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把猪肉这样地乱敲乱打,究竟是怎么回事?棍棒捶打出的福州美食

送交者: xanfan[♂★★★声望勋衔13★★★♂] 于 2020-10-30 19:25 已读 3777 次  

xanfan的个人频道

+关注

初到福州,打从大街小巷走过,看见好些店家,都有一个大砧头摆在店中,一两位壮强男子拿了木锥,只在对着砧上的一大块猪肉,一下一下的使劲敲。把猪肉这样地乱敲乱打,究竟算怎么回事?我每次看见,总觉得奇怪。后来向福州的朋友一打听,才知道这就是制肉燕的原料。——郁达夫


肉燕,又名扁肉燕,是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之一,也是福州宴席上的一道大菜。


肉燕是用精瘦猪肉捶打成肉泥后,用番薯粉一起碾压擀制成肉燕皮,再将猪五花肉、虾干、芹菜(或紫菜)等剁碎为馅,用肉燕皮包上馅,成为“肉包肉”的一道独特风味小吃。


肉燕滑嫩爽脆有嚼劲,汤清肉鲜色晶莹,深受大家喜爱!坊间流传有“福州扁肉燕,百吃都不厌”的说法。肉燕皮也可以切丝单独煮,别有一番风味。


福州肉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约在清同治初年,福州人受闽北蒲城、建瓯一带小吃扁肉的启发,创造出了肉燕。


肉燕皮是福州人独创的,新鲜的燕皮都是肉燕铺自家打制的。肉燕店铺一般不大,但都在醒目位置腾出相当的空间,摆上木头砧,锤打肉燕皮。肉燕皮的打制技术性很强,有一人独打、二人同打、三人齐打等。二人同打和三人齐打时,其中必有一位师傅领打,木捶上下翻飞,节拍富有韵律。一团精肉大约锤打半小时成肉泥后,撒上一些上等薯粉,进行碾压擀制成薄如蝉翼的肉燕皮。


福州最初做的只是一种鲜燕皮,现做现吃,但不易保存与携带,只能在福州本地流行。清同治年间,有个叫王世统的人,经过苦心研究,制作成功干燕皮,并在台江开了一家“聚记肉燕店”。王世统很有商业头脑,他向当时的政府申请了“清水肉燕”(王世统字清水)商标,并把商标和自己的照片一起印在包装纸上,起到了宣传和防伪作用,肉燕很快成为了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


干燕皮的制作成功,因它的容易包装和携带,使得福州肉燕皮走出了福州,传到了海外,旅居海外的福州人也终于可以尝到家乡的风味,成为漂泊异乡的游子一解乡愁的一道美食。


福州肉燕开始只是一道风味小吃,后来与鸭蛋结合,又成为了福州宴席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大菜,叫做“太平燕”。

在福州方言里,“鸭蛋”与“压浪”、“压乱”谐音,寓意吉祥、太平,因此很受水上渔民的喜爱,称“鸭蛋”为“太平蛋”。以前福州地区很多人离乡出国,要漂洋过海,吃“太平蛋”习俗也就在福州盛行起来。


“太平燕”是鸭蛋和肉燕煮熟,调入高汤,肉燕在碗底,“太平”卧碗面。这道菜端上时,要鸣放鞭炮,主人家这时候出来向客人一一敬酒。如果是婚宴,这时候新郎、新娘要出来依序向席上亲戚朋友敬酒道谢,长辈这时候要给新郎新娘见面礼。如果是满月酒,家里长辈这时候要抱着孩子向客人道谢;如果是寿诞,寿星的子孙这时候要出来向来宾道谢。“太平燕”端出来时,也是宴席高潮的时候,大家一边吃着“太平燕”,一边相互祝福:“太平!太平……” 。


还有什么比平安、太平更重要的事呢?也许这就是“太平燕”传承百年并在福州宴席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吧,吃的不止是美味,还寄托着美好的愿景。小小一碗肉燕,承载着深深的祝福!

喜欢xanfan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