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快乐美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种植超2千年,如今成出口名菜,煮水喝发汗镇咳,炒肉更是香!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4-03-08 0:52 已读 1712 次 2赞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汉代文学家枚乘所著的《七发》中,吴国来客向楚国太子生动描绘了饮食艺术的魅力,其中提及了 “ 鲜鲤之鱠,秋黄之苏 ” 。这一独特的烹饪方式 —— 将秋季的紫苏与生鲤鱼片相佐,不仅在当时展现了高雅的美食享受,而且这一食谱在平安时代流传至日本后,更演化成为了日本传统料理中的鱼生刺身文化,从而使得日本人开始了解并接纳了源自中国的特色食材 —— 紫苏。


提到紫苏,尽管在现代社会中已广为人知且深受大众喜爱,但仍有许多关于它的误解普遍存在。首要误解便是对其原产地的认知误区,其次则是对其内在价值的低估。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在中国乡村普遍生长的紫色植物——紫苏,探寻其背后的神奇魅力及其不为人熟知的价值所在。



紫苏是从哪来的?


尽管紫苏如今在日本、韩国广受欢迎,甚至在部分欧美国家也被视为珍贵的香料食材,但实际上,紫苏的原始发源地并不在东亚或东南亚,而是起源于中国本土。作为一种唇形科紫苏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确切身份是中国特有的植物种类,其在中国的栽种和使用历史极为悠久。


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时代,其中就有所提及:“荏染柔木,君子树之”,此处所指的“荏”,正是紫苏在古代的一个别称,这足以证明紫苏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已超过两千年。


进一步查阅可靠的古籍文献,《本草纲目》中有明确记载:“紫苏嫩叶适口,可与蔬菜搭配烹调,或以盐、梅卤腌渍成美味的酱菜,尤其在炎炎夏日,将紫苏叶加入煮沸的汤水中饮用,清香宜人。”


这段文字生动描绘了紫苏叶丰富的食用方式,无论是作为日常蔬菜直接食用,还是加工成腌渍食品,乃至制作清凉解暑的汤饮,都体现了紫苏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广泛应用。


换言之,紫苏的存在历史可能远超过某些以其食用闻名地区的建立时间,并且有证据表明,这些地区现今采用的紫苏食用方式实则源自我国古代的传统用法。


关于紫苏的价值及其应用情况


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紫苏资源,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尤其常见于山林地带,因此在民间,紫苏常常作为一种常见的野蔬被采食。紫苏的独特香气使其成为烹饪佳品,与肉类同烹时,能够显著提升菜肴的风味,故也常作为调料蔬菜使用。


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人们尤为喜爱将紫苏叶与诸如田螺、鱼类等腥味较重的食材一同炒制,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去除食材中的腥味,而且炒出的菜品更是香气四溢。



除了作为食材,紫苏在我国传统医药领域同样享有盛誉,被广泛记载于古代医籍之中。例如,《本草纲目》记载指出,紫苏以其辛烈之味渗入人体气分,凭借其紫色属性则能滋养血分。而在《本草汇言》这部典籍中进一步阐述,紫苏具有疏散寒邪、净化肺部、舒缓胸腹不适、稳固胎气以及消解痰滞等多重功效。


紫苏全身各部位皆可入药,其叶片、种子和茎梗各有独特的医疗价值。其中,紫苏叶能够发挥发汗、止咳、增进食欲及促进排尿的作用;种子则有益于镇咳、化痰、平喘以及调节精神状态;茎梗部分则有助于稳定情绪、保障胎气安稳。


鉴于紫苏丰富的药用价值,许多农村地区的长者尤为青睐这种植物,在炎炎夏日,他们常常会采摘新鲜的紫苏叶熬制成茶水饮用,以期获得其带来的健康益处。



进入现代以来,紫苏已不仅仅局限于作为餐桌上的食材,更在科研力量的推动下,延伸至护肤、医药及各类副食品行业,被广泛应用于多样化的商品开发之中。


同时,随着全球交流的不断深化,紫苏这一浑身是宝的植物逐渐登上了国际舞台,不仅成为我国对外出口的特色佳肴之一,在日本、韩国乃至欧美等地均受到热烈追捧。


尽管在国内乡村地区,紫苏可能被视为一种寻常的野生植物,但其所蕴含的价值实则非同一般,我们不可因其外表平凡而低估其内在潜力。


亲爱的朋友们,不知您是否钟爱紫苏的独特风味呢?您觉得将紫苏与肉片一同爆炒,或是烹制紫苏田螺,会否增添一份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味呢?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与体验!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