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多图直击!穿越武夷山国家公园无人区

送交者: xanfan[♂★★★声望勋衔13★★★♂] 于 2020-12-03 19:37 已读 661 次  

xanfan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0-12-03 17:07:28

12月1日,正值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成功21周年,为进一步传播国家公园理念,2020年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监测主题科考活动启动。


“关注森林·探秘武夷”主题科考活动从2018年以来已连续开展3年,今年为闽赣两省首次联合承办。

到达武夷山主峰一一海拔2160.8米的黄岗山顶。


记者一路跟随科考队伍采访,为您揭开武夷山国家公园无人区的神秘面纱。


黄岗山上,高高矗立碳通量塔


12月1日,“关注森林·探秘武夷”2020年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监测主题科考活动在桐木关启动。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全国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总面积1001.41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的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保护地,拥有210.7平方公里未受人为破坏的原生性森林植被。


雄伟的桐木关,矗立在福建与江西两省交界处。此处海拔高度1100米,为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跨过此关,便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非经批准,禁止任何人进入。


科考队伍从桐木关出发,深入无人区,一路开展考察监测工作。

雄伟壮观的武夷大峡谷,横跨闽赣两省80余公里。


途经武夷大峡谷。这里是由地壳运动产生的天然断裂带,横跨闽赣两省80余公里。两侧高峰耸峙,峡谷相对高差1200米,呈“V”型,雄奇壮观。当日,洁白的云层呈带状铺满长长的峡谷,谷底的村庄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在云遮雾绕中,车辆盘山而上,来到海拔2160.8米的黄岗山山顶。眼前豁然开朗。站在山峰绝顶,但见艳阳高照,茫茫云海环绕四周,白云舒卷开合,绵延不绝,蔚为壮观。前方厚厚的云层如瀑布般下泄,美如梦幻。


黄岗山,武夷山主峰,也我国大陆东南第一高峰,被誉为“华东屋脊”。2000多米的垂直高度,植被分布沿海拔梯度由低向高,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中山矮曲林和中山草甸,形成5个典型的垂直带谱,构成“一山多景”的奇特风貌。


曾经,山顶漫山遍野长满萱草(俗称黄花菜),开花时节,山岗遍染金色,故名黄岗山。而今,黄花菜已少见踪影。

穿过中山草甸区。


在黄岗山顶中山草甸区,初冬一片枯黄的芒草群落中,黄山松点缀其间,格外显眼。黄山松是武夷山针叶林带谱的优势树种,别看它们长得矮小,却已经有几十上百年树龄,由于山上年均气温约8.5℃,经常有5~6级大风,恶劣的环境塑造了这些“树坚强”的矮小外形。


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黄山松开始加快生长,不少坡地上已成片成林。科研人员说:“这里‘林木线’上升,‘草甸面’缩小。全球气候变暖给武夷山生态环境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黄岗山顶,一处高耸的岩石上面,嵌着一枚“国家著名山峰”地理信息标志牌。“这就是海拔高度2160.8米的标志,由国家测绘局设置。”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说。


不远处的中山草甸上,湛蓝的天空下,矗立着一座5米高的铁塔。

中山草甸上,矗立一座碳通量塔。前方是白色的云层。


“这是碳通量塔,2019年12月建成。”南京林业大学徐侠教授说,“每秒监测10个通量数据,实时监测区域内碳的收支情况,持续解析碳循环过程。”


据介绍,在黄岗山的中山草甸、中山矮曲林、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中,都分别设置了一座碳通量塔,用于研究不同植被类型的二氧化碳交换能力。


“沿海拔梯度布设碳通量塔,这在全国少有,设计上处于先进水平。”徐侠教授说。


科研乐园,不断发现新的物种


不仅建碳通量塔,在为期两天的科考活动中,记者一路跟随采访,发现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在开展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以及水、气、土、微生物等多项监测。


设置在黄溪洲的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武夷山生态定位站”),是个开放性的科研平台。这里联合1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开展水文循环、群落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等,被国家林草局授予“2019年优秀生态定位站”。


武夷山生态定位站一带的主要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这是一种顶级群落。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陈世品联合多个团队,在这里建立了长期定位观测样地。2018年,他的学生陈新艳在这里发现新物种——福建天麻。


作为天地间不可多得的珍贵存在,武夷山地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亚热带中山森林保存完好的交汇地带,拥有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成为科研工作者的乐园。

发现一处弃用的野猪窝。


一百多年来,中外生物学家在此先后发现的生物新种超过1000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以来,试点区森林植被原真性、完整性得到加强,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森林覆盖率达96.72%。武夷山的野生动植物数量也不断增加,近年来接连发现雨神角蟾、福建天麻两个新物种。最近发现两栖动物蛙科蛙属疑似新种1个,目前已完成形态和分子鉴定。


近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新布设动物监测样线14条、红外相机198台。扩大监测范围和监测内容,使原先深藏在秘境之中的野生动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公众的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即将全面开展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

科考人员进行土壤碳通量监测。


据了解,武夷山国家公园已于今年4月先期启动两栖爬行性动物调查。之后又对剩下所有的生物资源调查进行招标,目前已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科学研究所中标。


“利用国家林草局的资金,投入1630万元,用三年时间,对所有动物、植物、植被、微生物(包括水体、土壤)等生物资源进行本底调查,全面摸清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家底’。”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主任张惠光说。

喜欢xanfan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