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李一勤:延安知青吸烟回忆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勋衔13★★★♂] 于 2024-04-10 19:24 已读 2696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延安知青吸烟回忆




作者:李一勤



1969年初,北京知青到陕北插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男生们首先成果就是学会了吸烟。


贫困到极限的陕北,荒坡秃岭,山穷水尽,农民家徒四壁,缺食少衣,成年吃糠咽菜。奇怪的是,男人几乎无不吸烟成性,有些老婆婆们也烟袋不离手。吸烟对农民来讲,不仅是一种嗜好,更是一种“高消费”,生产队不种烟,老乡都穷到极限,他们如何维持这种消费习惯呢?


有光荣传统的陕北,所谓“自力更生”,说白了,其实就是“穷有穷的办法”。


陕北农民克服困难的办法数不胜数,其吸烟特色就值得大书特书。


本文专就陕北烟民的吸烟特色,及其对知青的影响,回忆如下:


吸烟与其他行为一样,有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吸烟的要素是烟具、烟袋、烟草、烟民。一穷二白的陕北老乡对这四项要素都有独具特色的“绝活”。


01


取火:搓木




上山劳动,农民休息时靠吸烟解乏。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小小火柴限量供应,每月每家只能买一盒,做饭、点灯都离不开。50支一盒的火柴几天就用完了。所以上山劳动时,尽管吸烟需要火柴,但没有人自带。


老乡自有办法。只见一位老乡从破袄中扯出一小撮棉花,拉扯几下,扯成棉絮状,放在膝头。再将一把老镢立在胸前、双脚夹住镢头,胸顶住镢把。再将另一把老镢用双手横抵在胸前的镢把上,用力上下推拉,让两个镢把快速摩擦。几分钟后,当镢把擦热时,把棉絮放在镢把上,低头鼓起腮帮用力一吹,棉絮冒出了火星和一丝白烟。老乡赶紧连续用力吹那棉絮,将氧气吹到冒白烟的火星。火星发出“滋啦滋啦”的声音,呼地一下,棉絮被点燃了。


接着,老乡将燃火的棉絮放在自家的烟锅上,猛吸烟嘴,于是着火棉絮将烟锅里的烟叶成功点燃。其它老乡接着一一凑上来,将自家的烟锅倒扣,二人同时猛吸,将火传递到另一烟锅上。经过一一对火。最后点燃了全部烟锅。


北京知青吸烟不用烟锅,也有取火的问题。知青多用火机点火,但火机需用的火石也限制供应。当年北京的购买政策是,以旧换新,凭被火机磨成极薄的火石片换购新的火石。聪明的知青应对的方法是,将新购的火石细心地剪成极薄的小片,冒充被磨薄的火石头,换购火石,带回陕北使用。


02


烟具:显示身份

作为要素的烟具,包括烟锅、烟袋等。烟锅又分为烟嘴、烟杆、烟锅头三部分。


烟嘴多为铁制,也有玻璃或琉璃的,最好的是玉石烟嘴,颜色以碧绿为主。它长约一寸,中间有一道细沟。但也有无烟嘴的烟锅,老乡直接吸吮烟管。那只是极贫穷农民的行为。


烟杆有竹木和硬木两种,陕北无竹,木质居多,硬杂木是做烟杆的好材料。木质也有粗细、长短、颜色、花纹的区别。竹质不如木质、细管不如粗管、短管不如长管。


烟锅头有铜质和铁质两种。当然铜比铁强、大比小强、光滑亮丽比粗糙无光强。但一般老乡多用铁烟锅。


烟嘴、烟杆、烟锅三者质量的组合,构成品位的高低。农民一掏出烟锅子,烟嘴,烟杆、烟锅头三样东西一亮相,立马将抽烟人的身份及经济地位尽显无疑。有好烟嘴,好烟杆,好锅头的老乡露出的是傲气,而劣质烟嘴,小烟杆,铁烟锅头的老乡则面有愧色,自觉矮了半头。在亮出家伙的瞬间,农民的眼神就大不一样了。


