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左权唯一女儿左太北:因家贫不装防盗门,19年去世三任总理送花圈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7★★★★♀] 于 2024-03-26 8:23 已读 2141 次 1赞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05年的4月5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河北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迎来了一对夫妇。来者是一对已步入暮年的老人,他们相挽偕行,面容肃穆得来到这个长眠无数烈士的陵园。


在镌刻着周总理亲笔题写的六个大字:“左权将军之墓”前,两人停下了脚步。


“爸爸,我们看您来了!”伴着亲切的呼唤,左权唯一的女儿左太北把鲜花轻放在父亲的墓碑前。追思往事,她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左权将军是我军的高级指挥官,1942年,不幸在抗日战场上牺牲,他也是抗战中八路军阵亡的最高级别的军官。


而左太北是左权与夫人刘志兰的独女,她正是出生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却在懵懂无知的年纪,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左权的牺牲,让他最亲密的战友彭德怀悲痛万分,左权牺牲后,彭德怀也一直照顾着这个不幸的孩子......


左权将军是从红军时代就投身革命的革命先驱。穷苦出身的他,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同时也是八路军中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


1925年12月左权远赴苏联学习,回国后曾参与指挥过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直罗镇战役,红军东征,山城堡战役,百团大战等大小战斗,不计其数。


从1939年至1941年,左权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40余篇。为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就连毛主席都称赞他说:“左权把洋面包都消化了,是一个真正‘两杆子’都硬的人。”在革命队伍中,这样文武双全的军政人才,可谓凤毛麟角,也正是因为如此,年纪轻轻的左权就已经当上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然而在军事指挥上风生水起的左权,在爱情上却不尽如人意,直到31岁还未结婚。


1939年的初春,来自延安的一支巡视团到晋东南巡视根据地建设成果,一行共有十二人。就在这一行人中,有一个名为刘志兰的姑娘,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刘志兰来自北京,和彭德怀的妻子浦安修曾是北师大附中的校友。抗战爆发后,刘志兰来到延安,在陕北公学分校担任教导员。



此次随团巡视,刘志兰代表中央妇委在晋东南妇女代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她落落大方的风采吸引了无数人侧目。时任八路军总司令直属政治部主任的康克清,也就是朱德的夫人,顿时眼前一亮。


康克清一直在为左权的婚事发愁,而眼前这姑娘让她不由惊喜起来。想到这,康克清赶紧拉着丈夫朱德去找左权。没想到的是,左权和刘志兰也是一见倾心,这件事也就顺理成章地办成了。


在1939年的4月16日,左权和刘志兰在八路军总部所在的潞城县北村举办了简单的婚礼,两人就此结为连理。在两人婚后一年,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


得知婴儿出生,作为“媒人”的朱德将自己过五十四岁生日时,总部机关送的一块红色寿幛当做贺礼送给了左权夫妇,而刘志兰就用这块寿幛给孩子做了襁褓。


和左权关系要好的彭德怀也欢天喜地的过来祝贺,对于这个女婴,他也是喜欢的不得了。当时孩子还没有起名字,左权就让彭德怀代起一个。彭德怀思忖了一下,说:“刘伯承师长的孩子叫刘太行,我看很有纪念意义啊,你的小女孩就叫左太北吧!”



尽管左权刚刚享受到初为人父的喜悦,但严峻的革命形势不容他在这幸福感中沉浸太久。在孩子出生不满百天的时候,左权就不得不送刘志兰母子前往延安,自己专心投入到对日寇的作战中。


临行前,左权给刘志兰母子送行,还特意拉着她们娘俩拍了一张全家福。哪曾想,就是这张照片,成为左权将军留给女儿最后的印象。



在1942年的5月25日,日军发起新一轮扫荡,目标直指我八路军指挥部。情况十分危急,总部机关赶紧进行转移,而就在转移的过程中,左权因为掩护同志们撤离,被日寇打出的炮弹弹片击中脑门,就此壮烈牺牲。


左权将军的牺牲,对革命事业来说是重大的损失,彭德怀悲痛万分,还曾专门组织暗杀队深入敌后为左权报仇。但无论如何,他亲爱的战友,已经无法再与他并肩作战了。



1943年的9月份,彭德怀带着妻子浦安修回到了延安,并见到了已经三岁的小太北。看着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在他们面前活蹦乱跳,彭德怀不经想起牺牲的左权,他的心里难受至极。


