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荷塘月色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禅宗语录笔记

送交者: 湖叶[♂☆★声望品衔7★☆♂] 于 2023-08-25 23:27 已读 14973 次  

湖叶的个人频道

+关注

梁武帝问达摩大师:“如何是圣谛第一义?”摩云:“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摩云:“不识。”帝不契,达摩遂渡江至魏。帝后举问志公,志公云:“陛下还识此人否?”帝云:“不识。”志公云:“此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帝悔,遂遣使去请,志公云:“莫道陛下发使去取,阖国人去,他亦不回。” (碧岩录第一则)

第一义谛,相对于世俗谛而言。 最早源自吠陀时代的奥义书思想,将世间的道理称为世俗谛,超越世间的道理为胜义谛。 此道理为诸法中第一,故云第一义,真实故云真,为圣者所见,故云圣,为殊胜之妙义,故云胜义。 (这些属于大吹法螺。简单来讲所谓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超越电视剧剧情掌握了电视机原理,就可以称为神圣了)

我的读者估计知道我是赞同”无圣“的。 就如同所谓的纯能量,只存在于幻想小说内,世上也不会有什么得道高人。

但是,如果达摩是个虔诚的信徒,他大约无法否认释迦摩尼以及佛这个字眼的神圣性。 (如果你也是,肯定受不了呵佛骂祖,建议你就不要看下去了,何必自虐?) 那么应该另有所指。 例如廓然空寂,什么都没有,无俗也无圣。 或者俗即是圣,佛眼里都是佛。 诸如此类。

在这个语录或者说传说里梁武帝的佛学水平似乎不怎么样。 他不知道廓然,空寂,是佛家一个最要的意像。这就是个俗人,由他这样的帝王开创的佛教道场,包括如今那些生怕信徒不在金碧辉煌前低头的,都很俗气。

其实我也不认同空寂,但还不至于像他那样毫无感觉,搞不清重点,只纠结自己学不到葵花宝典,成不了圣。 我现在更喜欢道家”鱼在水中游,道生一,一生二,阴阳鱼,无处不在,就如水之与鱼“这个意像。 不过,无论哪个比喻或意像,严格说来,都是瞎猜。
剥洋葱剥出个空,只是电视画面,不是电视机原理,并不意味着一切皆空,全无意义,不值得,等等等等, 过分强调虚无未必是释迦摩尼的本意。 我记得他有十几个不答,大多都是所谓的终极问题。 他是不是在承认”不知为不知“呢?承认真得空的无的是关于终极的知识?还是在故作神秘,维持形象? 应该是前者吧。 佛家关心的不是真理或真相究竟是什么,而是如何离苦得乐,超脱烦恼,解粘去缚。

这听上去也许很不错。 但是,如果你对世界的解释不那么合理甚至逻辑不通,就急吼吼地去改造世界,真的合适吗? 如果不先想清楚自己所选的大胆猜想,某个主义是否能自圆其说,就兴致冲冲地去实践,去解决问题,是不是太毛糙了? 想当然地以为烦恼痛苦就是要不得的,极大丰富就一定很好,是不是太幼稚了? 就跟我儿子似的,只爱吃甜的,欣赏不了悲剧,只有崭新的才是好看的?

武帝在这里表现得即俗气又幼稚,拿不到秘笈,还听到个”无圣“,就问”我对面的你不就是人们嘴里的圣吗?“ 这明显就是个瞎子,达摩却还要死马当成活马医,飞了个俏媚眼,答道”不识“。 不是责怪武帝有眼不识泰山,这类解释太小看禅宗初祖了。

武帝无意间问了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对面是谁?是什么?该贴什么标签? 六祖也讨论过类似的问题:我(对面)有一物,无头无尾,无背无面,无名无字,你们认识吗? 有位没说'不识',又是佛,又是性地卖弄知识,被慧能否定了。因为答案已在问题里,都说了无名无字了。 名词之争是意义不大。但无论是心是物,这对面的真的非我吗?或者说,这对面的是外于我的吗?

