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歐都論壇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重览】“西化”与“改革”:格格不入·还是“貌离而神合”?

送交者: Haisen2023[♂★★學翥吉奥★★♂] 于 2024-03-03 13:48 已读 1840 次 2赞  

Haisen2023的个人频道

+关注

西化改革格格不入?还是貌离而神合



──评王鹏令西化派的困境

及其与改革派知识份子的分野──


1999.9.22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721062135/http://asiademo.org/gb/index.htm


王鹏令的“西化派”,说白了,就是指邓小平的所谓“资产阶级自由


化派”。他的“分野说”是建立在这样的一种政治逻辑思维基础上:


即中国大陆的改革是共产党主导的社会主义自我改造运动,是在所谓


的四项基本原则大框架下进行的。所以承认这一大前提的皆属改革派


知识份子。一般而言,他们包括体制内改革派或改革的温和派。相


反,凡体制外的力主全面变革的的社会精英,或与邓路线与方略相冲


突的改革思维与主张者,无论“自由化”或“全盘西化”论者,皆统


统被划归西化派及其“弟子”之列,而为王鹏令所大加鞭笞:什么


“在80年代,中国的西化派知识份子为什么从历史、传统到现实的政


治主张,均与改革派有点格格不入,似乎与后者很难找到多少共同之


”。前者的“全盘西化无疑意味着对中国大陆现有制度、体制和文


化之全面彻底的否定。因此,它不仅仅与现政权处于完全对立,乃至


对抗的状态,……与改革往往也是很难协调的”。


由此可见,什么“全面彻底否定现有制度”,与“现政权处于完全对


立乃至对抗的状态”,王鹏令已将其“分野说”定义扩延为敌对关


系:格格不入而毫无共同之处。


89民运及其后对赵紫阳等改革派的清算,一定意义上说,正是中共党


内政治斗争及自86年以后改革派发生分化、各种势力互相冲突的一种


必然结果。深谙其变化的邓小平之所以会说“这场风波迟早会来”,


而不惜最后痛断改革10年的左右手(胡与赵及其改革派),一方面是


有其深层政治心理与权利意志秉持的;另一方面,也是复杂的社会变


革与政治斗争情势诡谲、分合异变、“权用为先”(传统专制政治逻


辑和邓的实用主义哲学的混杂)所致。所以“分野说”既不能在理论


上对“西化与改革”作出精确的界定和划分,更未能对现实政治斗争


中,原本交相变化、派别分合的情形作出合理的区隔与辨识!


某种意义上说,当时所谓的西化派的观点和主张,与中共党内的真正


开明改革派(如胡、赵及其追随者)的改革意向与主张,却有惊人的


相似之处。举例说,我于87年,曾在一次学术会议后,与原任中共宣


传部长的朱厚泽(当时已随胡耀邦同被罢黜)作过长时间的讨论【注


一】,对他勇于在中共报刊上提出“超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争”


的鲜明主张的真实意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有两点至今记忆犹新。


其一,出乎意料,朱厚泽也是用“全盘西化”这一词,来说明当时党


内改革派主张政治体制变革的意义的。因他亲身感受了“老佛爷”垂


帘听政式的中国专制政治对变革的滞碍。朱厚泽用了形像化的比喻:


变革如同要进口一部汽车(或高精密度的机器),你不能舍其关键重


要的部件、体系的完整内容与系统性,而只是进口零部件,那是够不


成先进系统的。政治体制是国家社会的控制中枢,是现代国家体系的


关键部位。你绝不可能以中国古代式的马车辐轭来匹配现代动力系统


(无论形式或内容)。所以,现代国家制度的文明体系也同现代高精


密系统一样,具有它的系统性、整体全面性,需要相互配套的“全盘


”的变革(借鉴)!


