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大禹故里在哪?四川就有三地

送交者: An4dy[♂☆★★★声望勋衔15★★★☆♂] 于 2020-11-06 11:49 已读 406 次  

An4dy的个人频道

+关注
禹为夏朝开国君主,传说为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因治黄河水患有功,为世人代代传诵,后人称其为大禹王。但对于大禹出生在哪,多年来,有三地一直争得“面红耳赤”,不过争来争去,都是在四川境内,可以确凿地说,大禹是个四川人。



史料记载,大禹出生于公元前2314年六月初六,卒于公元前2198年。 如果按这个时间计算,大禹享年为116岁。在那个年代能活过百岁,让人感觉难以确信,似乎这个时间不太对,不知算法上和现在年代是不是一样。


关于大禹治水传说,还流传他与妻子的故事。大禹妻子是位南方女子,结婚4天大禹离家治水一去十几年。后来,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启,这是大禹为纪念他治水而特意留下的名字。一直被后人称道的是,大禹在治水13年中,曾经3次路过自己家门口,都没有进去看看,于今天人看来,一般人的确做不到。



现代关于大禹出生地的争执,主要集中在四川三地,而且三地都能拿出史料依据,叫人看得扑朔迷离。


第一,大禹故里在汶川。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汶川地震及最近的洪水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高原小县闻名全国,让更游客熟知了这个地方。说大禹故里在汶川,从一进入汶川境内的一尊大禹故里的雕塑,可见汶川人对大禹故里的荣耀。


汶川人为啥说大禹故里在这里,当然得有足够的历史依据。



大禹出生于四川,最早见于战国时的《竹书纪年》记载:“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于石纽”。司马迁《史记》说:“禹兴于西羌”。石纽在哪?在今天的阿坝州汶川县绵池镇境内,“石纽山”三个大字至今铭刻在峭壁中犹存。


后来,人们还发现原流行于汶川一带“花灯戏”剧目《大禹治水》唱词中的“耶格西”,即为大禹的羌族名字。



汶川人判定,绵池镇为大禹出生地。在汶川境内,至今留有历史典籍中所记载的“刳儿坪、禹王宫、禹王庙、禹迹石纹、禹碑岭”等众多遗迹。在绵池镇15公里处有个村落叫禹碑岭,汶川人认定这里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地方。


为打造大禹这一文化和旅游品牌,汶川也是不遗余力投资数亿,还捷足先登注册了“大禹”系列商标。



第二,大禹故里在都江堰


汶川为争大禹故里想投资数亿打造大禹文化,在四川都江堰,尴尬的是,也出现一个大禹故里。


都江堰当然也有自己的史料来证明。都江堰人称,据史书记载,大禹出生在广柔县西70里。而广柔县则为现在的都江堰、汶川一带。而另一佐证,则为唐代诗人杜甫在游览龙池时留下的《禹庙》诗作。



杜甫出蜀东下,途经忠州,特地前去观览大禹古庙,诗中他这样描述禹庙: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文中的“禹庙”指今四川省忠县临江山崖上的大禹庙。



除了这首诗,都江堰还有古禹王宫、禹王庙来力证大禹出生在都江堰。



第三,大禹故里在北川


当汶川与都江堰都在为大禹故里争得面红耳赤时,北川人坐不住了,更是加入了“PK”之列。


北川人的证据更是铿锵有力,当然还是以史料为依据。北川县除拿出《史记》、《竹书纪年》、《蜀王本纪》等历史证据外,还搬出《蜀志》记载:“蜀之石泉,禹生之地”。而在《禹庙记》一说中:“石泉之山曰石纽,大禹生焉”。而石泉在唐代贞观八年设立的北川境内。



这些关于大禹的文献记载,北川人说,只能说明大禹出生在石泉县,禹穴沟为大禹出生地。在北川县石纽山,至今巨石上有阳刻隶书“石纽”二字。为力证,北川在深山沟壑中逐一找到了石纽山、禹穴沟等历史遗迹。



让汶川和都江堰尴尬的是,对于大禹出生地,大禹第142代、第143代子孙在《大禹世家》一文中,明确肯定了大禹出生地为四川省北川县禹里乡湔江南岸的石纽山。



大禹故里三地之争,到底哪才是大禹真正的老家?看客也是看迷糊了。

喜欢An4dy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