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坐火车穿越可可西里,看荒原之野的动物精灵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2-08-10 4:14 已读 528 次 2赞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青藏铁路如同一道浅浅的天路,将文明城市的喧嚣与高原荒野的冷寂连接起来。一过格尔木,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大片大片宏大的荒原隐没了我们身后的城市阴影,而等待我们的,就是可可西里无人区。它是文明世界里的蛮荒之地,却是野生动物的快乐家园。




可可西里在蒙语里意为“青色的山梁”、“美丽的少女”,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与新疆、西藏接壤,面积4.5 万平方公里。青藏列车越过昆仑山口,就可以从车窗里一窥可可西里的广袤和荒凉。但其实,可可西里却是一片多泽之地,面积大于1 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 个,面积2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 个,冰川总面积达1700 多平方公里……



藏羚羊与志愿者。


可可西里是由5 个保护区组成的封闭式管理的保护区,域内平均海拔在4600 米以上。因为自然环境严酷,气候恶劣,罕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作为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高原保护区,这里生活着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雪豹、金雕、藏原羚、盘羊、藏雪鸡等很多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



火车在可可西里奔跑。


从格尔木出发,翻越昆仑山口,行驶20 公里后我们来到可可西里保护区的不冻泉保护站。不冻泉保护站,以库赛湖湿地、红水河湿地和柴达木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为保护内容。路上经常能见到藏原羚,白白的心形屁股以猝不及防的姿势和速度突然扭向你的眼帘,对它们来说,我们也是一道不容错过的风景。



藏原羚。


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副局长布琼说,这里除了著名的藏羚羊,还有雪豹、藏野驴、野牦牛、金雕、棕熊、猞猁、藏原羚、盘羊、藏雪鸡等,像我们这样的匆匆而过的旅人,遇到雪豹、棕熊和猞猁的几率几乎为零。看到藏野驴和野牦牛要容易些,特别是藏野驴,经常会三三两两地散落在视线所及之处。



棕熊妈妈和宝宝们。


这段行程内有青海最大的冰川——布喀达坂冰帽冰川和各种台地、台原、湖泊、石林、石环等地貌。从不冻泉保护站驱车45 公里可到达索南达杰保护站。



藏雪鸡。


在国家全力打击盗猎行为的政策和保护站持续不懈的努力下,昔日可可西里猖狂的盗猎现象已经很少了,作为反盗猎前沿基地的索南达杰保护站如今的工作重点也转向保护和救助高原动物,保护站也成为向路人和游客展示和传播保护自然最好的教育基地。可可西里藏羚羊救护中心也设在保护站内。



奔跑的藏野驴。


从索南达杰保护站驱车45 公里到达五道梁保护站。五道梁周边地高天寒、长冬无夏,以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多变著称,被认为是青藏线上最苦的地段。该保护站所保护的区域有2 万平方公里,面积最大,保护任务也最重。域内著名的多尔改措湖中有珍稀的高原鱼类,被誉为长江北源的楚玛尔河也在这个区域内。



野牦牛。


在五道梁保护站的铁路沿线,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藏原羚等野生动物出没频繁。为保障可可西里等地的藏羚羊自由迁徙,铁路建设初期就在沿线专门设置了33 处野生动物通道。青藏铁路唐北段和唐南段分别设置野生动物通道25 处和8 处,对于高山山地动物群,主要采取隧道上方通过的通道形式;对于高寒草原草甸动物群,主要采取从桥梁下方和路基缓坡通过的通道形式。这些通道充分考虑了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迁徙规律等,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殖。从2004年以来,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逐步适应青藏铁路动物通道,它们矫健的身影已成为车窗外一道美丽的风景。



雪豹。


2998 大桥是藏羚羊的主要通道,国内很多有关于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大桥的照片都摄自这座大桥。午后两点,我们的车子驶到2998 大桥,还没过一刻钟,就见一队黑点从桥下慢悠悠地过来了。

“藏羚羊!”由于距离太远,我们只能从照相机的镜头里一窥它们的全貌。20 几只藏羚羊,排着不是很整齐的队伍从桥墩下向我们走来,走几步,这些“孕妇”就低下头来在草地上补充一些能量。



藏羚羊。


迁徙的藏羚羊都是母的,它们要从新疆的阿尔金、西藏的羌塘、玉树的三江源等保护区赶来卓乃湖和太阳湖产仔。为什么藏羚羊要千里跋涉来到这两个地方产仔,动物学家至今还没有定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藏羚羊的辗转轮回令这片荒野之地充满了生机。



盘羊。


采访中我们遇见了保护局的传奇人物尼玛扎西和著名的环保志愿者杨震。

2001年,尼玛扎西成为保护区的一名临时工,这些年每一次的巡山工作都少不了他,他也参加过无数次场面惊心的反盗猎和反盗采活动。可可西里极端严酷的自然条件和藏羚羊产羔区特殊的位置,给他和其他工作人员造成了许多困难。六月飞雪、狂风席卷的高原气候给巡查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处;棕熊、狼等猛兽经常不请自来地进入他们的帐篷,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的他通常只能用敲打锅盆的方法请这些不速之客离开。



卓乃湖保护站,可可西里5 个保护站之一。遗憾的是,你不可能在青藏线上看到它。卓乃湖保护站是可可西里最深处的保护站,被誉为藏羚羊的大产房。


尼玛扎西一年在家最多待两个月,大部分时间都在山里,他告诉我们,在可可西里的保护站工作,最难以忍受的是枯燥的生活。他们一般都是两人一班,10~15天倒一次,刚进山时两人还有话说,到了第三、第四天,就只有大眼瞪小眼了。实在找不到话,就只有一遍遍地擦车——车擦得比人还干净。



可可西里保护局的传奇人物尼玛扎西。


杨震是可可西里保护区2002 年招募的第一批志愿者。多年的志愿者生活,令他积累了可可西里100 多个小时DV 纪录素材,这些素材是整个可可西里的故事,其间既有自然之美与一个都市迷路人相遇的故事,也有保护区工作人员巡山、反盗猎、反盗采的故事,还有藏羚羊这个可爱的物种在充满人类的世界里挣扎求生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令杨震一时间成为了名人,他的片子播出后,“可可西里”和“志愿者”成了两个光辉的词语,盘旋在那些在城市生活中因厌倦而渴望逃离、渴望拯救的年轻人的头脑中。



著名的环保志愿者杨震。


在疾驰的青藏列车上,你可能根本无暇顾及这些转瞬即逝的保护站,也更不会接触到布琼、扎西、杨震或者是索南达杰那样把青春和生活都奉献在保护站的人,但正是因为他们和保护站的存在,才让可可西里不再是盗猎者的天下,重新成为高原精灵们的美好家园。

可可西里是地球这幅被画满人类痕迹的图画上必要的留白,也是从我们自己手中抢回的伊甸园。即使不能像志愿者那样全身心地投入,我们也应当在文明与荒蛮对峙之时,在损毁与维护较衡之间,选择自省、拯救和守护。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