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阳防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毁三观,这些坦克各个都是奇葩;那些脑洞大开的武器—坦克篇

送交者: An4dy[♂☆★★★声望勋衔15★★★☆♂] 于 2021-01-25 14:14 已读 541 次  

An4dy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坦克发展史上,不乏集智慧和想象力于一体、充满暴力美学和机械美感的钢铁怪物,它们有的只造了寥寥几辆原型车,有的甚至只停留在图纸阶段,但也有真正造出来并且参与到了战争当中,虽然没有达到设计时的预期效果,但仍然在人类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头坦克



陆地巡洋舰--苏联T35重型坦克



多头坦克,也就是多炮塔坦克,在20世纪30年代正是多炮塔坦克盛行的年代,苏联生产出了“多炮塔神教教主”——T35重型坦克。T35拥有3个炮塔和2个机枪塔,机枪塔被配置在76.2毫米主炮塔左前方和右后方的对角线位置,而在右前方和左后方各有一个圆柱形的副炮塔,内装1门45毫米副炮,乘员多达11人。刚登陆战场时,由于它高大威猛的造型,强大的火力,着实把它的敌人吓了一跳。但由于体型过于巨大,装甲偏薄弱(正面最大只有35mm),在战场上很容易成为集火的靶子,且轻易就被击穿。另外片面追求火力的后果是,多炮塔占去了太多的重量,后期苏联为了加强其防护又加厚了装甲,使得战斗全重达到了54吨,导致机动性和可靠性极差,更别提越野性能,因为经常一条普通的沟壑就会阻挡它的前进,状况百出。


虽然问题一大堆,但因为T35多炮塔坦克具有高大威猛的外形,尤其是在阅兵式中,每当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隆隆驶过时,具有极其强烈的震撼力,能够向世界展示苏联强大的工业能力,可以提升苏联民众对国家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所以从1935年到1940年,所有的T35都服役于莫斯科的第5独立重型坦克旅,主要承担阅兵任务,成了专门的坦克仪仗队。



阅兵式上的T-35重型坦克



四条履带的坦克



“279工程”核战坦克



冷战期间,笼罩在核战争阴影下的美苏双方,虽然都不敢打同归于尽的核战争,但对于核战争一旦到来该怎样应对却是绞尽脑汁。“279工程”核战坦克就是苏联为了应对核战争而设计的一种先进的坦克。


为了防止核爆炸产生的风暴对坦克乘员造成伤害,279坦克采用了4条履带和颇具未来感的飞碟式炮塔和车体。这样的设计大大增加了接地面积,使得整车重心更低,当核爆来临时,整辆坦克可以像螃蟹一样趴在地上不会被冲击波掀翻。同时车体内部还设计了许多夹层,填充了防辐射材料,能够应对化学、生物、放射物打击,可以有效保护乘员。采用独特的飞碟式车体,本身具有269毫米最大装甲厚度,而凭借其车体的超大倾角,等效拥有近400毫米的装甲。这个防护能力可以说十分出色。


279配备了功率强大的1000马力“2DG-8”柴油发动机,使60吨的它能够达到55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火力方面,配备了130毫米M-65线膛炮和一挺14.5毫米KPVT同轴机枪。半自动装填系统的加持下,每分钟射速可达5-7发。车内还配置了光学测距仪、主动红外探照灯的夜视仪,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装有火控系统的130毫米线膛炮可以说是难逢敌手了,唯一可惜的是只有24发载弹量。


279坦克是当时世界上性能最为优良的坦克之一,可惜由于重量严重超标(难以通过苏联国内大部分桥梁),四履带的行走结构复杂、维修困难、造价高昂、车内空间狭小等缺陷还是被放弃了。唯一一辆样车目前保存在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



博物馆中的“279工程”坦克



一堆炮管的坦克


坦克歼击车作为反坦克作战中的利器,可以说是坦克狙击手一样的存在。其雏形出现于一站,成熟于二战。特别是二战后期,各个战场上都活跃着大量的坦克歼击车,如德国的追猎者、斐迪南和苏联的SU-85、SU-100等。都是一根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的炮管加在坦克底盘上,造型也大同小异。战后有一种拥有一堆炮管的歼击车,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多炮管坦克歼击车,那就是美国的M-50“昂图斯”坦克歼击车。