其次是烟袋。烟袋是烟的包装物。如同香烟的烟盒,不可或缺。烟袋有皮的、布的、大的、小的、素的、花的。烟袋的优劣,除有布质与皮质之外,还表现烟袋的图案上。妻子往往精心缝制各种精美的图案,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品。老公吸烟时往往把袋口用绳子拉紧,烟袋吊在烟锅上。漂亮的绣工和图案让老公很有面子。落魄者往往烟袋破旧不堪,甚至脏不忍睹。


当年农民之间的吃喝方式基本相同,服装鞋帽只有新旧之分,质量区别不大。唯一可以炫耀自己的就是随身携带烟具的不同了。


受到下放干部的影响,青年农民不再对烟锅感兴趣。但又没有买香烟的经济实力,于是创造了自制卷烟的方法。他们出行只带烟袋。烟袋内有数张长约3寸,宽约1寸的纸条。想吸烟时,将纸条取出,在横向三分之一处折成90度,然后将烟叶碎末倒在纸上的折起处。两边各留约半寸的空白。然后将窄边向宽边卷,将烟叶紧紧包在里面。包好后,将一端无烟处捻成细绳状,另一端无烟处则捏平,使其卷成喇叭状。吸烟时,撕掉细绳部分。将扁平一端放在嘴上,在另一端点火,由于烟嘴一端并无烟叶,所以抽到最后,并无浪费,基本将烟叶末燃烧殆尽。


作为知识青年,抽香烟缺乏经济支持,在农民的指导下,凭借善于学习的优势,很快掌握了这种卷烟术,并为这种卷烟方式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卷大炮”。


“卷大炮”迅速在全国普及,回京时,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烟品专柜里,竟然发现出售一种专用的卷烟纸。那是一种白色半透明的专业烟纸做成的小本子。纸约一寸宽,长约三寸,50张一本,纸的一端用红色的固体胶水将从侧面封住。记得是3分钱一本。我曾买了一些带回延安,除卷烟外,还作为读书的书签和卡片使用,十分方便。
后来到新疆出差,当地人都吸一种土产的“莫合烟”。其烟末为细粒状的颗粒。吸的方法,居然也是卷大炮式。其卷烟方法与陕北不同。他们是先把纸卷成空心的锥形,然后把细粒状的烟末倒进去,再封上口。其样式与陕北一样。


03


烟叶:选择和交易

陕北农民一般自己不种烟草。不知是不让种还是不会种植。多数人还是到集市上买烟叶。


地头休息时,买到好烟叶的人乐于将自己的烟叶主动给他人展示。这时,尽管烟具质量品种不同,有优质烟叶的人才是笑到最后的胜利者,烟质高低才是硬道理,其他要素都是花架子而已。
据说,有的老乡会将买来的烟叶喷上酒,以增加烟草的香度,这就有点加工香烟的感觉了。


到集市上买烟叶,会看到半尺宽、一尺多长的整张金黄色的烟叶片,摞起来,打着捆摆放在蹲于集市马路两侧的摊主面前。欲买者问好价格后,先捏下一小块烟叶,揉碎放入自家的烟锅中,点燃后轻轻吸入口中,闭上眼细细品尝,品味着烟叶的优劣。待吐出废烟后,方睁眼与卖烟者讨价还价。


商议价格时,为了不让周围的人知道,往往采取暗中协商的方式。


此时,只见买卖双方右手相握,袖口将双手盖住。卖方用手指按对方的手指关节。手指关节的不同部位表示价格的数字。买方脸上则以摇头点头表示着对价格的态度。不同意时反过来用手指按对方的手,提出自己要求的价格。看对方的表情是否愿意。不愿意再在不同关节上按出新的数字。经过手指的反复按动,双方点头成交。外人只能看到他们只是无声地摇头和点头。具体成交价格他人不会知道。


04


吸烟者

吸烟损害健康,为什么知青都迷恋它呢?开始的理由是“防蛇咬”,其实地里的蛇不多。究其最初的原因,还是刚到农村时的消极情绪。“四离开”(离开城市、学校、家长、亲友)导致了知青情绪的极端低沉,到了“广阔天地”里,没人管了,放纵了自己。


