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华精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韩寒16岁时的一等奖作文《杯中窥人》,秒杀一众高考满分作文

送交者: 桂花酒[♂★★★和气生财★★★♂] 于 2023-12-31 16:03 已读 765 次 2赞  

桂花酒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4-01-01 03:03      发布于:山东省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韩寒16岁,读高一,当然,很快他就辍学了。



据说,韩寒错过了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赛。在他去补赛的时候,主编临时出题,他把一张纸(韩寒把纸看成了布)揉成团,丢进了水杯里,然后告诉韩寒:这就是作文题目。韩寒一挥而就的这篇《杯里窥人》,一般称“杯中窥人”,得了唯一一等奖。一篇备受学生喜爱的高考满分作文《车中窥人》的作者,估计是这篇文章的粉丝。



读者评价类型一:秒杀高考满分作文。


读者评价类型二:有王小波之风。



读者评价类型三:不明觉厉。


一篇文章如果能用一个比喻贯穿全文,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错的,它能看出作者的整体构思能力,能让文章看起来和别的文章很不一样,仅这两点,就足以甩掉至少一半的人。


韩寒的这篇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比喻。韩寒自己后来说,无论当时出什么题目,他都决定往“人性”上扯,也就是说,“比喻”,是他一定要用的手法。


布,比喻人;有水的杯子,比喻社会。


一团干布,比喻人最初是严谨律己、清纯之人,这就类似孟子认为的“性本善”观点,韩寒说这种人不被社会所容,不能融于社会;


布浸湿了,展开了,比喻人开始接触社会,到了社会的大染缸里面,人就会变化——这有点像柏杨的观点了,此时的变化是隐藏在里面的;


布浸透了,完全撑开了,比喻人接触社会久了就会彻底改变,内心深处的东西也会渐渐暴露出来,在这里,韩寒拿骨子里有傲气、后来学会了装“谦虚”的人做例证;


布吸足了水,下沉了,比喻人浸到社会里久了,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沉沦,以致于犯罪。


一个大比喻,套着很多个小比喻,这种天才构思,让人称奇。有些地方可能讲不太通,但完全影响不了文章的出类拔萃。



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文笔犀利、针砭时弊。作者把这份犀利指向了大环境、环境中的个体,还有教育者。这点在现在的作文中几乎要绝迹了,不说也罢。



作为一篇作文,本文还有这些特点:


观点明确。文章主要是说人的劣根性,比如虚伪,难能可贵的是,自始至终,论述都没有脱离社会。


思路清晰。开头表明观点,全文围绕“杯里窥人”行文,各段之间一脉相连,层层递进。


语言直白而深刻。文章的宗旨是把话说明白,说深刻,而不是说“好看”,所以全文看不到一个华丽的词语,也没什么刻意运用的成语俗语之类。比如,写杂文的作者貌似疾恶如仇,其实充满“郁愤”,心里在想“老子怎么就不是个官”,这种很生活化的表述仿佛就是现实本身。


不足之处,韩寒说李白虚伪、钱钟书先生后来失了傲气,未免有些主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喜欢桂花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他中学文章应该是爸爸写的。 - 東方聖人 (36 bytes) 12/31/23
我打了一卦。 - 北望中原 (136 bytes) 12/31/23
他的文笔明显是历经沧桑的风格。 - 東方聖人 (77 bytes) 12/31/23
同意👍 (无内容) - 北望中原 (0 bytes) 12/31/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