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会文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高花阁珍藏七件宋元书画面世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1-10-20 22:40 已读 1345 次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高花阁鉴存——谢稚柳陈佩秋伉俪纪念专辑》计有宋元书画七件,包括(传)郭忠恕《避暑宫图》、(传)马远《松下弹琴图》、赵孟頫《竹石图》、马远《松泉高士图》、赵雍《寒林图》、佚名《秋林牧童图》、(传)王冕《梅松竹石图》,或有重要出版著录,或参加过重要展览。


其中(传)郭忠恕《避暑宫图》是古代界画的重要传世作品,是两位艺术家对古代书画研究历程的见证,曾经两次出版于《上海博物馆藏画》。


享有“当代赵管”之誉


谢稚柳陈佩秋伉俪的书画鉴藏与艺术实践


谢稚柳陈佩秋伉俪是当代著名画家、鉴定家与收藏家,有“当代赵管”之美誉。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以字行,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苦篁斋等。谢稚柳先生初学陈洪绶,后随张大千赴敦煌研究壁画,归来后为之一变,画风高古,为 20 世纪画坛巨匠。


谢稚柳先生精于鉴赏与研究,上海博物馆成立后的大量古代书画均经其鉴定入藏,包括王羲之《上虞帖》、徐熙《雪竹图》、王晋卿《烟江叠嶂图》等名作。


1960和1980年代,谢稚柳先生两次参与了全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著有《鉴余杂稿》、《敦煌石室记》等研究文集,为古代书画、敦煌石窟的鉴定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佩秋(1923-2020),字健碧,斋号高花阁、秋兰室、截玉轩,河南南阳人。陈佩秋先生早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绘画出入古今,被称为卧枕宋元、融汇中西,开创了墨彩结合的中国画新风。


陈佩秋先生潜心研究、鉴定传世早期经典绘画,如阎立本《步辇图》、董源《潇湘图》等,口述有《名画说疑》,出版后轰动学界。《宋画全集》出版后,他又倾力于宋画的研究与鉴定,去世之前还在准备将鉴定意见结集出版。


陈佩秋先生在绘事之余,还精于鉴藏,2008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截玉轩藏宋元明清法帖墨迹》。


高花阁珍藏宋元书画重磅面世


《避暑宫图》领衔,出版于《上海博物馆藏画》


此批《高花阁鉴存——谢稚柳陈佩秋伉俪纪念专辑》中高花阁藏宋元书画七件,陈佩秋先生珍若拱璧,或题裱边,或钤藏印,或经谢稚柳先生题签、题诗堂。



郭忠恕(传)《避暑宫图》


郭忠恕(传)《避暑宫图》,立轴,设色绢本,174×102cm,计16平尺之巨。钤有八方鉴藏印。据郑重《谢稚柳系年录》记载“(一九四八年戊子三十九岁)鉴定陈佩秋藏郭忠恕《避暑宫殿图》为真迹。”可知早在民国年间,《避暑宫图》即为陈佩秋先生收藏。


新中国成立后,此作入存上海博物馆,195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入《中国博物馆藏画·上海博物馆藏画》第五图,当时被定名为《宋·佚名·溪山楼观图》,1996年退还陈佩秋先生。200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古画粹编一·五代郭忠恕避暑宫图》。


1959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画》评价此画为传世宋画中稀有的杰作:“此图山水树木,空灵朴茂,界画楼台,细密繁复,这样描绘建筑物的宏伟局面,显然出于宋代高手,为现时传世的宋画中所稀有的杰作。”


1979年,谢稚柳撰写《上海博物馆藏画读后记》,专门解读了《避暑宫图》:“我要特别提出的,是第五图宋无款《溪山楼观图》,此图清方浚颐的《梦园书画录》说它是唐王维的画笔,这显然是把它的年份提得远了一些,但它也不会距离唐代过远,至少是北宋初期的画笔。元王振鹏的嫡派李容瑾的《汉苑图》,在形体上完全脱胎于这一图。同时的夏永,也属于这一派。第二十七图元人《广寒宫图》,是元代初期的作品,画风与王振鹏最相近。这几位元代的杰出的画家,风格均不脱第五图的范畴,就隋唐的画壁上的界画来看,第五图已是新兴的流派,指出了从唐以后到元代界画的‘源’与‘流’。至明代的界画,又是承接南宋的衣钵,与这一派已是大异其趣了。”



马远(传)《松下弹琴图》


马远(传)《松下弹琴图》,立轴,设色绢本,166.5×99cm,计15平尺。谢稚柳先生题诗塘并题签条,钤有十二方鉴藏印。《松下弹琴图》为典型的马远画风,绘有山石、劲松、高士,或为“伯牙鼓琴”之典故。松针描摹极为细致,用笔谨严,繁而不乱。树叶为夹叶,以双钩填色法绘就。山石的质感用斧劈皴表现,极有质感。兼之尺幅巨大,留存至今,至为难得。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描述过马远的构图特点:“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景也。”此图《松下弹琴图》与前人所论相合,构图尽显横斜之态,生趣盎然。《松下弹琴图》本幅之上,有谢稚柳先生所题诗塘:“南宋马远松下弹琴图。”



王冕(传) 《梅松竹石图》


王冕(传)《梅松竹石图》,立轴,水墨绢本,171.7×86cm。谢稚柳题裱边并题签条。钤有五方鉴藏印。谢稚柳先生认为此作是王冕传世的唯一松竹湖石题材:“传世之作无非横斜疏影,惟此松竹湖石为世所仅见。”


画面右方古树盘根错节,挺拔苍劲,不见其枝干,而于上方以墨渲染出松针叶丛,透露凌冽萧瑟之感。古树旁为一巨石,形如人耳,嶙峋奇峭。梅、竹为其掩映于后,浓淡墨笔画竹,唯见其叶。以笔锋画梅枝,不欹不曲,甚为挺拔,有坚韧之态。画梅用墨浓淡相宜,清润洒脱,生气盎然。



佚名《秋林牧童图》


佚名《秋林牧童图》,立轴,设色绢本,88×49cm。陈佩秋题签并题裱边。钤有十二方鉴藏印。1926年,有正书局出版的《中国名画》第三十四集就收录了《秋林牧童图》。根据陈佩秋先生所题裱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傅申先生到上海曾见到此作,“开轴即呼南宋”。


宋画中对于儿童的描绘应为历代中最为丰富者,出现了诸多擅画儿童的画家,儿童画这种题材趋向专门化,甚至出现了长于画某种题材的专门画家。《秋林牧童图》绘两小儿于田野间坡石处嬉戏玩耍的场景,画面右下部两只正觅食于田间的山羊增添了田园幽静的气氛。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