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探秘福州仓山:末代帝师的归隐之所,这才是真正的书香门第

送交者: xanfan[♂★★★声望勋衔13★★★♂] 于 2020-11-16 19:52 已读 328 次  

xanfan的个人频道

+关注

溥仪曾在《我的前半生》里这样评价一个人:“唯一的智囊,唯一的灵魂。”他就是陈宝琛。作为末代皇帝老师,陈宝琛见证了改朝换代波云诡谲的历史,他的故乡螺洲也见证了他一生的起伏荣辱。


这次,让我们走进陈宝琛故居,去探索那里的每一寸肌理,解读背后的每一段时光,以及一代帝师的处世哲学。


赐书楼


民间的“御书房”


1911年,陈宝琛在毓庆宫为宣统皇帝授读,皇帝赐陈宝琛诸多珍贵御藏图书。为报皇恩,陈宝琛在祖宅赐书轩后门建新楼,更名“赐书楼”,收藏所赐御书。据记载,赐书楼存书量高达一万五千多册,包含《曾文正公手书日记》等宝贵典籍,陈宝琛因此被誉为“藏书之富,甲于闽中”。

▲图片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作为五楼之首,楼中建筑、摆设皆别有深意:所有台阶皆三阶而上,寓意“步步高升”;大门顶上有100个古钱阁,隐含“百岁百格、百福百寿”的美好寓意……细微末节间,流露出名门府邸的讲究。


还读楼


福州最大的私人博物馆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还读楼取名于陶渊明这句名诗。陈宝琛酷爱读书,搜罗有大量民间善本,但因非“御赐”,没有资格藏入赐书楼,便屈尊还读楼。

▲图片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作为当时福州最大的私人图书馆,还读楼内藏书数量比赐书楼更可观,有些书质量甚至超过御藏珍本。楼中有翁同和的手书联“江天留客榻,湖海读书楼”,与陈宝琛的手书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大羹有味是诗书”,书香扑面而来。


沧趣楼


福建最大的私人博物馆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陈宝琛力荐唐炯、徐旭迎敌,后唐、徐战败,陈宝琛被部议连降5级,返乡隐居,建沧趣楼以自娱。陈宝琛曾自述:“余年未四十作沧趣,听水二斋以娱亲。”

▲图片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沧趣楼是陈宝琛珍藏金石书画之所,也是他接待同道之处。陈衍、林纾、严复等文人高士经常造访沧趣楼,大家或论文评政,或高吟浅唱,颇为热闹。

▲图片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楼前,假山、鱼池、亭榭错落有致,清幽自然;庭前,小池微澜,周围列十二块山石作十二生肖状;池边,一块数吨重的铁石,刻有“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客朝看麋鹿游”……所见皆文人雅趣。


北望楼


福州版“苏州园林”


辛亥革命爆发后,溥仪被废,陈宝琛回乡建北望楼,内原悬挂溥仪像及陈列祭器等物,取名“北望”,以示思君。北望分前后二楼,中间隔一天井,均双层,单檐歇山顶。前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后楼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建筑精巧,俗称“小姐楼”。

▲图片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北望楼在陈氏五楼最里面,居高墙大院之内,其间有回廊曲径,有修林茂竹,有清池流水,如同一座苏州园林,精精巧巧,盎然生趣。


晞楼


观日赏月之所


晞楼是五楼中最后建成的,是五楼中唯一一座坐西朝东的建筑。晞楼取名自嵇康《养生论》“晞以朝阳”之句,为陈宝琛晚年与家人乘凉迎风听雨、观日赏月之所。

▲图片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晞楼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与还读楼间有阳台,是陈宝琛晚年读书写字之所。在一座庄园内建造五栋藏书楼,亦可见陈宝琛对藏书何等至爱。


时光更迭,故人已逝,但长情隽永。陈氏五楼的真正动人之处,是它们被赋予了主人的秉性,盛放着主人的拳拳之心。在被水泥沉默想象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在陈氏五楼中,看见一代前贤的心路历程。

喜欢xanfan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