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北方最“水”的省会,两个字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1-06-26 9:26 已读 573 次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济南是著名的泉城,有大小泉眼和泉池近700处。供图/图虫创意


中国有很多因水而兴的城市,有的位于河流交汇处,有的位于江河入海口,有的位于海湾内......在北方,有一座因泉水而兴的城市,它就是山东省会济南。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老舍的文章,名字就叫《趵突泉》,具体内容忘了,但记住了趵突泉是“天下第一泉”,也知道了济南有很多很多泉。



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图源/网络


济南到底有多少泉?这么多泉水是从哪里来的?众泉给济南带来了什么?


济南,城在泉边建



一直以为济南是一座因黄河水运而兴的城市,后来了解到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现在的河道是19世纪下半叶才定型,而济南建城史已有两千多年。而且黄河流到山东水量已经十分微弱,加上河道淤塞,航运价值已经微乎其微。



如今的黄河从济南北部流过。供图/图虫创意


如今作为山东省会,人口超过900万的济南,最早是怎么兴起来的呢?

在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当时商纣王讨伐东夷,来回都在一个叫“泺”的地方停留驻扎。据考证,“泺”指古泺水,正位于济南,而趵突泉正是古泺水的源头。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泉水供应,古泺水奔涌不息,人们在此耕作繁衍,军队也可以在此补充给养。

经过商周两代的经营,“泺”地愈发兴盛。据《春秋》记载,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两大巨头在“泺”见面,商量齐鲁结盟的大事。可见,当时“泺”已成为一座重要的“国际城市”。



泛舟大明湖上,还记得当年的夏雨荷吗?供图/图虫创意


那“济南”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济南,顾名思义,在济水之南。济水发源于今河南济源境内的王屋山,向东流淌,经济南东入渤海,在古代与长江、黄河、淮河并列为四渎之一。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记载“济水又东北,泺水入眼,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历城县即如今的济南,城西南奔涌而出的泉水即趵突泉,涓涓流淌形成的即泺水,在济南城东北的“泺口”与济水汇合。

但好景不长,北宋熙宁年间以来,黄河多次改道,夺济水入海,济水消失后,黄河却又改道南行。而泺水也被引导东行,成为流淌至今的小清河。但济南并没有因此而走向衰败,反而愈发欣欣向荣,原因就是济南立城的基础不在乎沿河,而在于众泉聚集。



建在泉池旁边的古建筑。供图/图虫创意


一个趵突泉便流淌出一条泺水。在此之外,济南还有成百上千的泉眼。据统计,进入21世纪后,济南市仍有近700处泉,其中老城区就有136处,遍布城区各处。

今天,人们习惯将济南老城区的泉划分为四大泉群,包括趵突泉泉群、珍珠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龙潭泉群。趵突泉泉群位于老城区西南,包括28处泉水,除了最有名的趵突泉,还有柳絮泉和漱玉泉等,它们因为李清照曾在附近生活而闻名于世。黑虎泉泉群位于老城区东南,是四大泉群中流量最大的一个。黑虎泉也是济南仅次于趵突泉的第二大泉。五龙潭泉群位于老城区北部,是济南庞大泉水体系中最深的一个,终年涌流不息,泉水碧绿。



漱玉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在此生活。供图/图虫创意


位于老城区中部的珍珠泉泉群,整体呈长方形,面积达1240平方米。这一带有济南保存最完好的泉水聚落景观,泉水形态多样,不仅分布着小王府池、南北芙蓉泉、刘氏泉、腾蛟泉等点状泉井、泉池,曲水河、起凤河等线形水系自南向北穿越整个城区,其间还散布着王府池子、百花洲、珍池、泮池等面状水域。路面由青石板铺就,泉水在临街人家的住宅前缓缓流淌,颇有一丝江南水乡的韵味。



老城区百花洲,民房沿水而居。供图/图虫创意


老城区众泉的泉水最终都流向北门外的大明湖,因此北门被建为水门。从整体上看,济南老城区东西南北四门互不对称,也没有处于中心的十字路口,正是因为是依泉水而建,而非依“九经九纬”的传统建筑法则。

济南核心城区如矗立在泉群之中,至今仍有大量活泉,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泉城”。



从空中俯瞰王府池子,泉水在建筑之间显得深邃无比。供图/图虫创意


济南的泉水从哪里来?



中国这么大,为什么偏偏是位于华北的济南成了最有名的“泉城”?济南的泉水又是从何而来?



济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形成了众多的天然泉水。供图/图虫创意


很多人以为济南的泉水来自于毗邻的黄河,但正如前文所说,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19世纪才改道到济南附近,而趵突泉等至少在2000多年前就已在奔涌了。济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不到800毫米,与降水充沛的江南水乡也无法相比。这样的济南怎么成了一座遍布水泉,颇具水乡特色的泉城呢?