虽然,实践中变革的途径和方式各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以创构符合


现代标准的系统为目标,不可能超越这种“现代性”。就制度文明


言:如公开性、制衡性、法制化、程序化等等,必需获得绝对的保


障。尤其在资讯化发达的当代,这种“全盘化”的主张意味着对现代


制度文明体系的完整性、系统关联性的认知与创构,并强调其最基本


“制度原则精神”奠立与贯彻的重要。


其二,朱厚泽在论到当时我们筹组全国私人企业家协会、遇到重重困


难的情形时说:为什么要层层审批?现代政治制度原则精神之一,就


是在于它的由下而上性。要结社自由,就是要突破“审批”的旧传统


观念,由下而上化!公民实施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各级政府只有依


法律规定,执行“簿记员”的职责与监察权。例如核实和给于登记而


“审批”!而现代法律规范必须具有详实和精确的规范内容,以便


于准确地解释与执行,等等。由此可见,中共党内开明改革派,对现


代中国变革及“全盘西化”主张的真谛与精义,在当时已有了比较清


晰的认知,似乎已形成一种共识与默契,差异仅在于所论及内容、层


次与范围的不同而已。所以,“全盘西化”并非只是方励之如是说!


正如王鹏令《研究》中指出的,对《公开信》不独是《签名信》


33位学者支持,也为大多数改革派知识份子所认同、相呼应!不同


的是,王鹏令却试图藉两封信之间的“稍微差异”借题发挥,把它指


斥为“政治本质与文化性格”上的根本差异!


至于王鹏令提出的“西化派的困境”说,我以为,若能对什么是“西


”有一种精确定义与描述,就能发现其真实的语境与涵义何在。虽


然在中国指陈和批判“西化”,算是一种“时髦”,甚至连小孩都


会,但若有人问什么是西化?中国近现代现代化发展与西化有什么不


同?日本“全盘西化”与日本民族文化振兴、国家富强有什么关联?


【注二】等等,则能言其详者寥寥。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政


治意识形态马列化算是一个最不成功的西化范例。而从政治观念主张


看,孙中山宪政民主的理论与制度创设,可以被视为至今仍具意义的


政治上西化的成功范型。虽然它在实践中仍然被修正、补充和发展。


所以,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政治发展即在两种完全不同的西化理论


冲突中发展。而“西化”概念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一种广泛借鉴西方


近、现代之长,而图中国迅速发展富强、长治久安之道。或者也可以


说是全面现代化的同义语。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曲折演变的过程,


虽有逆境也有希望,关键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调适。那么,何为


“西化派的困境”呢?其实真正的困境在于中共马列意识形态与中国


国家社会现实发展趋势的深刻冲突。


至于王文提到的“西化”的理论与思想体系的问题,何不作一传承与


借鉴的思维呢?近则孙中山观念与台湾经验的借鉴传承,远则整个现


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整体经验”与长期历史实践中成功的科学合理的


范例:制度理念与原则精神等等。正如朱镕基“新政”改革方案【注


三】中,不是仍在大量借鉴吗?所以,所谓“全盘西化”也不过是全


方位变革、全面现代化的同义语【注四】而已。方励之和朱厚泽一


样,是在86年前后、中国大陆变革的特殊情态中提出的,他的主张具


有确定的意涵和语境,是可以为广大有识之士理解和认同的。一如始


自洋务运动的“体用之辩”,30年代胡适倡导的现代自由人文社会精


神的“全盘西化”等等,皆意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说“西


”与“变革”皆在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全面发展、整体化约,那


么在这一过程中,只会发生“主体的变异”如国家社会的改观,而不


可能导致“主体的化失”,其民族文化与传统(正如日本一样)只会


经过冶炼而浴火重生。与其说“西化”与“变革”的分野,倒不如


说,两者殊途而同归、貌离而神合!


【附注】


一、朱厚泽:《超越姓社还是姓资》,文刊大陆1986年《文摘报》,


原发表在《深圳青年报》上。


二、沈清松教授在论述日本文化学术创新发展的启示时,提出一个重


要命题:为什么现代日本能够发展创新“日本儒学”、神道和武


士道精神,并与西方文化综合为新日本民族文化精神,而台湾比


较而言则未能?详见他的《海洋文明与亚太文化的未来》,《哲


学杂志》第23期,1998年。


三、如朱镕基“新政”的金融体制改革,施行银行跨省区设行,仿照


美国联邦银行跨州大区体制;而政府行政改革,采“大经委,小


计委”模式,并试图创设“小政府,大社会”体制,实也参照日


“大通产省”体制构设。


四、方励之:《危机感下的责任.谈政治体制改革》(1986年9月27


日),实行全方位改革,第128页;《民主、改革、现代化》


1986年11月18日),全方位的现代化,第196页;“所谓全盘


西化的含义……就是全盘地、全方位的开放。”

喜欢Haisen2023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Haisen2023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