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家居百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说老广在吃上有一套,没人有意见吧。

送交者: 花名雞仔[♂★★★★8008★★★★♂] 于 2021-08-08 5:19 已读 320 次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关注

说老广在吃上有一套,没人有意见吧。


无论是堂上酒席,还是街边小摊,广东人都能吃出“前菜主菜汤品甜点”的全套感来。


更有意思的是,那道你以为只是“锦上添花、如果没有也无伤大雅”的小甜品,广东人也丝毫不懈怠。甚至,用上了“炖熬煮”等诸般伺候老火靓汤的绝密大法,各家使各家的绝招,最后以广府、潮汕两大门派平分江湖。


只不过,这“甜品”二字听起来总不够老广,地道的说法叫“糖水”,简单而俗常,更符合广东人的性格。要知道这广东人的糖水,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不会像一碟“摆盘大过内涵”的高档甜点。


它或许是家里阿婆熬给过几代人吃的方子;也或许,是沿街几十年的糖水铺三块五块一碗卖给老街坊的食物;更可能是一个广东人从童年、恋爱,到成家,再到有下一代的全程陪伴。



说“冇糖水,不广东”,一点也不夸张。


如果你以字面意思去理解广东的糖水,那可就太“单纯”了。


广东的糖水是甜品的总称,有稀有稠、可饮可食,无论口感、滋味,其层次感、跨越度都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糖水的品种多达300多道,更别说各地各家还有不同风味上的差别。


传统的“二沙三糊”是基本:红豆沙、绿豆沙,芝麻糊、杏仁糊、核桃糊。和所有菜系的基本款一样,这几道看似简单的糖水单品,往往最能见真章。


[iframe]"[/iframe]

地道的广式红豆沙里会下陈皮,绿豆沙则要与海带和臭草相配,既为佐味,也是食性间的平衡哲学。对于吃惯了老味道的广东人,一碗没有臭草味的绿豆沙,就像没有灵魂一样。


春季焖雪梨,夏季煮马蹄,秋季炖银耳,冬季吃汤圆。


连糖水都要吃出四季时令的差别来,这种事,大概也只有对吃一点都含糊不得的广东人才干得出来。


四季糖水,其食材的搭配源自广东人讲究药食同源、不时不食的“执念”,“夏秋去暑燥,冬春防寒凉”。冬时用生姜、桂圆等散寒温里,一到暑气逼人的盛夏,就得拿出诸如马蹄、竹蔗、茅根之类,一解暑热之气。


糖水王国的另外一层维度,与地域物产有关。


不同的物产,增加了广东糖水的丰富度。比如自古以来就是制糖中心的潮汕地区,其糖水的风味更突显“甜味”,因而也被称为“潮汕甜汤”;再比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长久以来有养殖水牛的传统,出产的浓郁醇厚的水牛奶,也让这一带出现诸如顺德双皮奶、沙湾姜撞奶、大良凤凰奶糊等糖水界的绝佳奶制品。


另外,岭南地区品种繁多、产量丰富的水果遇上广东人的糖水,更是描绘了一张水果系糖水图鉴,芒果、椰汁、荔枝、柚子、木瓜……统统可以拿来入药,不对,入糖水!



小时候看TVB剧,看与广东同根同源的香港,镜头里常会出现这样一幕:警组老大拎着一袋糖水给加班的组员吃,一组人开开心心、齐齐整整,边吃糖水边聊案情。


糖水,对广东人来说,似乎早就超过食物本身的意义,变成一种生活。


吃完饭,得出门和街坊吃个糖水聊聊天;谈恋爱时先约个糖水铺,在浪漫感与烟火气之间,氛围拿捏得刚刚好……或许,对于其他地方,甜品确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但对于广东人,糖水是“必需品”,它从未跳出生活本身。


广东人啊,怕就是糖水做的。


汪曾祺写过一篇《炸弹和冰糖莲子》,后来情节被用在了电影《无问西东》里。


汪老回忆,在西南联大时,有“跑警报”的说法。那时候,日本飞机三天两头轰炸,一有警报,同学们就都从校舍跑到野地里去。但有一位郑姓的广东同学,经常不跑警报,他干什么呢?他留下来煮冰糖莲子。


“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中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广东人有多爱糖水,直接上街也能看出几分。


在广州老城区越秀,有一条几十年的糖水街——文明路,数十间糖水老铺开在传统骑楼老街,装修或不起眼,却永远门庭若市。百花、玫瑰、明记,即便相距不远,但因各家有各家的风味绝招,几十年来各自相安无事、生意兴隆。


还有更多藏在社区里的糖水铺、穿梭在街巷间的糖水推车……正是这一碗碗带着些许古早味的糖水,慰藉着一代代老广们的身体与灵魂。


每一个离家的广东仔,回到广东,总要续上一碗当地的糖水。


那或是家人煲的,带着“婆婆妈妈”的味道;或是来自那些吃惯了的街头小铺,是从儿时就习惯的配方。只要喝上一碗,身体就好像知道“回家了”。


前阵子广东疫情期间,有个暖心的小故事让人印象深刻:有市民点了30份冰镇绿豆沙给检测点的工作人员。



这是弥漫在广东糖水里,深入人心的人情味。


听过一个传闻,讲一间广州的糖水铺,开了几十年只涨了一块五毛钱。别人问老板,为什么不涨价?老板说,“不舍得啊,感觉对不起街坊”。


但事实上,跟着物价涨幅调节售卖价格,实在也已是良心买卖。


然而,对于一间几十年开在一个地方的小店,或许,它的存在,已经不仅仅只是买卖。


一买一卖之间,一来一往之间,一碗糖水的背后,包含了几十年的人情,是人与人从陌生到熟悉,从犹疑到信任的转变。


当今社会,一家广式甜品店并不难找。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随便逛一家商场,或者更简单,动动手指打开一个外卖App,就能吃到几家卖广式甜品的。但即便味道也还不赖,与广东当地的糖水铺相比,却还是会感觉少了一点什么。好像糖水离开广东,就不可避免少了一点鲜活的、恒久的、灵魂的东西。


或是潮湿氤氲的南方气候;或是热络扰攘的街巷烟火;更或是这种种背后,每一个好好生活、又重情重义的广东人。

坛主:sky9于2021_08_08 7:27:07编辑

喜欢花名雞仔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