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什么是“涌”“氹”“滘”“圩”“淦”?珠三角水域地名特色大全!

送交者: An4dy[♂☆★★★声望勋衔15★★★☆♂] 于 2021-03-10 15:13 已读 892 次  

An4dy的个人频道

+关注

前几天小编看到一个段子


把我们大广东称为“鸡腿省”


那么,你知道


“广东”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今天让喜欢吃鸡腿的小编给你科普科普


广 东


广东唐属岭南道


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


简称广东路,为广东得名的开始


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


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


省名至今未变



而除了省名


广东21地市的名字也大有文章


有四州(广州、潮州、惠州、梅州)


两江(湛江、阳江)、一海(珠海)


两山(佛山、中山)、一条河(河源)

一头(汕头)一尾(汕尾)


一门(江门)一关(韶关)等



珠江三角洲广府地区,粤语占主导地位。三角洲密集的河网、温暖湿润适宜耕作的土壤和水文等条件都是该区域内众多地名具有一致性的原因(广东省其他三大区域内部地名有次区域间比较明显的差异)。 珠江三角洲在历史变迁中形成了一组带有粤方言特色的通名,快看看你家附近有没有带有这些字的地名吧~


珠三角水域地名特色


广府文化区多为水乡泽国,河道纵横,低地遍布,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极大,故反映人类对水资源认识、开发利用以及防洪治涝活动的地名甚为普遍。这类与水有关的地名是广府水域文化的一部分,在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河网地区则占地名中优势。它们很多属壮语或后来形成的粤方言地名,凡带有涌(冲)、㙟、坭、㘵(埔、步、埗、布)、漖、滘、沥、氹、甫水塘、榃、基等字为起首的地名,即属广府水域文化地名。


涌(冲),即河,广州城内有西关涌、东濠涌,花都有芦苞涌,佛山有佛山涌等。水沟曰潛,广东不少地区有此类地名,但不及珠江三角洲常见。广州附近有沥滘、新滘、横滘、增滘,顺德有北滘等。


㙟(朗、塱),冲积平原或水网沼泽地。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珠江三角洲、西江沿岸和粤西一些小河入海口地区多此类地名。如广州有塱口,塱边、塱头、塱溪、郭塱、黄竹塱、松柏塱,东莞有大塱,阳江在新塱、阮塱、司塱等。


据研究,古岭南有很多带“镡”、“谈”、“中”的地名,为百越语“水塘”或“湖”的译音字,故今日称塘的地名,亦属壮语地名。在本区古有中宿县(今清远),若取“湖”意义,则与通常含义相悖。至后来直称为塘的地名,大量见于珠江三角洲和西江地区。如广州有白蚬塘、菱角塘等。无独有偶,壮语地名“榃”在西江地区也很常见,其意也为塘,如今封开县一带即有榃狗、榃田、榃弄、榃武等,乃古越文化遗存。


古越人通用步(埗)、埔、甫、布等表示山间近水广阔平地及津渡码头。宋人吴厚处《青箱杂记》说:“岭南谓水津为步”。这类地名在北方固然绝迹,广见于水网和依靠河流交通的地区。广州有十八甫、黄埔、增步、盐步,花都有官禄埗,深圳有上步,梅州有大埔,皆为货物转运码头或渡口,反映商业文化兴盛。


基,宋代以降,在西江沿岸和珠江三角洲各地,为取得耕地和防洪治涝而大规模围垦,于是以基为首尾的地名大量出现,如广州的黎家基、水松基等。



“涌[chōng]”


小河汊,用做水道小河名。如广州有棠涌,番禺有虾道涌,南海有官山涌,顺德有黄涌。另外也用作村落名,如珠海后门涌、中山西基涌。出珠三角腹地,涌字有时另有异写:冲。



“氹[dàng]”


又作“凼”,作水塘解。最为不熟悉粤方言的人也或许知晓的当属澳门的氹仔岛。又如,珠海有仙人凼,丛化有大凼乡等。可作港湾名,村落名。



“沥[lì]”


指小河汊。目前有用于河流名的,也有用于村落名的。如南海有大沥,番禺有潭洲沥,花都有黄竹沥等。


“滘[jiào]”


又写作“漖”,意指分叉的河道。水边的村庄常称滘。如顺德的北滘,新会的黄鱼滘;广州则有东漖,南漖。



“步[bù]”


水旁的村庄。设有大小码头的,有的用“埠”或“步”作为通名。粤中多用异写“埗”,如香港深水埗。花都有炭步镇,相传南宋时北方居民南迁至此,以烧炭为生,在河边对外水运,渐称码头(俗称步头),故名。



“圩[xū]”


是“墟”字的异写,意指农村定期的集市。如增城的腊圃圩。由于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带“圩”的地名已经发展为城市的一部分,往往在新地图上已经省略了该字,如南海的叠滘圩目前多称叠滘。


“塱[lǎng]”


带该字的村庄多座落在水边地势较平、较低的地带。如广州有大塱,南海有西塱,中山有南塱等。出珠三角腹地,有些地方还会出现“蓢”字的地名。有些学者认为“蓢”字原意就是水边长蓢草的地方。 1997年,西塱地区通地铁时,当时的电脑字库由于没有“塱”字,于是地铁公司便临时用“朗”取代,将当地地铁站名“西塱”改称“西朗”。



淦,拼音为gàn,与干同音。其实它是一种地理现象。


淦,是河流中因床面逆行沙波运动引起的水面波动现象。


黄河下游经常出现这种逆行沙波。例如,土城子河段在中水位以上时,全河宽500~600m内都会此起彼落地出现沙浪。淦常表现为一连串的波浪,波浪的数目多在6~20个,浪高多在1~3m,波长约在15m左右。淦多为突发性的,常发生在落水阶段。经过十几分钟的演化,徐徐消失。



花园口河段起“淦”时用手机抢拍到的图像


淦是怎么形成的?


淦的成因与逆行沙波运动有关。



逆行沙波


从天然河道及实验室的水槽中均可发现,当推移质泥沙运动到一定程度时,河床表面就会出现起伏不平但又比较规则的波状起伏就叫沙波。


沙波是一种流水地貌。顺着水流的方向运动,为顺行沙波,此种状态下迎水坡面为流水快,以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为主,而背水坡流面流速慢,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沙波逆水流的方向运动称为逆行沙波,此种状态下迎水坡面流速慢,坡缓,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背水坡面陡坡造成流速快,以流水侵蚀为主。


淦出现在什么河段?


河流可分为蜿蜒型河段、分叉型河段、游荡型河道。


游荡型河段平均水深很小,流速较大。如黄河花园口河段,平均水深一般在1-3m之间,但流速可达3m/s。由于水深小、流速快,就会容易出现“淦”。


喜欢An4dy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