比较严重,逐渐就失去了与他人交流的欲望,久而久之,还会产生自卑、孤僻、抑郁等心理疾病。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年龄相关的听力下降不仅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相关,还是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其实,老年性聋不仅可防,也可控。如何进行医学方面的干预呢?

首先尽量避免接触可控性危险因素,比如戒烟、控制体重;比如控制好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全身性疾病;再比如尽量减少接触噪声,跳广场舞的时候音响声音小一点。

其次,如果听力下降已经开始影响日常生活交流了,建议及时佩戴助听器。佩戴助听器不仅有助于改善交流,还有助于延缓认知障碍。有些人觉得戴助听器有点难为情,其实戴助听器和戴老花镜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最后,重度耳聋患者佩戴助听器改善听力的效果有限,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误区三:即使治了效果也不好

很多老年人的听力下降不单单是“听不见”,还会出现“听得见,听不懂”。他们常常表述为:我听得见你们说话(或者我听得见音乐的声音),但是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做听力下降程度与言语识别率不符。

有一些老年人来门诊就诊时说 “我助听器也用了,但还是听不见”,“我花了好几万买了个助听器效果也不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出现上述这些问题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听力下降已经很严重了,换句话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第二,听力下降不严重但是言语识别能力明显下降,言语识别能力下降是由中枢听觉功能的衰退所导致的。换句话说,部分老年人大脑处理语言的功能衰退得比听觉器官更厉害。因此老年人在验配助听器前后除了常规听力检查外,最好还测试一下言语识别率;第三,助听器市场目前良莠不齐。验配助听器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或者有验配资质的单位,并且助听器也不是买回家就完事了,后期还需要进行调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跟老年人老打交道时,可以适当地降低语速、吐字清晰、提高音量,年龄大了耳背需要治、也可以治;关爱老年听力健康,助力晚年生活质量。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