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海南分界洲岛,藏不住了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1-06-25 9:25 已读 788 次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俯瞰海南分界洲岛


本文作者多年从事水下摄影创作,但当他近20年后重回海南分界洲岛,却不由惊叹:

“如此完美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即使在东南亚也很难见到,很难想象这是在我家门口拍摄的。”

广袤的硬珊瑚群落、层层叠叠的桌型珊瑚,已达到令人吃惊的覆盖程度;

在神秘的沉船中探险,游弋于宛若“佛国”的水下雕塑群......这里是水下摄影的天堂。


重回分界洲岛



海南省的分界洲岛,位于陵水和万宁交界的地方,我头一次来这里潜水是2001年,那时候我还小。




印象中,这里有很多五颜六色的珊瑚和多彩的鱼群;多年来我一直以为,这些景象应该只会存在于回忆之中,却没想到这里的潜水环境远比我想象好:珊瑚覆盖令人惊叹;这几天潜过的两艘沉船可圈可点;今天还找到了货轮的引擎室,而这片海域,浅海的珊瑚礁覆盖也是教科书级别的。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每次一起潜水回来,看我照片都觉得潜的不是一个潜点,我觉得除了运气和细致观察,可能主要还是由于我的固执。在这里潜水我发现同一个潜点的能见度每天变化很大;甚至同一个潜点仅中午和下午的变化都很大;黄昏的光线超级梦幻,且鱼群非常活跃;在1-3米的浅海,遍地健康且多姿多彩的硬珊瑚,以及点缀其间的热带鱼群,美得令人词穷。




珊瑚篇



随我镜头来感受一下超健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吧。




小汽车大小的桌型珊瑚即使是在东南亚都挺少见,而在分界洲岛铁三附近1-2米的浅海它们几乎是满覆盖的。




在浮台下面聚集了一大群笛鲷,用来练手拍广角是个不错的选择;成群的莱氏拟乌贼也是很好的拍摄对象,在这常常能够看到各种颜色的番红砗磲和鳞砗磲,鱼类种类和密度也非常大。




这片海域的珊瑚覆盖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大片的硬珊瑚像地毯一样覆盖整片海底,这样的场面我在国外也几乎未曾见过。比较常见的珊瑚种类有风信子鹿角珊瑚、壮实鹿角珊瑚、蔷薇珊瑚、十字牡丹珊瑚以及各种脑状珊瑚等等…...不同种类,互相压制,野蛮地自然生长,蓬勃地争抢阳光。




曾有网友问我这些颜色较为灰暗的硬珊瑚是否已经死了,其实并不是,死去的珊瑚和我们人类的骨骸一样,也是白色的。现在我眼前这些健康的硬珊瑚,它们颜色各不相同,哪怕是同种的不同个体,也会呈现绿色、洋红和褐色等不同颜色,这和虫黄藻与珊瑚的共生状态有很大关系。




以风信子鹿角珊瑚为例,我们会发现这一株是绿色的,另一株却是洋红,它们虽然是同种,但是自然光下颜色呈现截然不同。




我们肉眼可见的黄褐色、咖啡色基本都是虫黄藻的颜色;而红色,绿色大部分都是色蛋白的颜色。如果一株珊瑚虫黄藻的密度很高,就会压制色蛋白的颜色。大部分黄褐色珊瑚,其呈现出的都是虫黄藻的颜色;那些虫黄藻密度较低的珊瑚,色蛋白的颜色就较明显,显得更艳丽,会呈现出浅绿色、洋红色,有时甚至是紫色。




与海南其他海域的鱼群种类相差不大,这一片海域的鱼类主要也以雀鲷、锦鱼、针颌鱼、蝴蝶鱼等为主,在近岸很浅的礁石区,有时会看到大群游牧的蓝子鱼群,它们主要以礁石上的藻类为食。

