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养生保健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老人乳房肿块“养”至拳头大,专家提醒:不疼不痒也可能是乳腺癌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2-05-05 1:40 已读 571 次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虽然45-55岁是发病高峰期,但高龄并非乳腺癌的绝缘体。82岁的王奶奶两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乳外侧有一肿块,当时只有鹌鹑蛋大小,后来慢慢增长至拳头大小。近10天来,老人感到乳房一阵阵隐隐作痛,而且皮肤还呈现出凹陷、桔皮样改变。她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甲乳外科就诊,一检查竟是乳腺癌。

市六院甲乳外科副主任医师曹明华博士提醒广大女性朋友,当乳房出现肿块、红肿、凹陷等异常症状时,需警惕乳腺癌,及时就诊,通过乳腺钼靶X线、B超、核磁共振等进行筛查。


乳房皮肤凹陷、桔皮样 老人掉以轻心未及时就诊

“其实,左乳外侧腋窝处的肿块两年前洗澡时我就在无意间发现了。那时只有鹌鹑蛋大小,我想着既不痛也不痒,就随它去吧。”王奶奶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肿块越来越大。

但由于老人缺乏对乳腺癌的基本认知,两年来左侧乳房的一系列异常症状都被忽视了:即使乳房肿块增长至拳头大小,老人认为只要不疼就没事;皮肤出现凹陷、坑坑洼洼,她也一直觉得是身体老化导致皮肤松弛才会如此,都是正常现象。所以,老人直至左乳疼痛,一直未有缓解才来医院就诊。

接诊后,曹明华博士掀开老人的衣物为其进行体格检查,看到她的皮肤凹陷、桔皮样改变,乳房左右不对称,并能用手摸到一个5*6cm大小,质地偏硬、形态不规则、活动度差的肿块,判断是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随后的B超检查也证实了之前的判断,结果显示:左乳腋窝淋巴结异常肿大,左乳囊实混合性占位,高度提示恶性,需要尽快手术治疗。


实施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成功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经综合评估,考虑到王奶奶乳腺肿瘤已经5cm,边界不清晰,且腋窝淋巴结异常肿大,不适合做保乳手术,曹明华博士决定为其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入院后第二天,老人被推入手术室。在手术室医护团队通力协作下,手术全程2个半小时,完整切除5*6*6cm肿块连同周围质硬腺体,保留了胸大、胸小肌,清除了胸肌间脂肪淋巴组织,并对腋窝脂肪淋巴组织进行了仔细清扫,保留胸长、胸背神经及血管,避免损伤腋动静脉及臂丛神经。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老人左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坏死,Ⅲ级,可见脉管癌栓。曹明华博士介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Ⅲ级代表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比较低,恶性程度比较高,而脉管癌栓则是一种预警信号,提示癌细胞向远处转移的危险性将大大升高。目前,老人恢复状态良好,正在接受化疗。


早筛查、早发现是关键 45岁以上每1-2年筛查一次

乳腺癌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酒窝征和桔皮样等皮肤异常、乳头溢液 、乳晕异常等,早期症状不明显,极易被忽略而未及时就医。目前,“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仍旧是提升乳腺癌生存率的有效手段。越早发现,及时进行根治性治疗,将癌变威胁降至最低,术后辅以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可减轻患者痛苦,延长寿命。

曹明华博士提醒广大女性朋友,关注乳腺健康,除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外,还应避开营养过剩、肥胖、高脂饮食、过度饮酒等高危因素,从源头预防乳腺癌。此外,应该把发现早期乳腺癌作为乳腺体检的重点。对于一般风险女性,推荐45岁以上每1-2年单独使用乳腺超声或乳腺钼靶进行筛查。对于高风险女性,推荐每年1次通过乳腺钼靶联合超声进行筛查。对于有早发乳腺癌家族史,且自身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高危风险女性,推荐到了35岁每年1次乳腺磁共振检查。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