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这种欧洲熊猫还没被认识,就灭绝了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2-08-05 7:55 已读 545 次 1赞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欢迎来到自然小喇叭栏目的第14期,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我们搜罗了这些好玩、有趣的自然新闻和研究(今天有很多好消息哦):

1)口音被带跑?企鹅也是

2)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从未知道的大熊猫

3)地下高速路,减少了野生动物的车祸

4)死蜘蛛竟然能用来抓娃娃?

5)东南亚森林里的长臂猿,迎来婴儿潮

6)死里逃生的红海龟,终于回家了


企鹅口音


如果你的室友是个东北人,和ta相处久了,你说话很可能也有大碴子味——没想到,企鹅也是这样!



斑嘴环企鹅:你们也是酱的吗 | Laslovarga / Wikimedia Commons


最近,科学家研究了将近3000只斑嘴环企鹅(Spheniscus demersus)的叫声。结果发现,在3年的时间里,企鹅们叫得和自己的伴侣越来越像。

这些企鹅来自意大利各地动物园的3个群落,伴侣之间叫声的相似度大于生活在同一个群落的邻居之间的相似度,邻居间的相似度则高于生活在其他群落中的同类。换句话说,两只企鹅越常交流,口音就越容易被对方带跑。



其中一个斑嘴环企鹅群落 | Veronica Maraner


人们曾经认为只有人类的口音会被带跑,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在动物中也十分常见。除了企鹅,鲸鱼、大象、蝙蝠和鹦鹉等动物也能向同类学习新的声音和语言,甚至还能学习其他物种或者非生命的声音。


大熊猫新物种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经灭绝的大熊猫,证据是两颗被人遗忘了40年的牙齿化石。

这两颗牙齿在1970年代出土于保加利亚,此后就被封存在博物馆中,一直无人问津。最近,研究者偶然发现了它们,终于开展了对它们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两颗牙齿来自一个从未被认识的欧洲大熊猫物种。这种大熊猫被命名为Agriarctos nikolovi,属于郊熊猫属;它们与现代大熊猫都属于大熊猫亚科,这个亚科中的其他成员都已灭绝,只剩下我们熟悉的大熊猫。



新物种大熊猫的复原图 | Velizar Simeonovski


其他欧洲大熊猫的牙齿比我们国宝的牙齿小得多,说明它们的体型也更小;但A. nikolovi的牙齿却跟现代大熊猫的大小相似,说明这两位亲戚的体型很可能差不多。其他欧洲大熊猫的化石年代相当久远,有些甚至来自1000万年前;A. nikolovi生活在大约600万年前,很可能是欧洲大陆上的最后一种大熊猫。

虽然与现代大熊猫是近亲,但它们吃的东西却不太一样。A. nikolovi 牙齿脆弱,连竹子都啃不下来(更别说动物骨头了),只能以一系列柔软的植物为食。然而,由于600万年前的气候变化,地中海几乎完全干涸,陆地变得更干燥、更热,植物很难生长,熊猫们只能挨饿,这或许就是A. nikolovi最终走向灭绝的原因。


野生动物的地下通道


在澳大利亚,给野生动物建造的地下通道,成功减少了动物的车祸惨案。

为了避免人类道路成为动物活动的障碍、减少因车祸而死的动物,很多国家开始建造属于野生动物的高速公路。研究者对澳大利亚的12条野生动物地下通道进行了近3年的监测,结果发现,地下通道熙熙攘攘,“行人”包括多达4800多种、大型哺乳动物和巨蜥,还有一些摄像头不能完全监测到的小型物种,比如蛇和啮齿类动物。



穿过地下通道的“行人”们:赤褐袋鼠(上左)、雷斯巨蜥(上右)、赤狐(下左)和考拉(下右)| 参考文献[3]


有些物种是地下通道的常旅客,例如东部灰袋鼠、黑尾袋鼠、雷斯巨蜥等动物,它们每周穿过通道不止一次,赤褐袋鼠和针鼹则会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出现一次,长期呆在树上的考拉偶尔也会使用通道。动物们靠着这条地下通道往返周边的森林,在道路两侧的栖息地觅食。



一条地下高速路的路口。路口周边建着高高的围栏,是为了避免动物们避开专属通道,误入人类的道路上 | 参考文献[3]


好消息是,地下通道确实降低了野生动物的道路死亡率。在研究进行的近3年时间里,当地动物组织仅报告了4起人类道路上的动物死亡事件。但是,光有地下通道还不够,人类的公路必须修好围栏并及时修补漏洞;不然,一无所知的野生动物依然有可能穿过人类的公路,造成无法挽回的惨剧。


