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西藏路旁的白色帐篷,为何不能进?当地人:进去想出来就难了

送交者: yanziaz[♀★★★★声望勋衔18★★★★♀] 于 2022-06-07 8:44 已读 1932 次  

yanziaz的个人频道

+关注
西藏路旁的白色帐篷,为何不能进?当地人:进去想出来就难了 

自古以来出门游历玩耍便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南宋僧人在清明之后趁着微风细雨,拄着拐杖,漫步春游,留下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样的名句。诗人将春天的勃勃生机娓娓道来,展现出其内心无限的喜悦惬意之情。



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出游的地点选择也不再受到交通上的限制,一些昔日罕有人至的地方也渐渐地受到各地游客的关注。无论是选择火车还是飞机,都能够在合适的时间欣赏到合适的美景。


西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渐渐进入人们的旅行计划中的。人们在电视上常常能够看到高原被冰雪覆盖,一望无际的美景,被那种纯洁安宁的神圣环境所震撼,因而产生了想要去一探究竟的想法。


同时,藏族地区特有的一些风俗文化也让人心生好奇,看到他们恣意潇洒地在马上驰骋,放牧牛羊,扎帐篷的场景,让人十分想要亲身体验一番。然而,作为游客却被告诫:西藏路旁的白色帐篷可不能随便进去,当地人说了,进去过后想要再出来可就难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据当地人所言,西藏路边出现的这些白色帐篷实际上和当地牧民的生活习惯有着极大的关系,也是自古以来在藏区留下的风俗文化。由于藏区特定的草原环境导致藏民们大多以放牧牛羊为生,他们大多一生居无定所。不像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原人,他们没有固定休息的房子,只能随着草地的长势和季节迁移。正因如此,牧民们彼此之间的联系较少,受到通信条件的限制,连打个电话也有没信号的风险。


加上生存条件恶劣,很多新生儿在出生后甚至没喘上两口气,就早夭了,尤其是女婴。考虑到后代的延续和子女们的婚嫁,一种习俗诞生了。在这里生活的女性一旦年满14岁,父母就会询问其是否想要嫁人,如果女儿们有这个想法,父母便会为其支起一个白色帐篷,让女儿在帐篷里等待有缘的男子路过,进入帐篷中。


父母会为自家女儿配一条藏獒,目的是为了保证她们的安全,防止一些意外的发生。这些等待嫁人的女子们在白色帐篷里等待着那个命中注定的他的到来,对于当地的男子们来说,看到这样的帐篷出现在路边,他们便知道这是为了相亲所搭。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进到帐篷内,只有看中了姑娘的男子才能进去和女子相会。在进入帐篷之前,男方还需要做好准备,防止帐篷外的藏獒的攻击。



那么,怎样才能顺利进入帐篷中呢?在藏民们的习俗中规定,在进入之前,男方需要准备好三件必备物品,一件是耗牛肉,一件是锋利的刀,这最后一件,便是一颗勇敢的心。另外,如果男子对女子有意,但是真正能否成功和心爱的姑娘在一起还需要过两关。


一是姑娘这关,如果她不喜欢进来的男子,她便会礼貌地请对方出去,而如果看中了对方,那么姑娘便会留下他。另一关是为了赢得姑娘的芳心,小伙子还需要和姑娘比试摔跤,这是在考验男方有没有一颗勇敢的心。


为什么要准备锋利的刀呢?原因是姑娘的裤腰带是用牛毛制作的,十分耐磨,只有用锋利无比的弯刀才能够将其解开。如果男方进入帐篷后,和姑娘已经相谈甚欢,互相爱慕,那么便会安排双方父母见面,讨论婚嫁一事。


这就是为什么当地人会对游客说,如果看到这样白色的帐篷不要轻易进去的原因。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帐篷里,被里面的姑娘相中,那免不了会有许多的麻烦。因此,在到任何地方旅游之前,都需要尽可能完整地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只有尊重差异,求同存异才能够更好地相处。


正是因为交通的便利,能够让人们轻松地到达自己想去的旅游地点,才更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手段,了解好当地的风土人情,入乡随俗,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人们向往当地的美景,渴望当地的美食,在欣赏品味这些之前,需要做到的是尊重对方,尊重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只有这样,旅途才会更加地愉悦放松。


参考资料:


《宋诗三百首》

喜欢yanzia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