知青自嘲,编了一套调侃吸烟好处的歌谣。内容是“抽根烟,解心烦;解馋、解懒、解腰酸。解麻木、解疼痛、遇事还能解困难;早上一根烟,清痰、晚上一根烟,催眠;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这些“好处”为吸烟者提供了自我安慰的“理由”。


除了十大好处,还有一个好处,是烟的交际功能。一支烟,替代了所有的待客方法。到老乡家串门,没人像城里人那样倒水让座招呼。老乡只是把一个装着碎烟叶的小笸箩从炕里往你面前一推,即表示欢迎了。来者直接掏出烟锅,装上烟笸箩里的烟叶,表示接受了主人家的好意。年青来者一般不带也没有烟锅,主人家则放上几张小纸条,让你卷烟用。会不会卷,卷得好不好,就看你的本事了。卷得了,卷得好,无形中拉近了与老乡的距离。


老乡进城办事,是带香烟的。尽管他们不抽香烟,出门仍要随身带上,专门给遇到的熟人递上一支纸烟。穷家富路,农民懂得递纸烟是出门的礼节。


知青赶集进城时,遇到陌生的知青,想搭话时,最佳的接近方法就是手拿一支烟,主动接近对方,以“借个火”为见面的由头。点完烟,顺便问一下是哪个学校的。尽管来自不同学校,对于千里之外的北京知青来讲,大家都觉得离得很近,再聊出有相互认识的人,就觉得亲了。俗话说:人生有“四大喜事”,“他乡遇故知”即是其一。虽然互不认识,但知青只要凑上去,聊着聊着,就能找到彼此都认识的“故知”,其喜悦心情,久久难忘。


05


建立规矩意识

规则是做任何事都要共同遵守的原则。做任何事情除了基本要素的“硬件”外,最关键的就是其“软件”部分,即“规则”。如下棋,除棋盘、棋子、棋手外,规则就是最重要的。不懂规则,下不成棋。


知青交际中,吸烟也形成自己的规矩。


一敬烟。在没有过滤嘴的时代,敬烟不宜动手,将烟卷拿出来直接递给对方,而是撕开烟盒顶部的一部分,然后拍击另一部分。将烟卷拍出数支,然后将烟盒递向对方,请对方自行抽出一支。如果烟盒内烟卷不多,则将烟盒口朝下,甩几下,使烟盒口露出几支烟,让对方自己抽出烟来。接烟者,需将位置最高的烟卷按回去,抽出较低的烟来。如果把最高的烟抽出,则显示无知与不敬。


让对方自行抽出烟卷,是为了讲卫生,烟卷没有被他人沾过。如果是过滤嘴香烟,可以单支相递,但需将带过滤嘴的部分朝向对方,也是表明没有沾过。如果拿反,也是显示无知与不敬。


二点烟。需将点燃的火柴首先点对方的烟,不可先点燃自己的烟。如果多人,则先点最尊贵的客人的烟,然后再点其他人。婚礼等轮流点烟的场合,点完一个人的烟后,火灭掉,再重新点火,给第二个客人点烟。点烟时,火柴举得不要过高,以免熏到对方眉眼。


三是接烟。如是递单支烟,应伸出双手接烟,以示恭敬。接烟时应道谢。如有更尊贵的朋友,则应相让,请更尊贵或年长的人先接烟。不可随意。


四是吸烟。吸烟时,不可将烟气吐在别人面前,不可有吐烟圈等不良行为。更不可对着女性喷吐烟气。烟灰应放在烟灰缸内,不得乱弹。


五是灭烟。吸完烟,需将烟蒂灭掉,置放在烟灰缸中。不得随意到处遗弃。


不懂吸烟的门道,不尊重大家约定俗成的吸烟规矩,大家看在眼里,尽管不说,也会对你的粗俗行为鄙视和不满。给人留下坏的印象。


结束语

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在农村使用烟锅的人几乎绝迹。老一代用烟锅的人都渐渐离去,新一代烟民逐渐减少,吸烟会损害健康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知青们随着年龄的增大,多数人走上戒烟的道路。


知青当农民已成为远去的历史,卷入烟民大军,损害了自己的健康,有些知青过早地离开了世界。但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对知青了解社会,认识农民,培养按规矩办事的自觉意识,应当承认,还是有它的积极作用的。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