之前有网友问我为什么感觉海南的鱼群跟东南亚相比种类有限,这其实和海南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我个人觉得因为受到近海捕鱼的影响,如石斑、苏梅等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无法像在东南亚海域一样自由生长,因此造成一些难吃的优势种大量繁衍。




这片海域珊瑚覆盖率极高,珊瑚种类也很丰富,有些大面积的桌型珊瑚可能已经生长近20年了,可见当地生态保护做得非常不错。

在多云的黄昏,广角镜头中的海底世界则呈现着一种灰调,黄昏时分鱼群格外活跃,因此可以拍出各种鱼类外出觅食交配遛弯儿的有趣场面。




为了珊瑚礁生态的保育,世界各地都在尝试建造各种人工鱼礁,比如墨西哥就有一个有名的水下雕塑博物馆,这些建造鱼礁的材料经过严格甄选,酸碱度非常适合珊瑚附着生长。



位于墨西哥坎昆(Cancun)、世界最大的水下雕塑博物馆,这里没有围墙,没有屋顶,多达400多件雕塑展品散落在这片海底。


而如今,中国也开始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人工鱼礁被建造起来,比如分界洲岛的“佛之国”。这些沉入海底姿态各异的雕像成为了鱼类、砗磲生长繁衍的“伊甸园”,有的珊瑚也开始在雕像上悄悄生长,在浅海暖暖的阳光下,真有几分神圣味道。




沉船篇





每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都有自己一段独特的过往,当它结束自己的生命历程,带着尘封的历史默默沉入海底,不经意间又会以一个新的姿态绽放重生。






船只不再是人类挑战自然的工具,那些枯朽的钢铁化作了万物生长的基石,珊瑚和海菊在沉船的骸骨上绽放,鱼群在客舱内穿梭,这是海洋接纳它回归平静的象征。一船一世界——化作无数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也许是它最好的归宿。




分界洲岛有几艘不同的沉船,而自由潜水员最爱的是这艘灯诱鱿鱼船,它最近才沉在这片最大深度仅10米的海底。因为沉没时间不长,船体上珊瑚覆盖还很少,只有一些海葵,但它已经成为了各种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不同舱室里生活着不同的住客,井井有条。




有意思的是,这艘昔日捕捞鱿鱼的渔船现在正坐在海底,桅杆上空漂浮着上千只莱氏拟乌贼,翱翔蓑鲉守护着舵盘,着实有些魔幻…...




分界洲岛的另一艘沉船是一艘较大的货轮,旁边还倾倒着一个巨大的架子,这艘船沉没时间较长,因此周边的生物种群更为丰富,在我潜过的上百艘沉船中也算得上很不错的一艘了。




这次潜水最大深度约15米,潜水时间40分钟,我从甲板入口进入开始探索,船内空间较大,舱室中满满的都是单鳍鱼和玻璃鱼;我沿着宽敞的中央走廊来到二层,拍摄了许多满意的照片;我再从侧门回到开放水域,在走廊还发现了一条散步的东星斑。




我又回想起了当年在三亚陪朋友体验潜珊瑚“尸横遍野”的惨烈景象;而通过当地景区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如今这里的珊瑚恢复着实取得了惊艳的效果。




希望更多人能够珍爱这些来之不易的美好,从一些小事和细节做起,比如潜水时不乱踢乱撞;潜水时拒绝使用防晒霜(其中的羟苯甲酮会对珊瑚造成致命伤害);日常生活尽量少用塑料制品。英国BBC电视台曾发布报道称,因气候变暖,全球已有一半以上的珊瑚因白化死亡;大部分珊瑚或将在2050年灭绝。

也许你一个负责任的小行为,就可以使这一切避免。




我第一次来这里潜水时是2001年,还是个孩子,那时这里有很多五颜六色的珊瑚和多彩的鱼群;如今,万万没想到分界洲岛依然如初,这里的潜水环境远比我想象的好——虽然多年来我一直以为,这些景象应该只会存在于回忆之中。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