那时候,小太北已经被送进了托儿所,妈妈刘志兰工作很忙,有时候顾不上去接她,刚好有工夫的彭德怀夫妇就主动承担起了接送孩子的任务。在他们的眼里,这个小姑娘就如同他们的亲生女儿一般。


对于小太北来说,还不能理解父亲的牺牲对她意味着什么。但眼前这个和蔼可亲的伯伯对她很是疼爱,她也对彭德怀夫妇十分亲近。


小时候的左太北性格执拗,自己想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别人不给她做,她就会哭闹。彭老总是一个严厉的人,但每当他遇到这个情况,如果劝不下来,他就会带着夫人离开房子,将左太北一个人留下来。



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走远,而是就在门缝里观察着孩子。等到孩子哭累了,不再闹腾了,乃至于趴在地上睡着了,彭老总才会走进去抱起她放回床上,让她安安静静地睡一觉。


彭德怀也是一个生活十分简朴的人,他过过苦日子,深知饿肚子的滋味,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投身革命,想让更多的人不再饿肚子。在抚育左太北时,要是左太北不好好吃饭,他总会苦口婆心地劝她。一方面怕孩子饿着,一方面又怕孩子糟蹋粮食,这个驰骋疆场的硬汉为了孩子也有铁汉柔情的一面。


建国后,左权将军的灵柩由河北涉县莲花山下移往河北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已经十岁的左太北和妈妈一起参加了安葬仪式。



不久后,八一小学组织纪念左权将军的主题会,左太北上台发言,她说:“我爸爸是左权,他是原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爸爸在山西辽县十字岭与日寇激战中壮烈殉国。我爸爸是党的好战士,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爸爸永远活在我心里......”


1952的六一儿童节,左太北作为八一小学的代表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当毛主席知道面前这个小姑娘就是左权的女儿时,他脸上没了之前洋溢地笑容,代之以沉重地哀伤,毛主席不无动情地说:“妈妈现在怎么样?周末回哪里过?”随后,毛主席拉着左太北一起拍了合影。


后来,左太北参加国庆庆典,在天安门上见到了周总理。当听到别人说这就是左权的女儿时,周总理也关切地问:“你就是左权将军的女儿北北吗?长得挺像你爸爸,一定要向你爸爸学习!”



人民不曾忘记英雄,这些曾与左权将军一起走过烽火岁月的战友们,也没有忘记他的家人,大家关心左太北,也是寄希望于新生一代,传递共和国兴旺的火种,将理想之歌永远唱响。


在左权牺牲六年后,走出伤痛阴影的刘志兰选择了再婚,小太北在此时也有了完整的家庭。到了1957年,因为丈夫调动工作,要去包头包钢工作,一家人也都要搬去包头。


但是,考虑到女儿正在北师大女附中读初三,这时候搬家,孩子到了包头找不到一个好的学校,可能会耽误学业。思前想后,刘志兰来到了彭德怀的家中。


看到是老朋友登门造访,彭德怀心里十分高兴。进屋落座后,刘志兰也说明来意:“太北正在师大女附中读初三,我们不想让她跟着我们奔波,但自己又照顾不到,所以想把孩子拜托给浦阿姨,也不需要你们多费心,她平时可以住校......”


不等刘志兰说完,彭德怀赶紧打断了她:“住么子校,快让太北搬过来住。这里离她们那个学校还挺近,正好和玉兰做个伴嘛!”



彭德怀的侄女叫彭玉兰,也是在师大附中读书,只是比左太北高一个年级。两人年纪相仿,又是同学,一起读书上学,倒也是个伴。眼见彭德怀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刘志兰也答应了下来,随即安排给左太北搬家。听说要到彭伯伯家住,左太北也高兴地很,和母亲一起忙前忙后。


彭德怀家住在永福堂,地方并不宽敞,本来是没有多余的房间的。但是,彭德怀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在书房腾了一块地方,用隔板打造了一个小单间,让自己侄女彭玉兰搬了进去,然后把彭玉兰的屋子让给了左太北。


彭德怀如此对待左太北,绝非客套,而是实实在在的喜欢这个孩子。或许,这份情感里不只是有对晚辈的疼爱,还有对自己战友的怀念。



至于左太北,自然也是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彭德怀夫妇对自己的好,她也一直铭记在心。对于她来说,父亲在她的心目中印象太过“模糊”,自己只能通过别人口中的故事和一张张照片去怀念他。


