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西四包子还是那个味儿

送交者: 冷猫居士[♂★★猫帅★★♂] 于 2021-09-02 9:30 已读 479 次  

冷猫居士的个人频道

+关注
西四包子还是那个味儿

四九城

公众号:四九城| 微博:北京-四九城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文:惟我独尊




前些日子,奔来趟北京顺天府,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久违的老北京的西四包子。




下午时分,就到了顺天府,四点半下午头锅开张,不到三点便坐了二十多人,自己写号,单等服务员出来交钱。临到开卖,已经拥排了五六十人。




早已坐在窗口的老几位,便开着大嗓门聊天,说着北京的房价儿,侃着老西四包子的铺面,聊着出门前对孙子说,下了学,爷爷给你带回好包子吃。










在这里排队买包子的。大多是买走回家享用,或是先吃几个,剩下的带回去。因为每个人只买半斤。




在堂食的几位,嘬着包子的汤汁,品着包子的馅儿,说着心里的包子的味道。


我手里端着半斤包子,找了个地儿。端详着,脑子又回到了西四十字路口。




咬了第一口,我便再也没有下筷子,那味道像是时空穿梭般的回到了七、八十年代,铺面里的锅盖揭锅的一刻,回到眼前,仿佛没有一丝的改变。还是那白白的蒸汽。还是那任凭用语言和文字描述不清的揭锅的第一缕味道。




我的眼圈有些湿润了……












三个有。我终于没有再吃,留下这美好的回忆和永存的味道。况且,我清楚,再吃下去,那时空穿梭般的味儿,便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记住你了,便不会忘记。




那永远的西四包子特有的揭锅第一味。




您对西四包子有什么样的回忆或者您觉得现在的包子味道怎么样都可以给我们留言。




西四包子铺的历史




“二两包子、一碗炒肝”,曾经开在西四路口把角处的包子铺是很多老北京人的儿时记忆。







豆汁焦圈,包子炒肝,总挂着那么一段故事。这故事可不是什么传说,也不是什么励志鸡汤,就是咱们每个人心里的那段故事。一个味道一片心,一个故事一段情。这包子铺也连着咱世世代代的情。




二友居包子铺,也叫西四包子铺,历史悠久,估计得追溯到老祖宗那会儿了。开业于清末民初,是一个叫常二有的宫廷御厨创办的,做的就是天津包子。宫廷御厨,告老还乡,一辈子都奉献给皇上了,也无儿无女,无依无靠。这手艺自然是差不了了,于是,就跟西四一十字路口开了这么家小门脸儿维持生活。手艺好自然客人也就多了,于是就招了俩伙计,一个能说会道干跑堂,一个干活麻利,擅长做北京风味炒肝。慢慢的,这小店也就以包子和炒肝著名了。










“二友居”一直经营到解放后1956年公私合营,成为国营买卖。“文革”期间,“二友”被当四旧破除,“二友居”从此改名“西四包子铺”。不管叫什么名字,也不管管理者换成了谁,多少年,这家包子铺的工艺一直没丢,包子皮薄馅嫩、汁多味鲜的特点没变,所以直到现在仍经常出现“吃饭排长队,假日挤不动”的场景,还有来人搬迁后,从顺义跑到西四“吃包子”。



老人给小店起了个名儿,二友。一是和他名字谐音,二呢,也是希望百年之后,这哥俩儿能把这小店齐心协力的传承下去。这哥俩儿也真是地道,老人自从把这店留给他们俩之后,俩人还真是齐心协力的做好这么个事儿,也不闹着分家,嘿,您别说,可比咱现在的好多人地道多了。这包子味儿没的说,皮儿薄馅儿嫩,汁儿多味儿鲜,就算是文革那会儿除了四旧改了名儿,换了老板装了修,这味儿还是没变。







我不知道明末清初那会儿这包子是什么味儿,不过我坚信着这味儿它就没变过。您要非问我为什么,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理儿。有人说咱中国人啥也不信,我真不服气,咱中国人一直以来坚持的那些理儿,干的那些事儿,说明咱敬畏咱老祖宗。这包子的味儿是从老祖宗那来的,这人可以不是那人,但这味儿还得是这味儿,老祖宗留下的好玩意儿,咱就得留着,还得传下去。

喜欢冷猫居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