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江南同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上海第一花园路:曾是重要的国宾道,读懂它才算真正读懂上海

送交者: An4dy[♂☆★★★声望勋衔15★★★☆♂] 于 2021-02-07 10:19 已读 3036 次  

An4dy的个人频道

+关注

当武康路被网红店、被前来拍照打卡的游客们占据已不复宁静,而在拥有12个历史风貌保护区的上海城区,和武康路一样“嗲”的老马路可远远不止一条!距离武康路仅600米的新华路,藏身于茂密的梧桐树荫下,带着超然尘世的意味。这里没有太多的餐厅、酒吧,安静而自带贵气、低调而优雅。以这条路命名的“新华路历史风貌区”,藏着太多的故事与传奇,串联起了一条清新治愈的散步路线。



01|新华路的前世今生


现在说起新华路,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上海影城。殊不知,新华路因为整条街错落分布着101座各具风格的花园洋房,有“上海第一花园路”之称。建筑于1925年的新华路,原名安和寺路,距今已经96岁“高龄”了。


随着上海开埠后殖民的深入,当时英国人在新华路和番禺路路口开办了哥伦比亚骑术学校,随后入驻此地的西方人、外国侨民越来越多,新华路一带成了上海知名的时尚生活圈。



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安和寺路改名为“察哈尔路”;1947年,又因附近的“法华禅寺”及法华镇再次改名为法华路(至今新华路附近留存着一条法华镇路)。1965年后,正式更名为新华路,并沿用至今。

新华路东起淮海西路,西至凯旋路,是沟通虹桥机场和市中心的交通要道。在浦东机场和延安路高架建造以前,每当有中外领导人造访上海,出虹桥机场后通常都会经过新华路抵达市中心,因此新华路一度被上海人称为“国宾道”。



02|读懂新华路,才算读懂上海滩


这里既有花园洋房,又有海派新里,夏天时两旁茂密的梧桐树能把新华路遮得“密不通风”;这里可以满足人们对于魔都老马路所有的想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懂了新华路,才算读懂了上海滩。




03|新华路200号,法华古镇里的光佛寺旧址


靠近番禺路的新华路200号是一座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重檐大屋顶,屋面覆盖着红色琉璃筒瓦,沉稳而庄重,能轻松从周边的欧式建筑包围中“跳脱出来”。这幢建于1930年的三层建筑,其实能够代表新华路的本来面目,原本就是从一个小寺庙发展而来的新华路至今也只有这里还保持着一丝远古钟声的余韵。老底子上海人都知道先有法华镇,后有上海滩”。



改革开放后,这里是《汉语大词典》编辑部的办公处。


04|新华路231号,新华路上“罗马花园”


这是一栋具二层砖木结构的英国式花园别墅,建于1932年,又被称为“罗马花园”。还有一座约660平方米的花园,造型别具一格,里里外外都透露着优雅。它由著名的荣氏家族购地建造,由荣德生购得作为女儿荣漱仁陪嫁之用,后由荣家捐赠给国家。



05|新华路315号,盛重颐宅邸


盛重颐,“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和侧室刘夫人的儿子。新华路315号的这处花园洋房建造于1930年,拥有梦幻般美丽的外观,清丽脱俗的它为新华路带来了一抹浓浓的英国乡村情调。这里是静谧低调的闹市桃源,也是晚清重臣盛宣怀之子盛重颐的一处隐秘的清凉世界。



06|新华路211弄和329弄


这两条闻名遐迩的外国弄堂组成了U字形,现在叫新华别墅。现在在这里随便走走,便能与近“百岁”的优秀历史建筑不期而遇。数十栋花园别墅散落其间,式样有英国、美国、荷兰、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



这里有原上海哥伦比亚唱片厂英籍经理的旧居、原西班牙公使官邸、原瑞典驻沪总领事官邸等等。匈牙利建筑大师邬达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设计了这些房子,当时他正因为设计大光明电影院和国际饭店成为了上海首屈一指的设计师。




07|新华路483号,金润庠的私人住宅


这是一幢现代式三层钢筋混凝土混合建筑,曾为造纸大王金润庠的私人住宅,记录着民族工商业的辉煌过往。不过关于它最为人感兴趣的可能就是当年戴笠和胡蝶也曾在这里居住了三年。和传统老洋房截然不同,该建筑立面水平线条流畅,大玻璃窗、钢门、钢窗,立面简洁,无繁琐的装饰;整个立面造型也因这样别出心裁的设计变得富有变化。住宅前的花园面积宽阔,绿草如茵,环绕着葱郁的树木,风景宜人。



08|新华路593弄,梅泉别墅


据说这条不知名的弄堂里曾藏有一个小水池,2米见方,池旁种满了梅花,故此得名为“梅泉别墅”。梅泉别墅属于早期的“高档内销楼盘”,由我国第一代建筑师奚福泉于1933年设计,共有20幢层砖木结构花园洋房。



分为前后三排,有现代式、西班牙式等,单体立面整洁,红瓦坡顶,水泥拉毛墙,有的设有转角墙。在当时非常先进,水、电、煤、卫设备齐全,每幢小楼都有汽车间,每户东面都有花园。



09|从高级住宅区,到寻常百姓家


除了在网上有翔实史料、名人光环傍身的知名老建筑,新华路上还有不少无名弄堂,里面同样不乏赏心悦目的优秀历史建筑。只是曾经辉煌的花园洋房,如今已成了寻常百姓家。阳光下,院子里晒着被子,草坪上有猫咪嬉戏,保留完好的圆拱券门偶有老奶奶走出,正云淡风轻地和邻里分享着中午在新华路上米其林法餐的用餐感受。


就,挺魔幻的。




上海可以被阅读的老建筑,可以被诉说成文的老马路实在太多了。它们有着各自的特色,住着一个个完全不重复的“灵魂”。但它们又有一个相同点,就是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在海纳百川的上海一路走来,沉淀出了历久弥香的历史底蕴,也幻化出了朝气蓬勃的新生命。



新华路的景色四季各有不同,找一个天气晴好的午后,过来走走吧!

喜欢An4dy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