 假于外求vs反求诸己。不久前刚讨论过。不再重复。 简而言之,我是偏向欣赏或品味人生的(对面之物在心之内),而不是什么改造或开拓外部世界。

这涉及我以前一再说的自我意识带来的两难问题。(审美赋予宇宙意义,但是见不到真我使人内心深处发狂)
我目前是倾向于只要认清对象化思维的优缺点就可以了,不必追求所谓的能所双泯。
除妄亦是妄,识妄即是真。
估计达摩不会同意。 他是提倡心如墙壁的。 但是,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只适合世外洞穴(嵩山少林),或者睡前死前。 何止”帝“不契,我现在对所谓一口吞尽众生,一即是多,牺牲一个耶稣就能赎信徒的原罪,另类的杠杆之类的逻辑,也是似信非信。

至于那位志公,抬出观音这种观念神来说事,其表现看似帝王身边常见的跳大神的巫师。 与深信自己的理论还付诸行动的达摩没法比,有点不值一提。 这节语录就暂时说到这里。

 ----------------------------------------------------------------------------------------------------------------

赵州示众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时有僧问:“既不在明白里,还护借个什么?”州云:“我亦不知。”僧云:“和尚既不知,为什么却道不在明白里?”州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碧岩录第二则)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出自三祖《信心铭》。 信心铭的重点,在我看来,是如何不爱顺境不憎逆境,顺逆都自在,丝毫不影响自己的信心,既不能遇逆就减损信心,又不能得顺就增添信心。 赵州为什么要借题发挥,扯到语言如何如何上呢?

大约当时他的身边有人死在了句下,听到个”洞然明白“,就拣择明白,以”明白“为顺,为证明,为得道。那就与信心铭背道而驰天地悬隔了。
但是,拣择还是不拣择,与心平不平等有关,与语言文字并不必然相关。一个文盲或不通任何语言的野孩子照样会挑食。
而所谓平等,本就平等,好比商场里的电视机,不会因为在播放仙侠片或宫斗片就卖得更贵,或播放农教片或昆虫世界就更贱价。 所以,不拣择本该不难,或者说不该那么容易被语言文字所惑,听了个”明白“”护惜“”不在“”不知“,就片面强调或拣择”明白“”护惜“”不在“”不知“。
慧能早就说过所谓"不立文字"四个字也是文字。赵州大约是被他身边这些牙尖嘴利之辈给逼急了,才片面强调语言的不是。
结果么,好像是白说了。还是有人来斗嘴。拣择无语言也是拣择,要挑他的错并不难。这种所谓的机锋,在我看来,还不如比一比各自大喝一声,看谁有真实的受用,谁更有信心, 而不是什么抬杠长学问。学问在佛家特别是禅门而言,是近乎无意义的积累,甚至是有害的所知障。就类似”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所以,当赵州说“你都这么明白了,从我这里问得了这么多了,就该礼拜我,谢谢我,退回去偷着乐”,就是一句讽刺,而那僧默认了,没有反击,大概是以为自己赢了。呵呵。我也常碰到以为自己赢了的。
惠能、南岳怀让、马祖道一、南泉普愿、赵州从谂, 也没有多少代,禅宗已经沦落至此。再到如今只有匾额上还有禅,实际都基本上改净土宗了。
《碧岩录》作为语录集,如果第一则有意反贴标签,第二则更反语言文字,那就如同道德经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还蛮有趣的。

--------------------------------------------------------------------------------------------------------------------------

马大师不安,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大师云:“日面佛,月面佛。”
(碧岩录第三则)

  按书包里的某经,日月的差别就是一个寿命特长一个寿命特短, 似乎马只是在自夸自己不在乎生命的长短。 这种解释小看大师了。

如果马祖道一只是个柯云路笔下的气功大师,所有不安甚至死侯都是装出来演出来的, 其实他就犹如爽文小说里的主角,只有爽没有虐, 只是表面上有日有月,实际是个纯阳体之类的得道高人。