在彭德怀家中,左太北真正感受到了父亲般的关爱,感受到了家的感觉,尽管继父对她也很好,但在彭德怀家中,这是两种不同的感受,后者更为让她触动。


彭德怀生活严谨,从不喜欢走过场,不喜欢有过多无谓的交集。他在家的时候,不串门、不接待下属、不与任何人有超越同志的亲密关系,但彭德怀一生却一直特殊照顾着三个人的遗属,那就是左权、黄公略和一位李姓烈士。



除了对左太北十分宠爱,他逢年过节总是要去其他两位战友的家中走访,左太北有时候也会随着他去。


有一次,在中南海散步的时候,彭德怀再次对左太北谈起左权的牺牲,他说:“作为一个老军人,你爸爸肯定知道第一颗炮弹飞过来后,紧接着还有第二颗,他是来得及躲避的。但是,当时十字岭上集结了大批人员和马匹,你爸爸不可能丢下部下自己隐蔽。他是死于自己的职守,死于自己的岗位,死于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彭德怀的话,对左太北有着很大的触动,她也由此对父亲的牺牲有了更多的理解。在彭德怀夫妇的光怀下,左太北完成了高中学业,并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就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这是国家在建国初期筹备建立的一所军事工程学院,第一任校长就是著名的大将陈赓,按道理来说,这所学校培养的人才都是服务于军事方面的,左太北又为什么要去这所学校呢?



左权将军是共和国的功勋之臣,为新中国的事业马革裹尸。左太北选择这样一所学校,就是想要追寻父亲的足迹,这也是左太北对自己的一种告慰。


陈赓在得知左太北要来哈军工后,也是非常激动,不顾自己重病在身,拉着左太北的手问东问西,就像家里的长辈一般。陈赓当年和左权关系也很要好,他们都是黄埔军校的同学,陈赓还是左权的入党介绍人。


当年老战友不幸遇难,陈赓的心里也是针扎一般痛,现在战友的女儿来自己学校读书,怎能让他不激动。


无论是在此前的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此后的工作过程中,左太北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的父亲,脑海中浮现着他刻苦工作、英勇杀敌的场景,这成为左太北的精神源泉,给了她无穷的动力。


随着左太北的长大,她也迎来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一个同学给她介绍了对象。对方叫沙志强,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来自河北农村,父亲也是一个老革命。



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沙志强穿着一身旧军装,膝盖上有两个大补丁,衣着十分朴素。但在左太北的眼里,她觉得这个男孩老实可靠,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而对于沙志强来说,单纯善良的左太北也讨人喜欢。于是,两人很快就坠入爱河。


有一次,左太北看到沙志强衣服上的一颗扣子掉了,她就找来针线,亲手给他缝好。但是,左太北却忽略了,那是一颗黑扣子,她却是用白线来缝的,显得特别不协调。沙志强不禁笑了一下,但他没说什么,自己找机会用黑线又缝了一次。


沙志强理解左太北,知道她作为烈士子女,大小在大院里长大,没吃过什么苦,不会做针线活也情有可原,她能够贴心地给自己缝扣子,已经可以看出她的心意。


后来,左太北还尝试着给沙志强织过一件毛衣。但因为手生,织出来的毛衣又短又小,硬生生改成毛背心,沙志强才勉强穿上。但对此,沙志强还是十分开心,晚上睡觉都舍不得脱下来。



终于,左太北与沙志强结婚了。他们的婚礼很朴素,婚房也只是一间十四平米的房子,但这让两个年轻人有了个温暖的港湾。很快,他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是一个女孩。


为了纪念父亲,小两口给孩子起名为左湘。婚后的生活很清贫,有了孩子更是艰苦,但两人从未抱怨过,每每沉浸在自己的小幸福中。


作为烈士后代,还是左权将军的后人,左太北完全可以享受一些福利政策。但是,正因为知道自己是左权将军的后人,左太北更加认为,自己一定要学习父亲的宝贵品质,不能顶着烈士家属的头衔给国家添负担。



所以,在婚后多年,哪怕日子过得再苦,他们也不愿意向政府伸手。不仅如此,左太北夫妇反而经常用自己的工资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众,以至于夫妻两人工作几十年,一点积蓄都没有。


