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意浏娱乐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李煜一首封神之作,共4句无一不是千古名句,起句漂亮,落笔惊艳

送交者: An4dy[♂☆★★★声望勋衔15★★★☆♂] 于 2021-03-14 12:58 已读 914 次  

An4dy的个人频道

+关注

千年文坛,在“不务正业”这件事上,李煜当真是做到了极致。提起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做君王时做过哪些正事,而是他那30多首词作。


笔者说只有30多首,不知道会不会有小伙伴觉得有些惊讶:才这么点数量吗?是的!能确定出自他手的,只有这30多首,他在文坛留下的作品加起来仅有这几千字,字数和一篇散文差不多。就是这几千字,将李煜捧上了词中之帝的宝座。




有人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比苏轼、辛弃疾牛。不管这个说法对不对,笔者始终认为有些词,苏轼、辛弃疾、柳永都是写不出来的,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李煜内心这别样的愁苦。不信?看看李煜这首《相见欢》: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首诗词作品,能有一个千古名句,就已经是了不得的事了,多少文人仅凭一个名句就名垂文史。但大家看看李煜这首词,共4句无一句不是千古名句,岂是一般文人能做到的?




全词起得很漂亮,“无言独上西楼”中“无言”暗写词人的愁情,“独上”暗写的是孤独,这4个字既是叙事又每个字都寄情,无一字可改。接下来写景,从天上的月亮写到人间的深院,很有层次。月亮是不圆满的如钩月,深院是清秋下萧条的院子,梧桐是寂寞的树儿,这满眼秋景没写一个“愁”字,个中愁苦却浓得化不开。




词的下片,由景再及情,这两句对“愁”的诠释,是教科书式的描写,它完美了证明了李煜在词作上是能做到收放自如的。先是放,“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直接点明了这愁苦之甚,用丝来喻愁,千丝万缕不断还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如麻的内心。这个比喻不生硬,读上去浅显易懂,美得如此自然。


最后的落笔,是收愁到极致了,却偏偏不再点破,只用“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来形容,这样的落笔够惊艳。我们平日里常说的“看破不说破”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在写词时,欲说还休也是一种佳境。就这9个字,一般的词人是写不出来的,也就是他能写得出来。为何这么说?




所谓“别是一般”是因为李煜的愁苦本就与其他文人不一样。千年文坛,有因相思而愁的李清照,她的愁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很直接;有因不得志而愁的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仙的愁可借酒消。除此之外,还有为朝事发愁的陆游、辛弃疾,因家国而发愁的杜甫。但这些愁与李煜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都不一样。因为李煜的这般愁苦,有思念爱人的相思,有失了江山的遗憾,有对未来的担忧,它不是单一的愁,而是一般文人体会不到的苦。




这首词是李煜的一首封神之作,宋、元、明、清等多位名家都对它推崇备至。读多了李煜的词,会发现一个很大的特点:他能用最简单的字,写出一字不可改的作品。这首《相见欢》通篇没用任何典故,甚至一个难理解的字都没用,读一次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却照样能成为后世模仿不了的经典,这就是词中之帝的笔力。


很多人说,李煜是被帝位耽误的词人,对此笔者无法赞同。若是没有从帝王到阶下囚的人生经历,李煜或许会一直写早期花间词,那对文坛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一代帝王的“不务正业”,成就了30多首名作,文坛之幸!

?蒙特利尔大区刷卡机服务优惠促销!?请点击下面链接了解详细内容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bbsid=2077&tid=1486055

坛主:Benjamin18于2021_03_14 14:13:00编辑

喜欢An4dy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