那么也许符合许多俗气幼稚的梁武帝之类的人的期望, 但在我看来,实在是不怎么样,没什么稀奇的,换谁都做得到。
他们大多也很乐意玩这种扮猪吃老虎之类的梗
 我也会说漂亮话,诸如在佛眼里日月悲喜顺逆爽虐都是一样的,等等。 但是要我也仗着Superpower如何如何应该不难,像史铁生那样品味残废人生就比较难以想象了。 我希望马大师,如果名副其实,应该比我要强。

------------------------------------------------------------------------------------------------------------------------

德山到沩山,挟复子于法堂上,从东过西,从西过东,顾视云:“无无。”便出。 德山至门首却云:“也不得草草。”便具威仪,再入相见,沩山坐次,德山提起坐具云:“和尚。”沩山拟取拂子,德山便喝,拂袖而出。 德山背却法堂,著草鞋便行。沩山至晚问首座:“适来新到在什么处?”首座云:“当时背却法堂,著草鞋出去也。”沩山云:“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碧岩录第四则)
 
“复子”类似古代的随身手提行李。不知道德山的行李里有没有根棍棒。有也没派上用。估计沩山的法堂是有品味的,相当空旷,德山找不到可以棒砸的对象。  我不知道开创了棒喝风气的是不是这位德山。从这一则语录中可以看出,大喝一声要比临时去找佛尘之类的棒子快捷方便。 慧能等人的言下顿悟就更显得慢了。如果单纯就是争做快枪手,个个都是小李飞刀,意义何在? 
估计德山就算不是始作俑者,也不是那种有样学样以至于形同儿戏的。他之所以热衷棒喝,与他自己的开悟机缘有关。
但是,这种事是无法复制的。当初他手中被吹熄的火和沩山的拂子是一回事吗? 尤其是如果他比较怕黑,因而在那一刻在那烛火中投射了更多的自己,所以才会有那么深刻的体会。 这种体验沩山因为随手举一拂尘被喝止会得到多少?
有一种说法:禅家无多子,无非解粘去缚而已。 德山或其他人的棒喝似乎无可厚非。只是如果只知要设法解粘去缚,不知人们为什么会粘缚会投射会攀援(包括抱佛脚), 就意味着其实他并不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于是显得有点像个“冲头”,或者说没头没脑。热情有余,理智不足。
 不过,此人的风格好像一贯如此。我也很难说因为自性自足不假外求,就一定要表现得从容不迫。自信满满,行动力特强,也许也不错。 沩山显然拿他没辙,那几句评论,重点大概在“孤”上,大约是想说这么unique的角色你们就不要学了。 实际么,估计他白说了。棒喝之风大起,未必是什么好事。

-------------------------------------------------------------------------------------------------------------------------
雪峰示众云:“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抛向面前,漆桶不会,打鼓普请看。 (碧岩录第五则)
我也写过一个类似的比喻:一滴海。 如果不是譬喻是炫耀神通,卖弄所谓的境界,那么就显得有点没见过世面,大惊小怪了。 地球就犹如宇宙中的尘埃,是现代人普遍知道的常识。
 如果我们穿越到古代,对雪峰说,将来的人打开电视天眼通,拿起手机天耳通,飞机高铁神足通,机器翻译他心通, 他能领会吗?难领会的他算不算个没开过眼的漆桶呢?
既然都是所谓的祖师了,应该不至于这么容易增长傲慢心减损平等心。
而如果的确是个譬喻,那么大约说的就是“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  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  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  无即是有“
(出自《信心铭》)在我看来,这铭强调的就是平等, 无论修炼出了个什么,无论见到什么,都平等视之,其实本来也就那么回事,有什么好大惊小怪以至于要敲锣打鼓的?
包括无论是漆黑还是光明,都不过就是面前图像的无数可能中的一种而已。
另外,知道大未必大的,不一定知道小未必小。 大海从远处看不过就是一滴水。但是一滴水(放大了看)里面也有大海。 如果缘起性空意味着个体依赖于所有因缘这个集体,那么离开一个个个体,哪里来的集体? 这些因缘从哪里来?最精微最原始的因缘不是个体吗? 离开一个个个人谈论普罗大众只会给窃国大盗们以方便。 雪峰的表现太差,使我对继续写这个禅宗笔记的意愿大减。
--------------------------------------------------------------------------------------------------------------------------
云门垂语云:“十五日已前不问汝,十五日已后道将一句来。”自代云:“日日是好日。” (碧岩录第则) 所谓日日是好日,看似一句普通的鸡汤文。 什么若无闲事挂心头,都是好时节之类的。
无论阴晴圆缺都值得欣赏,如此浅显甚至有点俗烂的说教,为什么要在十五以后才能说得出来? (阴历十五是月圆日,比喻开悟,或顿悟自性自足)
 有人说,这一则说的类似法华经,佛在成佛前已是佛,十五日之前也是好日。也说得通,但我觉得还是流于理论说教了。
我想问题可能出在这个”好“字上。 如果日子并不好,有了闲事,甚至重大事故,觉悟就被动摇了? 如果真觉悟了,不该无所谓好坏,都一样(不会挂心头)吗?
实际上,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所谓好事是比坏事更容易挂心头的。 从逆境中崛起,其实挺普通的,常见。 所谓顺境,更容易动摇平常心。