有一段时间,夫妻两人是在石家庄工作,他们前往工厂报到时,仅有的行李就是一人一个行李箱。因为担心带着孩子工作不方便,便把两个孩子都是寄养在姥姥刘志兰身边。


在改革开放后,夫妻俩人又调回北京工作,但当时单位住房紧张,给他们分不出房子,以至于夫妻俩人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这时候,还是浦安修出来帮忙,帮他们安排了一间屋子,暂做栖身地,并且浦安修还出钱给他们买了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


就这样,在浦安修的照顾下,左太北才度过了回京后最困难的一段日子。后来单位号召买公房,尽管折算工龄后房价已经很低了,但夫妻俩还是却拿不出钱来,最后还是借钱买的房。在左太北家所在的小区,整个楼层就他家没有防盗门,左太北还自嘲说:“我们家没有什么可偷的!”


1982年的一天,母亲刘志兰把左太北叫到自己跟前,拿出了一沓信件。这沓信件中,有十一份是左权将军写给刘志兰的。



左太北在接受采访时她曾说:“每一封信,父亲都大段大段地提到我,问我‘身体好吗’‘长大些了没’‘更活泼些了没’……”


“在他口中,我是小鬼、小家伙、小宝贝、小天使、小东西。夏天,他给我带来热天穿的小衣服;冬天,他记挂着不让我冻坏了手脚。”


在左权牺牲前三天给妻子刘志兰最后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北北很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中……”


“他在写这封信时该是多么开心啊。可是,这个简单的团圆梦,却没法实现了。”左太北想象父亲当时憧憬见到自己又不能实现愿望的无助,不禁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同时,李志兰还交给女儿自己写给她的一封信,回顾了自己与左权的感情经历。


刘志兰在信中说:“......自1939年我们结婚,到1942年牺牲,他对我们短暂的家庭生活是满意的,信中很多地方提到我们的感情是很深的,分别后是互相想念的。如果不是1952年麻田之恨,日寇投降后我们一家团聚,以后的生活会是很美满的......你父亲这样一位好同志的殉难,既是他本人的,也是我们家庭的的巨大损失和悲剧,对党和国家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的。他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宝贵的......”



这样一份情真意切的信,在当时让左太北很是触动,她更深刻地认识到父母之间的爱情,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母亲这几十年来的悲苦,左太北愈发觉得父亲的高大与母亲的伟大,她的心中都被感动与幸福充满了。


1991年,曾经对左太北极为照顾的浦安修去世了,这是继彭德怀离世,最让她难过的事。而不久后,母亲刘志兰也被查出淋巴癌,遭受化疗的折磨。在最为艰难的时候,刘志兰在一张纸上写下:“人生过得实在太快了,坎坎坷坷,忧忧患患,直到闭紧了眼睛。”


母亲走了,对于左太北来说,这个世界上于她而言还留有亲情温度的事物,除了自己的家庭,就只有父亲的十一份家书。左太北曾说:“这些家书浓缩了父亲高尚的情操和最深刻的情感”,她也在后来选择将这些家书出版,用以纪念自己的父母。



左权将军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光辉的,他为了人民的事业也奉献了自己的生命。遗憾的是,因为他的离去,一个刚刚组建的家庭转眼残缺不全。左太北出生不到百日就离开了父亲,此去便是与父亲阴阳两隔,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个不幸的结果。


左太北同时又是幸运的。她有着一个疼爱她的母亲,不辞辛劳将她抚养成人;尽管她失去了父亲,但彭德怀元帅就如同她的父亲一般,关爱和陪伴她的成长;她也有一个爱她的丈夫,他们相濡以沫,相扶一生。这于她而言,也是一种幸福。


作为名人之后,左太北没有忘记自己身上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她始终秉承着父亲那高尚的情操,以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去生活。她一生致力于公益事业,默默地为社会做着自己的贡献,也因此被人们亲切的地称为“太北大姐”。


几十年来,左太北始终以这样一种朴素豁达的心态生活,她的身上没有贵气,有的只是作为一个热心街坊的生活气息。2019年6月25日,左太北去世,享年79岁。



6月29日上午9时许,左太北的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数百名干部群众,在门外排起了长队,追悼会大厅内摆放着三任总理送来的花圈,表达对这位名将之后的深深哀悼。



左太北遗体安睡在鲜花翠柏丛中,旁边的一幅挽联这样写道:“巍巍的太行 ,名将之后将浴战火;子夜的悲啼 ,蕙心报国将示后人。”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