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追忆泸州“活字典”罗汉场,一处应该保留,却最终消失的古镇

送交者: 桂花酒[♂★★★和气生财★★★♂] 于 2024-03-05 10:40 已读 3231 次 2赞  

桂花酒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4-03-04 17:50      发布于:四川省

江阳沽酒客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以及安中老书法作品、已故泸州叙永籍摄影师马健先生拍摄表示感谢。最新码头遗址的照片是2023年夏天本文作者江阳沽酒客前往现场拍摄的。


朋友,你晓得泸州有一个叫罗汉场的地方吗?当然也可以叫罗汉镇。现在这个地方依然在,那么为什么又说它消失了呢?听我给你细细道来。



泸州这座山水环绕的城市,因为两江交汇而一度水运繁荣,也造就了泸州千年的码头文化和水运商贸经济,泸州这个地方虽然地处四川之南,如今只是四线城市,它可从古至今都不是穷乡僻壤,更不是没有见识的地方。



因为水运刚需的年代,它通江达海,上到成都下到重庆,可以说泸州起到了一种桥梁链接的功能,无论是蜀地的省府还是巴国的渝州,泸州都紧随其后,一直没有停止过畅通和发展。


唐朝的时候,泸州有一个水路码头,因为明朝修建了罗汉寺在这里而得名罗汉场。只要在川江流域能形成码头的地方,必然的结果就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带来了很多生机,也让很多人在这里聚居繁衍生息,最终从小码头变成了大场镇,久而久之,泸州罗汉场就成为川江上游知名的场镇。


罗汉场因为罗汉寺而得名,可惜罗汉寺的名气和香火虽然大而鼎盛,却没有躲过“回禄之灾”。


明末清朝,如同无法摆脱大明王朝灭亡的命运,罗汉寺也没有庇佑自己万古长存,一场大火把它毁于一旦。



而关于罗汉寺的来历,老一辈人曾经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说明朝时,此地岩头有一株大黄桷树,名叫黄桷岩,岩下是拴船石,就是这里最早的码头。嘉靖年,峨眉山和尚背来罗汉化缘,在此筑寺,取名罗汉寺,那时候此地叫保安村,清朝后才叫罗汉寺场,后来特殊年月又叫工农场,最后还是恢复旧名:罗汉场。



很有意思的是,罗汉寺虽然没有保留,罗汉场的地名却最终得以保留。清朝胤禛当了皇帝,就是雍正,四川分巡永宁道安察司(地方省和府、州之间的高级行政长官)刘嵩龄依照顺治十五年(1658年)泸州三里300余户的地区分布,将入川移民派分泸南各地,十大乡按移民原籍、族群、人际、土地多少、村落布局、道路、水路状况划定了一个乡界,成为地方上以域为单元的行政区划。就是泸州后来的十大乡。这其中有一个叫“里仁乡”,但是罗汉场却并不是里仁乡的属地。



当年的里仁乡位于泸州境东北,除北有山外,境内皆为平原,出入不如其他乡,于是地保、乡绅上报永宁道台,要求择罗汉飞地为仁里口岸,以保乡党人流、物流之便。


根据老一辈回忆,当地流传的说法,那个时候里仁乡为争罗汉场这块地,从雍正初年起一直为之奔走,打点近三年,方把道台刘嵩龄说动,在雍正七年重划泸州十大乡界,罗汉场这方宝地划归里仁乡。那时候还有一首颇具嘲讽的民谣,是这样唱的:“里仁乡,死赖皮,把罗汉当金盆。地保年年跑衙门,商贾绅良拉关系。弄得道台无办法,划给里仁当大爷。罗汉场,身价高,水陆码头叫得昂。坐享三乡(安贤、崇义、里仁)得风水。罗汉寺中忙烧香……”



但不管怎么说,里仁乡拥有了罗汉场,的确拥有了一块川江码头宝地。


根据明《永乐大典》引宋《江阳谱》文,唐为泸州37乡、宋为67个草市之一、元为八大乡、明为八乡八里三十四都之地,清雍正七年为里仁乡飞地,乾隆、嘉庆时为罗汉寺场。



到了清末、民国再到1950年11月区划中的全县18区、198个乡、823个村落,再到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市,1992年10月建罗汉镇,1996年7月划归泸州市龙马潭区,罗汉地名从未变更过。



我们以清雍正七年,即公元1729年,泸州境内划为十大乡,按每乡境内均有水路相通的原则,将位于长江岸的罗汉寺场,连同罗汉寺水码头一并划归里仁乡算起,罗汉寺场、罗汉乡、罗汉镇,到如今罗汉街道,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已有295年的历史。


而它古朴的老街相貌却在几年前逐步消失,如今就剩下罗汉渡口码头还有那么一点感觉,这里的拙溪,恐怕很多人更找不到了。



不说太久远,民国时期,罗汉场这个地方依然非常闹热,当时的特兴、兆雅、杨九、奎丰、石洞、安宁、泰安、中兴、黄舣、分水岭、尧坝、蓝田、沙湾、小市的商户二五八场必来,而泸州城、纳溪、江安,下水的朱沱、松溉、江津各码头也四时八节来拜码头。罗汉寺场比里仁乡早,23兵工厂迁来后,罗汉场成了小泸州,党政军警、地方商会、袍哥大爷、士绅名人成为常客,场也因此繁荣起来。



可惜,如今的罗汉场老街却无法看到当初的模样了,不知道它以后会不会有被重新复苏或者打造成古镇的可能,不过,老罗汉场人都多数离开了,那种人文气息又如何恢复呢?这恐怕是地方古镇最难解决的问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喜欢桂花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