如果仅就开悟或顿悟而言的话, 要注意:遇到好事可不是一件好事, 对此楞严经里已反复说了,谁以为得了证明成了神圣谁就出偏甚至入魔了。(这事套在毛身上似乎也成立。如果当初他没有用外王来自证内圣,只是做个反对党领袖,又或者能在巅峰时退休,也许真能成个类似完人的角色。)

不过我现在认为楞严经的作者并没有多少实战经验。 那五十阴魔的排列属于根据其理论搞的纸上谈兵。 如果有谁太当回事,可能会被实际遇到的搞得措手不及。 而如果有谁本就随便说说而已,与人辩论,或自己辨析时,并不认真,那么顶多也就是明白了道理, 当然,一般来说,理悟其实也就够了,没必要深入了,除非你要自虐,尝尝心理过山车的味道。 假设真有个大魔王,他最厉害的手段,可能就是先把你捧上天,再打入地。 具体会碰到的,我排列了可能也一样没多少参考价值,总之其特点就是出人意料或新奇。 怎么把新奇的看成平常的?更重要的,怎么真的宠辱不惊,而不只是说说而已?这才是重点。 回到这句”日日是好日“,是有以盲引盲的误导之嫌的,除非云门他就是想强调无论遇到什么日日都一样,其实无所谓好坏之分。
  ---------------------------------------------------------------------------------------------------------------------
僧问法眼:“慧超咨和尚,如何是佛?”法眼云:“汝是慧超。” (碧岩录第七则)
如何是佛?什么是佛?是个禅门常见的问题。
据说有这么一套问答: ”佛是什么?"(怎么才算是佛?) ”我可以告诉你,怕你不信。“(不敢承担。) ”你说我一定信“ ”直汝即是“(你就是佛。或者说,你只要信自己就是佛就可以了)
那么,这个问题实际就变成了”要怎么才能信自己就是佛呢“? 有时候在心理高潮中很容易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这是好事吗? 所以这未必是个好回答。主要要看来问的人是不是过分自卑,还是太容易狂妄了。
这就类似儒门答孝,也要因材施教,对有的人说”父母在不远游“,对另一些说”好男儿志在四方“。
慧超或许对这个佛的标签太过在意,所以法眼用一个他意料之外的回答提醒他,就如同慧超也不过就是个名称,并不代表他真的智慧超群。
我不可能知道任何人客观上到底怎么样。与其替古人担心,我们不如更关心自己主观上能从这些语录中得到什么启发。

客观上再美味的食物,还是要我们主观上能感受到,才有意义。 记得有一次我对某人说:佛这个字,对我来说,已经脏了(不只有铜臭味,还有一股高高在上的酸气), 如果是庄子穿越到现代,听了个佛字,大概也要去洗洗耳朵了。 这也不算个好回答,因为那人听了并不服气,完全没意识到我讽刺的其实不是佛,就是借佛抬高自己的人。

