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养生保健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癌最开始形成时,人一般会感觉3处不对劲,但少有人重视

送交者: An4dy[♂☆★★★声望勋衔15★★★☆♂] 于 2023-12-31 10:51 已读 406 次 1赞  

An4dy的个人频道

+关注

导语:在12月上旬,一项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柳叶刀·公共卫生》上的研究揭示了令人不安的数据——2020年,中国因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了240万,相较于2005年增长了21.6%。


更令人忧心的是,由此带来的早死疾病负担以每年5660万人的速度递增,增幅为5%,鉴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全球尤其是中国的癌症相关死亡人数预计将持续上升,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



癌症这一恶性疾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而早期发现和治疗癌症的关键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的成功率。


遗憾的是,由于癌症早期症状的隐蔽性,它们常常被忽视或误解,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为此,我们特别强调三个常见的、却易被人们忽视的癌症早期信号,我们希望通过此文引起大家的警觉,促使大家尽早采取行动,守护自己的健康。


01


癌症是如何形成的?


癌症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癌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细胞分裂和生长是受到严格控制的,但是某些致癌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病毒等,可以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生长和分裂,形成肿瘤。


其次,免疫系统的衰弱也是癌症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削弱或破坏时,身体无法有效地抵御和清除异常细胞,增加了癌症的风险。


此外,慢性炎症也是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组织损伤和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发展为癌症。


最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对癌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长期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等都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辐射和污染物也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02



哪些人是癌症高危人群?


长期吸烟人群


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会损伤呼吸道和肺部组织,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家族遗传高危人群


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等,遗传基因可能导致个体易感癌症。



慢性疾病患者


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如肝炎、胃炎、宫颈炎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组织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增加患癌风险。


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人群


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如放射线、化学物质、病毒等,这些物质可引起基因突变和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癌症的发生。


不良生活习惯人群


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这些不良习惯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患癌风险。


03



癌症早期的时候,为什么不容易被查出来?


癌症早期的症状往往比较轻微,甚至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这就导致患者很难察觉到异常。


此外,一些常见的症状,如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也可能被误认为是其他常见疾病的症状,如流感、胃炎等,这也会导致患者未能及时就医。


其次,现有的医学检测手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在癌症早期可能无法准确地检测到肿瘤的存在。


此外,一些癌症早期病变部位较小,位置较深,也会给检测带来困难。


所以为了提高癌症早期的检出率,我们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筛查工作,提高公众对癌症早期症状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降低癌症对人类生命的影响。


04



癌最开始形成时,人一般会感觉3处不对劲,但少有人重视


持续性疲劳与虚弱感


癌细胞在人体内悄然滋生时,常常会引发一种不易察觉的疲劳与虚弱感,这种疲劳不同于普通的疲劳,它是一种持续性的、难以缓解的疲劳感,仿佛身体被抽干了精力,无法恢复元气。


然而,这种症状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许多人会将其归咎于工作繁重、生活压力大等因素,并未意识到这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和养分,导致身体逐渐衰弱,这种虚弱感表现为肌肉无力、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然而,由于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表现,往往难以引起人们的警觉。



疼痛或不适


癌最开始形成时,往往会给人带来疼痛或不适的感觉,但往往被人们忽视,事实上,许多类型的癌症在早期阶段可能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疼痛。


然而,当癌症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当肿瘤压迫周围的组织或神经纤维时,就会引发持续或严重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出现在癌症位点附近的特定位置,也可能表现为广泛的不适感。


很多时候,人们会将这种疼痛归咎于其他问题,如与年龄增长相关的关节痛或骨质疏松症等,由于癌症早期的疼痛或不适感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如果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着其他异常迹象,如肿块或发热等,就应及时就医。



异常体重变化


癌最开始形成时,有些人可能会感到食欲不振,身体逐渐消瘦;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体重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身体开始出现浮肿,这些症状往往被忽视或简单地认为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如肠胃问题、内分泌失调等。


事实上,这些体重异常变化是癌细胞在体内生长和繁殖的迹象,当癌细胞在体内形成并开始扩散时,它们会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身体消瘦;同时,癌细胞也会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起身体水肿和体重增加。


这些症状的出现,实际上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提醒我们需要关注身体的健康状况。


05



癌症误诊的可能性到底大不大?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主编陈晓红领衔一支由30余位临床医生组成的团队,深入挖掘了国内1500多万条关于误诊的文献,经过荟萃分析,他们发现近20年来我国的误诊率在26~31%之间。


这表明,误诊问题在我国医疗体系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在这其中,癌症的误诊情况尤为突出。据报道,肠癌的平均误诊率高达40~50%,令人触目惊心,除此之外,胃癌、乳腺癌、卵巢癌等癌症也极易出现误诊。


实际上,误诊并非我国独有的问题,而是全球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有研究指出,美国疾病的误诊率在15~40%之间,英国门诊的误诊率更是高达50%。


仅在2006年,美国就有近10万人因误诊而失去生命,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交通事故、凶杀和绝症的死亡人数。


这表明,误诊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对于医疗工作者来说,提高诊断准确率刻不容缓。


06



患上癌症之后到底是治还是不治?


治疗癌症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消除肿瘤,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治疗过程也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许多副作用和痛苦,例如恶心、呕吐、疲劳、疼痛等。


因此,对于一些早期癌症患者,如果手术能够完全切除肿瘤,那么手术可能是最佳选择,对于晚期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其次,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年龄也是考虑是否治疗的重要因素,对于身体虚弱或年龄较大的患者,治疗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风险和副作用,因此需要更加谨慎地考虑是否进行治疗。



此外,患者的经济状况也是考虑是否治疗的一个因素,治疗癌症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费用,如果患者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可能会对治疗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患上癌症后是否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治疗癌症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利弊和风险。


在决定是否进行治疗时,需要考虑病情的阶段、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以及癌症的类型和恶性程度等因素。


07



确诊癌症,如何才能长期生存?4个“抗癌法宝”,不妨提前了解


法宝一:保持乐观心态


面对癌症,保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积极的心态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法宝二:合理饮食


患者应该遵循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炸食品。


法宝三:适度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散步、瑜伽、太极等轻度运动比较适合癌症患者,但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法宝四:定期复查


癌症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定期复查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08



阅读延伸:防癌筛查多久做一次?


一般来说,对于健康的成年人,建议从40岁开始进行常规的防癌筛查,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遗传史、长期吸烟、酗酒等,可能需要提前开始筛查,具体的筛查项目和频率应该根据医生建议和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常见的防癌筛查项目包括乳腺X线摄影、宫颈涂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结肠镜检查等,这些筛查项目可以检测不同类型的癌症,筛查的频率也不同。比如,乳腺X线摄影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而结肠镜检查建议每5-10年进行一次。


除了常规的防癌筛查,我们还可以通过自我检查和定期体检来早期发现癌症,比如,定期进行口腔、皮肤、淋巴结的检查,以及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这些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早进行治疗。

喜欢An4dy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