死蜘蛛抓娃娃


最近,莱斯大学工程师带来了离谱发明:他们把死蜘蛛直接改造成了迷你机械手,并控制它完成了一系列抓握物体的任务。

与人类不同,蜘蛛通过体内的液压系统控制腿的伸展——而研究者正是直接利用了这套现成的系统。他们将狼蛛冷冻处死获取尸体,然后在蜘蛛的头胸部刺入针头,从而让液压系统连通外界,然后再用强力胶将针眼周围密封。接下来,只要注入少量空气改变压强,就能控制死蜘蛛的腿做出伸缩运动。



冻死狼蛛获取尸体,再将针头刺进死蜘蛛的液压系统——蜘蛛机械手就这样做好了 | Te Faye Yap et al.


实验显示,“死蜘蛛机械爪”能抓起各种形状不规则的小物体,最多承重达到自身重量的130%。在性能(?)退化前,它可以承受至少700周期的加压操作。研究者将这只死蜘蛛命名为“坏死机器人”(Necrobotics),并表示它具有抓握轻柔、可生物降解、容易在自然环境中伪装等优点。


长臂猿婴儿潮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柬埔寨的热带雨林终于迎来了戴帽长臂猿(Hylobates pileatus)的“婴儿潮”。



一只雌性戴帽长臂猿 | Magnus Duus Asmussen / Wikimedia Commons


2013年,为了拯救濒危的戴帽长臂猿,野生动物联盟将一对长臂猿放归到了柬埔寨的吴哥森林。这对长臂猿名叫Baray和Saranick,人们从非法贸易中救下了它们的父母,并在一年后迎来了它们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人们陆续放归了4对长臂猿,它们在野外顺利地繁殖,到现在已经有7只小长臂猿出生。这些小长臂猿将会在在5~8年内达到性成熟,在不远的未来,将有更多长臂猿在吴哥丛林中自由地穿梭。



柬埔寨吴哥考古公园 | 参考文献[5]


由于偷盗者猖獗、伐木和农业造成的栖息地丧失,柬埔寨森林中的野生动物数量锐减。去年,政府移除了61000个诱捕器,发起了阻止狩猎、阻止食用野生动物的行动。同时,野生动物联盟团队每年拯救大约2000只动物,除了长臂猿,他们还放归了40多种动物,包括银叶猴、花冠皱盔犀鸟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仅戴帽长臂猿未来可期,这片热带雨林也有望重新成为万千野生动物的家。



柬埔寨吴哥考古公园 | 参考文献[5]


红海龟回家


一只渡过重重劫难的红海龟,最近终于回归大海啦!



就是它!| Wayne Parry / AP Photo


它名叫泰坦(Titan),在幼年时被船的螺旋桨划伤,前鳍的一部分又被鲨鱼咬断了,但它还是幸运地活了下来。就在它被另一条鲨鱼攻击时,路过的渔民救下了它,连忙将伤痕累累的它送往了海龟救助组织。

经过约半年的疗养,现在的泰坦已经变得生龙活虎,终于可以重归海洋了。8月2日,救助组织的工作人员将它带回沙滩,目送它消失在大海中。从2016年以来,救助组织已经救治并放归了85只海龟。



被放归的海龟正在向大海进发 | Wayne Parry / AP Photo


和泰坦一起回归大海的还有其他7只海龟,其中6只是极度濒危的肯氏龟。它们都有着大难不死的“传奇经历”,比如,名叫“公主”(Princess)的海龟曾在感恩节后搁浅在海滩上,被发现时已经奄奄一息,当时它已经37岁了;海龟“斯莱特”(Slater)的前鳍被船的螺旋桨破环,不得不截肢;海龟“斯通”(Stone)在接受救援时,心脏曾四度几乎失灵,人们不得不为它进行了复苏术。

希望这些从鬼门关中活下来的海龟们,以伤痕为勋章,继续在海上乘风破浪。



“嗨大海,我回来啦!” | Wayne Parry / AP Photo


参考文献

[1]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epdf/10.1098/rspb.2022.0626

[2]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2724634.2021.2054718

[3]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ce3.9075#

[4]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vs.202201174

[5] https://phys.org/news/2022-08-baby-boom-endangered-wildlife-revival.html

[6] https://phys.org/news/2022-08-world-toughest-turtle-survivor-ocean.html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