如果按慧能圆寂前的嘱咐,有人来问佛,我们该答佛的反面,例如众生,或者魔。 如果佛这个字已经飘渺高贵到了极点,我们该答个正好相反,常见的低贱的,例如路边的干屎。 在禅门语录里,的确经常有这么回答的。 但是太机械了,还是要看来问的人具体情况,临机处理比较好。

其实问对问题更重要。如何是佛,有什么重要?生活中真有人来问,我大概会懒得理会,随便怎么回答,例如:你问错人了,或者,关我屁事。
 --------------------------------------------------------------------------------------------------------------------------

翠岩夏末示众云:“一夏以来,为兄弟说话,看翠岩眉毛在么?”保福云:“作贼人心虚。”长庆云:“生也。”云门云:“关。” (碧岩录第八则)
 
 有个相声里有句台词:我不能马上告诉你,我马上告诉你,你印象不深。 卖关子的目的不在猜谜,不在某个标准答案,而在于让人亲身体验苦苦思索遍寻不着,然后一个契机之下恍然大悟的过程。

我极少卖关子,因为现在的人又有因特网,还有AI,要马上得到个自己能接受的解释太方便了,谁还会下这种功夫。
如果现在有人来问我,这帮兄弟在说什么黑话?我就直接告诉他: 我猜翠岩在卖弄他的长眉,因为当时大概有个传说讲经讲错了会眉毛不保。 保福说他做贼心虚,明明眉毛很长,慌什么?明贬实褒,表扬他说的都是从佛那里来的正宗,不是自己的野狐禅。 (不知道主张自性自足本有三藏的慧能听了自己的徒孙说出这种话,会是什么感想?) 长庆更会捧,说从佛那里偷来的只是种子,在翠岩这里得到了生长。 只有云门似乎不满意,嫌他们太多嘴了。不如shut up. (也许我猜错了,保福是真的在贬斥翠岩没有自己的觉悟只会拾人牙慧, 又或者是说,做贼偷别人才心虚,是自己的,就不该心虚。 而长庆的话接上去说,正因为是自己的,才能生长。 希望如此, 禅宗也许一蟹不如一蟹,但也不能太不堪了)
 -----------------------------------------------------------------------------------------------------------------------
僧问赵州:“如何是赵州?”州云:“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碧岩录第九则) 前面说过了,一般都问”如何是佛“,其实问得不好。 这僧问得好多了,你无法回答”关我何事“, 倒不是要说他能不着痕迹地拍马屁,情商如何如何之类的, 而是你既然要请教赵州,自然是承认赵州是有自己一套的。 不然的话,要问佛有佛经,要问禅有语录,问他干什么?

来人问:赵州大和尚,您是如何、怎么被称为赵州大和尚的?”
赵州回答:河北赵州城,因门而有,东西南北,到处都是。

这在我看来应该是个比喻,不是什么故意答非所问,把问者逼入痴呆的状态,从而学会卧轮的伎俩。 (稍微解释一下。禅宗顿悟不靠冥想或泯灭思想,反而是在思想交锋中更容易豁然开朗)

另外,这个比喻强调的不是平等。因为他没说南墙北墙都是墙、赵州晋州都是州。
他强调的是门,这个意象。

门,因空而可通达, 但不是什么脑袋空空没有想法,那或许适合别的宗派,但用在活泼的禅门就太违和了。 禅门的空,表现为多变。好比悟空七十变。如果不空,死守某个状态或所谓的境界,就变不了了。 例如,如果换个人问赵州同样的问题,他的答案可能就变了,或许是“条条大路通赵州”

