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海外华人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在马来西亚看到很多被“割”的中国人,那帮人吃相真难看

送交者: 老孙子[♂☆★★★蛋神--老人家★★★☆♂] 于 2024-06-11 17:19 已读 1339 次 1赞  

老孙子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马来西亚看到很多被“割”的中国人,那帮人吃相真难看
Original 大白永喜 大白永喜



大家好,我是最近在考察海外发展机会的大白。





一、最近在马来西亚陆陆续续见了很多老板,做什么的都有。




做小餐饮的,电商的,开中国超市的,酒店的,开火锅店的,卖燕窝的,做服装工厂的,还有一些本地做生活服务平台的老板,做商业地产的,做旅游的,开食品工厂的,装修公司的,做教育的,智能家居的,国际进出口贸易的。




每天都在给我输入大量的商业信息和案例。




看的多了,听的多了,商业认知也就高了,说实话,我看到了一种表面光鲜亮丽生机勃勃,背后暗流涌动,让人唏嘘不已的幻象。




尤其是听完有几个老板,是已经在马来西亚待了5年以上,几乎都在10年,有的更久。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包括中间做生意碰到的乱象、怪象,让人咂舌。




可能在国内几乎不会碰到的问题,在这里都不足为奇。但凡是做过生意,而且持续还在经营的,你去打听一下,哪个没被市场教育过,哪个没有受过伤、流过泪、碰到一些无助时刻、至暗时刻。




有些案例,我是很想写,但是真不能写,如果写出来要出事了,涉及到的话题太敏感了,会被封号。




二、我挑两个能说的案例,给大家讲讲。




这两个案例都是关于餐饮行业的,一个是关于中国人骗中国人。另一个是已经做了9年餐饮的老餐饮人,在马来西亚被自己合作了3年的华人装修团队背刺。




两个都是被“自己人”割了,就像吃了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A案例是一个湖南的老板,去年过来的,在国内也做了有一定的体量,开了好多店,来到吉隆坡就觉得火锅市场不错,有前景。




因为出海,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信息闭塞,环境陌生;这中间就有非常多的信息差,肯定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去找熟人老乡帮忙,然后就被所谓的“自己人”带着去选址、开店、装修、注册公司等等一系列的“帮忙”,最终门店落地在一个偏离市区的地方。




门店选在了二楼,要通过一个长通道走到最里面在转角上楼,站在餐饮人选址的角度,这个位置很一般。




整个门店投资下来,花了一百多万人名币,一百多个平方,19张桌子,2个包房,原本他这家店是用不了那么多投资的。




“自己人”在装修这个环节,还有设备设施方面动了点手脚,多花了几十万。




主要是现在门店营业了大半年,生意也是凄凄惨惨,前几天去吃了一次,店里没几桌顾客,问老板每天营业额平均下来一天才5000多营收。




真的难。






B案例是一位湖北的老板,在马来西亚9年了,前前后后做生意开了十来家店了,而且尝试了很多不同的品类,卖过衣服,卖过燕窝,开过中国超市,甜品店,饮品店,火锅店,米线店。




这些年,也是开了关,关了开,熬过了口罩那几年,好不容易生存下来,这两年就专注在餐饮上面了,刚做米线做出了一些成绩,在整个马来西亚,吉隆坡、槟城、新山、马六甲这几个城市都开了分店。




我最近刚去吃了她的米线,又参观了她的工厂,也是她的供应链,原材料中转中心,去年刚搭建起来的。




去工厂的时候,就很明显看到里面的装修进度,一半完工,另一半没完工,就是装修到一半的样子。




这个装修团队是她合作了3年的公司了,因为有这个基础,在项目刚启动的时候,她就直接预付了50%的装修款,结果就是活没干到一半,这家装修公司“携款跑了”。




这都已经老江湖了,信任依然如此不堪一击。






说了这两个案例,想表达啥呢?不管是本地做生意的,还是刚出海准备做生意的,装修的坑几乎是百分百跑不掉的,而这个装修还只是诸多环节其中的一环。




那怎样去尽量避免这个问题,一个项目完成后,下一个项目,再下一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要按照做第一个项目的原则、态度、用心程度来走。




别觉得前期合作过几次,做了几家店的关系,建立了信任,后面在付款的时候就出手“阔绰”,有些人专门就是用这个方法来割“中国人”。






三、就个人而言,我最近看到了很多中国老板第一次过来考察,几乎都是两眼冒光的来看待这个市场,非常不冷静。




我既理解他们的心情,又觉得他们太急了,有点被国内的恶劣营商环境冲昏了头脑,换句话来说,就是被压迫怕了,看到一丝丝生机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拼命想要抓住。




就想泼盆冷水给他们去去火,出海是大势所趋,马来西亚今年因为政策因素,免签政策,又离国内近,整体的文化和中文的普及度来看,都是比较优的选择。




新加坡太贵了,印尼不方便而且有排花情况,去找那罪受干嘛。




能选的就马来西亚和泰国了。泰国前段时间又发生了一些不太好的案例,中国人也去的少了,华人也在流失,综上所述马来西亚最近真是人口暴增。






我把它理解为“红利期”,红利期当然更容易赚到钱。但是要判断红利期、抓住红利期,需要能力,需要冒险。

我比较谨慎,通常会选择“次红利期”。

就是已经有人吃到了巨大的红利,该趟的雷也都有人趟过了,但大众观望的居多,竞争期还没有到来。这就是相对安全、容易赚钱的好时候。




从4月份过来,我在马来西亚持续的待了2个多月了,每一天的感受和变化都不太一样。




对这个国家越来越敬畏,风险伴随着机遇,很多风险根本是没经历过的人想不到的,压根没有那个认知。




你可以用父辈或者爷爷辈的思维,来看待这个市场,和整体的营商环境,就大概明白了。




四、也越来越觉得,以前的成功经验,或者说经验吧。算不上成功。往往容易编织成后来陷阱,等着你往里跳。




成功经验、刻舟求剑。船在走,水在流,越成功,越自信。做事情啊,也一样。




人生充满不确定性。人生规划,是以已知测未知,以低维打高维,这就注定不会太靠谱。

往往是你计划做A,做着做着变成了B,随后延伸出了C,最后靠D赚的钱。






一棵树长成什么样子,不是一开始就规划出来的。一颗种子埋到地下,可能发芽,也可能不发芽;

一棵幼芽长出地面,可能长成小树苗,也可能被牛羊一口吃掉;一棵树苗可能长成大树,也可能被砍下来做成拐杖;

一棵大树可能穿越数百年岁月,也可能被狂风连根拔起;一棵百年老树可能亭亭如盖,也可能被雷电劈中,大半枯死,小半苟活。

种子无法预知树的命运。它无法预知自己会遇到怎样的风,怎样的雨,怎样的土壤,怎样的岁月。

它只是开始发芽。

最近越来越多人咨询我出海业务,关于马来西亚和泰国,很多问题我都是没办法直接回答的。

最好的方式其实是,先把自己的肉身趟过来,感受一下,不能在中国想世界,要在世界看中国。

风险伴随机遇,亦如此。没有一劳永逸的人生。

喜欢老孙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