北宋曾任济南地方官的著名文学家曾巩,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听说有人在城南的黑水湾丢了一袋黑米糠,后来竟然在趵突泉找到了。他受此启发猜想城南的黑水湾是否就是趵突泉的水源地?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他确认了这个结论。黑水湾就是如今济南南部的锦阳川水库。而现代科学研究和曾巩的结论不谋而合:济南的地下水源正来自于南部山区。



济南南部山区为泰山余脉,是济南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供图/图虫创意


济南南部地处泰山余脉,群山环抱,自南向北地势逐渐降低,到市区时已变为平原,最高落差达500多米,非常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向市区汇聚。南部山区以“前震旦系变质岩”为基底,上面分布可溶性灰岩,经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而发育为岩溶地貌,形成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地下网道。雨水渗入地下后,顺着单斜岩层北流,在老城区遇到不透水的火成岩阻挡,涌出地面,形成了济南众多的泉水。

提到岩溶地貌,你或许会马上想到我国南方广布的喀斯特。确实,在我国南方云贵川高原和广西等地,这种岩溶泉水十分普遍。但你或许想不到,在我国北方,这种岩溶泉水也曾广泛分布——只要有合适的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文条件,雨水容易渗入地层,在地下亦易于流动,遇到合适的地形条件就会涌出成泉。而在大的泉眼或者泉群周边,地形合适就会形成乡村或城市聚落。



位于广西的德泉是德天瀑布的源头。供图/图虫创意


在我国北方,除了济南,山东淄博博山区、山东临沂泗水县、河北邢台市、河南省新乡辉县市、山西阳泉市等,都是比较典型的依泉水而兴的城市,而围泉而居的乡村更是数不胜数。仔细观察,北方的泉水聚落大都分布在山西、河南两省交界的太行山脉和山东省境内的以泰山、鲁山为主的鲁中山区周边。正是因为这一带满足了泉水生产的条件。

在众多泉水形成的聚落当中,济南是最大的一座城市,也是泉水聚落保存最完好的城市。这是上天对济南的恩赐,也是济南人千百年来对泉水的热爱而形成。



济南老城区仍保留着完好的泉水聚落形态。供图/图虫创意


生活在泉城,是一种什么感觉?



济南依泉而建,因泉而兴,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已经与泉水融为一体,生死相依。或许正因为此,在别处的泉水都相继枯竭或者城市形态大为改变时,济南的泉水始终喷涌,济南人的生活始终与泉水形影不离。



曲水亭街,人们在泉水边喝茶读报,好不惬意。供图/图虫创意


对外地游客来说,济南的泉只是旅游打卡的胜地,趵突泉、大明湖等吸引着无数人慕名而来。但济南的泉不仅仅分布在各大名胜区内,更多分布在济南的街头巷尾以及居民区内,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在夏天傍晚时分,漫步济南老城,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泉边乘凉、品茶、游玩。夏天泉水依旧冰凉,济南人喜欢用泉水直接冰西瓜。从山区流淌而来的泉水富含矿物质,可以直接饮用,也可泡茶煮饭。护城河南岸的黑虎泉,至今仍是当地人的一大取水点,从早到晚来泉边打水的市民络绎不绝,构成了老城一道独特的风景。不仅如此,如今济南的大街小巷和商场内,都出现了可以直接饮用的饮水处。济南人对自家泉水质量的自信和自豪可见一斑。



泉水从狭窄的胡同中流过。供图/图虫创意


济南与泉水相关的街巷、宅院、园林、寺庙遍布城区各处。比如,寺庙有汇泉寺、涌泉庵等;街道有芙蓉街、趵突泉街、玉环泉街、曲水亭街、王府池子街、平泉胡同等;公园有趵突泉公园、大明湖公园等,如今济南的标志性广场也被取名为“泉城广场”。在曲水亭街,人们的生活用水基本上使用的仍是自家院子里的泉水,延续着“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古老传说。



泉水流动的河道两旁,人们仍然保留着古朴的生活。供图/图虫创意


不过,泉水也曾给济南人带来了困扰。1976年3月30日,因地下水位过低,“天下第一泉”趵突泉首次出现停喷,之后最长的停喷记录长达926天。为了让喷涌千年的趵突泉不停歇,济南采取了严控地下水开采、涵养水源等多种措施。2003年9月6日,此前停喷548天的趵突泉再次复涌,至今已持续喷涌近18年。



泉水汩汩流出,泛起一层层涟漪。供图/图虫创意


由于担心修建地铁会影响地下泉脉,济南的第一条地铁始终未动工。经过专家的反复论证和精密规划,在避开泉水敏感区域后,济南的第一条地铁在2019年姗姗来迟。济南终于实现了地铁和泉水和谐相处的局面。

如今的济南,经济越来越发达,城市越来越多彩,然而,那一口口泉眼,仍是这座城市不变的灵魂。



济南标志性的广场被命名为“泉城广场”。供图/图虫创意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