人生就是个过程。道,须臾不可离也,东南西北中,无处不在,(土共的理想也是如此)。 黄花青竹,随时随地都有觉悟的机缘,(看透看穿就能如城门一样通达),只是人们有更烦心或他们认为更重要的事要操心。 太烦了,就躲进个所谓的空或无之中,以为这就是禅了。 这也许是印度禅,可不是中国禅。或者说中国禅曾经不是这样的。
---------------------------------------------------------------------------------------------------------------------
睦州问僧:“近离甚处?”僧便喝。州云:“老僧被汝一喝。”僧又喝。州云:“三喝四喝后作么生?”僧无语,州便打云:“这掠虚头汉。” (碧岩录第十则) 前面已经说过,即便是德山之类的始作俑者,一味地棒喝也没有他们自以为的那么理直气壮。 这种有样学样,自己不知道自己干什么的,就更不值得评价了。
 不过,睦州的应对不错。“近离甚处?”问得就蛮有意思的。
这不像是口语“从哪里来”,可能是故意用书面语代替口语,借此暗示出离识障烦恼,包括出离对棒喝之类表面形式的执着。
 (对于禅门来说,自性自足,所以不是少了什么,而是多了什么。不问修得了什么证明,而问摆脱了什么妄想或攀援?) 这位虚头八脑的僧人估计毫无头绪,又不甘心老实回答,就莫名其妙地大喝一声。 睦州就开始计数:(这是)第一喝,(就假设你喝得有理,然后呢,第二喝?) 这僧毫无察觉,很听话般地又喝一声。
.......
-----------------------------------------------------------------------------------------------------------------------
黄檗示众云:‘等诸人,尽是噇酒糟汉,恁么行脚,何处有今日?还知大唐国里无禅师么?’时有僧出示:‘只如诸方匡徒领众,又作么生?’檗云:‘不道无禅,只是无师。’(碧岩录第十一则) 按理说,在禅门,无论是师,还是禅这个名称,都没那么重要。 坛经: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既然皈依或依止的是自性,有个能帮忙的,在关键时刻提点的师父当然很好,没有也没关系。 唐朝太遥远了,无论黄檗是不是在黄婆卖瓜,还是连自己一起一棍打杀,都不太值得追究了。 反正现在早就无禅了。只有净土。如果有,估计也是着相禅。好比日本的枯山水。 (着了相的禅,已经走到禅的反面了,从棒喝到参话头,从行脚拜山头到只参“念佛是谁”,......) 
------------------------------------------------------------------------------------------------------------
僧问洞山:“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碧岩录第十二则)
我不认为这是为了截断百思想而故意答非所问。那种空后天念头以待先天智慧上身,属于萨满巫术,不是禅。死守、住于所谓的无念、一段孤明,延长念与念间的空白,也是偏执与着相,不是禅。
因此,我认为洞山是在打比方或举例子。他当时可能正在干活、称量胡麻,共三斤重。于是这个回答即是在说佛或觉就在当下,万事万物皆可为悟道机缘。也是在暗示,佛或麻只是个名称,麻是实物容易称量,佛或自性、不该只是个概念,那么如何量度? 有谁量过、实际仔细体会过每个当下有多长?
------------------------------------------------------------------------------------------------------------------

僧问巴陵:“如何是提婆宗?”巴陵云:“银碗里盛雪。” (碧岩录第十三则) 关于什么是所谓的提婆宗,众说纷纭。 马祖云:“凡有言句,是‘提婆宗’。“,似乎与禅家不立文字的主张一致。 慧能:不立文字四字也是文字。 如果来了一人,无论你问他什么,他都用沉默回答。 这种人其实常见。 问题是怎么凭此判断他是得道高人还是天生哑巴,又或者是在装深沉? 银碗里盛雪,白马入芦花。 表面看来都是白色,能说明它们都是一样的吗?甚至把他们归为一类? 无论这类是外道还是正宗。

在我看来,如果禅门真得在意正不正宗,那也够俗气的。 我对这些语录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最近开始在起点写一篇比较另类的网络小说。 https://www.qidian.com/chapter/1037934089/765363372/

这里也许只能不定期地来更新一下。
-----------------------------------------------------------------------------------------------------------------------
僧问云门:“如何是一代时教?”云门云:“对一说。” (碧岩录第十四则) “对”和“一”是矛盾的。 说者与听者,是一?是二?
教外别传的禅门不该搞这种弯弯绕。 直接回答:“关你什么事情?”就可以了。
贴主:湖叶于2023_09_20 21:04:29编辑
喜欢湖叶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湖叶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