M-50“昂图斯”坦克歼击车



M50诞生于50年代初,当时美国陆军需要一种轻型自行火炮支援步兵作战,需要火力强大又足够小巧,可以塞进运输机和装进中型登陆艇,拥有极强的机动能力。M50应运而生,虽然它足够的小,6管106毫米的无后坐力炮看起来火力也很强大,但是小车身意味着备弹量少,轻巧的车身防御等级相当于只能挡挡机枪子弹的装甲车,当美国陆军看到样车后,打消了采购的念头。



弹药需要在车外装填



被美国陆军嫌弃的M-50却在美国海军陆战队这里以火力支援车的身份找到了归宿。轻便的车身可以装在登陆艇上用于抢滩登陆,其宽履带低压强的特性使得它可以在海滩上行动自如,不用担心陷进去。6门106毫米口径的无后坐力炮能提供强大火力,也是拆碉堡敲火力点的理想选择。


M-50服役历史较短,主要战斗经历都在越南战场上。海军陆战队手中的M-50坦克歼击车十分适应越南潮湿泥泞的丛林道路状况,在高大威武的M-48巴顿坦克到不了的地方,M-50被美军当成重型火力支援武器使用。1968年北越发动春季攻势,防守溪山基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被数量几倍于自己的北越正规军围困。经过激战,北越军队占领了外围半数以上阵地,美军随即将2辆M-50设法开上了山头,在12门106毫米火炮的齐射下,北越正规军伤亡惨重,被迫后撤。据说两辆M-50在一小时内轰塌30座越军碉堡,威力十分恐怖。



M-50搭乘登陆艇抢滩登陆



在后来的战斗中,美军多次使用CH-53重型直升机挂载M-50投入前线作战,无论在街头巷战,还是水网地域,M-50扬长避短,充分的发挥了机动力强,火力恐怖的优势,立下显赫战功。


飞行坦克


在坦克发展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天马行空,极富想象力的设计,可以飞上天空的坦克就是其中的代表。


飞行坦克的主意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在当年苏联军方看来,飞行坦克可谓好处多多。可以使用轰炸机将坦克拖运到敌军目标空域空投,坦克能够像大型滑翔机那样迅速抵达战场,达到突袭的效果。图波列夫设计局经过一番努力,在1940年,图纸绘制完成,定型为KT-40型飞行坦克(KT是带机翼的坦克一词的缩写),随后开始样车研制。



KT-40飞行坦克三视图



1942年,苏军建造了原型飞行坦克。整个原型“飞行坦克”重约8吨(其中,滑翔机为2吨多),翼展大约15米,全长大约11.5米,最大速度为160公里/小时。试飞开始后,一架大型母机拖载“飞行坦克”从机场跑道缓缓升空,开始了空中飞行。飞翼的下面,是一辆没有炮塔的大约5.8吨重的T-60坦克。正当苏军指挥官和技术专家为“飞行坦克”成功升空飞行感到兴奋的时候,问题出现了。 “飞行坦克”较重,产生了很大的阻力。拖载的母机虽然选用了苏军运载能力最大的型号,但运载能力仍然不足,明显感到吃力,发动机开始出现过热现象。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随着发动机运载越来越吃力,母机尚未飞到预定空域,心惊胆战的驾驶员就不得不痛苦地决定,提前放飞“飞行坦克”,以防止母机连同“飞行坦克”一同坠毁!



飞行坦克由大型运输机牵引飞行



幸运的是,脱离母机的“飞行坦克”表现还不错。飞行员阿诺金开始驾驶滑翔机向下面一块很小的田野飞去。他一边操作滑翔机,一边打开发动机。然后,他操作坦克的驱动装置。履带开始快速转动。最后,“飞行坦克”成功地降落地面。十分激动的阿诺金把“飞行坦克”的飞行翼面拆卸下来,驾驶“飞行坦克”成功地返回了基地。



滑翔中的飞行坦克



飞行坦克的首次试飞和降落实际上是成功的,但项目最终还是被放弃了,主要原因在于苏联缺少更大马力的飞机来充当“母机”角色,而在当时背景下,苏军更需要能够迅速投入实战的武器。苏军曾试图对“飞行坦克”T-60进行“减肥”,以让母机把它拖运空中进行远距离作战。问题是,让T-60“减肥”,不可能大量减少进行自我保护的装甲,只能把大多数武器弹药和燃料去掉。然而,“飞行坦克”如果没有足够的武器弹药,无法给敌人以致命打击,还可能遭到敌人毁灭性攻击。不仅如此,“飞行坦克”如果没有足够燃料,将无法长时间作战。显然战斗力如此差的“飞行坦克”是无法投入作战的。因此,“飞行坦克”项目在首次试飞后不久就被秘密取消。

喜欢An4dy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