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明朝的生死转折-土木堡之战

送交者: Liuyuan_Person[★★声望品衔9★★] 于 2021-09-28 4:10 已读 7912 次  

Liuyuan_Person的个人频道

+关注
黄仁宇写过一本影响颇大的历史小说,叫做《万历15年》。他在书中提出万历十五年是明朝甚至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转折点,是历史的关节点。但是,纵观明朝由盛转衰的宏观演变,个人认为,明朝走向灭亡的根本转折点发生在远远早于万历年间的英宗时期,那就是正统14年的土木堡之变。 6park.com


  根据百度百科:土木堡战败,太师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翰林院侍读学士张益,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太常寺少卿黄养正、戴庆祖、王一居,太仆寺少卿刘容,尚宝少卿凌铸,给事中包良佐、姚铣、鲍辉,中书舍人俞拱、潘澄、钱禺,监察御史张洪、黄裳、魏贞、夏诚、申祐、尹竑、童存德、孙庆、林祥凤,郎中齐汪、冯学明,员外郎王健、程思温、程式、逯端,主事俞鉴、张塘、郑瑄、大理寺副马豫,行人司正尹昌,行人罗如墉,钦天监夏官正刘信,序班李恭、石玉这五十二名跟随明英宗远征的群臣皆死于混战中。只有大理寺右寺丞萧维桢、礼部左侍郎杨善、文选郎中李贤等数人侥幸逃出。固然,高级文官同样损失惨重。但是,明朝自太祖、成祖两朝形成的执政根基-功勋贵族集团-在这一仗中损失殆尽。 6park.com


  勋贵集团对于明朝的意义,就相当于八旗子弟对于满清的意义。同样都是王朝统治的武装基础,同样与国同休。而土木堡之变对应于清朝,就相当于太平天国起义,八旗镇压失败。这一方面,是勋贵集团成员上无可挽回的损失。勋贵集团中真正能够领兵打仗的精英损失殆尽,并且无法完成代际知识的传递。从此以后,勋贵集团再也没有能够在明朝历史中写下浓墨重彩的名字。由于勋贵集团的陨落,明朝走向了瘸腿的政治架构。那就是文人掌兵。明朝原本的政治架构,是武勋集团掌控兵马,向皇帝直接负责。文官负责控制天下治理。文武齐头并进,互相制约。土木堡之变后,随着勋贵集团的衰败,明朝的兵权逐渐掌握在文臣的手中。明朝走向了宋朝文贵武贱的死路。这种政治形势,不但是造成明朝军事实力的极度腐朽,同时也造成明朝文官集团成为明朝内部无可制约的垄断利益集团。自此以后,明朝的文官可以操控皇帝的生死。明武宗朱厚照摆脱文官控制,御驾亲征蒙古。《明武宗毅皇帝实录》记载:“是役也,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死)者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乘舆几陷。”一场参战兵力近10万、酣战长达5日,激烈到“乘舆几陷”,也就是说连受到重重保护的皇帝陛下都差点被鞑靼人活捉。然而,文官们却理直气壮的将这场战役定义为一场规模大了点的村民械斗。这一战后,鞑靼从此不敢寇边。而武宗最后身在壮年,也死于落水感冒,死得不明不白。从土木堡以后,可以说明朝的掘墓人已经诞生并长大。崇祯皇帝后来连换19任首辅大臣,死前发出文臣个个可杀的悲言,也不过是皇帝迟来的醒悟。
喜欢Liuyuan_Person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Liuyuan_Person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