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历史教师王汉周:如果你是吴三桂...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勋衔13★★★♂] 于 2023-12-09 9:36 已读 1576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如果你是吴三桂...
原创 水处 历史教师王汉周 2023-12-07 23:01



01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八,从北京方向飞马而来一道圣旨:加封宁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并命令吴三桂放弃宁远城,率守军退入山海关,回师北京“勤王”,抵御闯贼李自成。接了圣旨,吴三桂又喜又忧。喜的是,有明一代,除了明初和靖难之役曾大封功臣,其余时候对武将的封爵都相当吝啬。就说“宁远伯”李成梁,一生战功无数,朝廷才舍得给他封个爵位。而自己才36岁,就受封伯爵,大喜之事。忧的是,这个伯爵不是白拿的。去年冬天,李自成率大军破潼关、下西安,横扫陕西,称帝建国。今年正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一路所向披靡,逼近北京城。崇祯皇帝早就无兵可用了,但是否要放弃宁远,调人马回援京城?朝堂上已经争论了好多次,现在才定下来。

02
不过,就吴三桂自己而言,他早就期盼放弃宁远,回到关内了。   因为自崇祯十四年(1641年)八月松锦决战大败之后,山海关外,就剩宁远一座孤城了。



此时的吴三桂,虽然手上还有3万人马,但基本是松锦决战后溃败下来的残兵;这两年新招的兵,战斗力和昔日的“关宁铁骑”又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只有自己豢养的三千家丁铁骑还算强悍。但面对强大的清军,也是杯水车薪,根本挡不住。          清军会什么时候来进攻宁远,到时候自己会不会成为弃子?
因此,接到圣旨,吴三桂立刻放弃自天启四年(1624年)袁崇焕重建宁远城开始、明朝苦心经营了20年的关外要塞——宁远城。三天后,带着全部兵马及七八万随军家属和百姓,向着山海关进发。    但奇怪的是,从宁远到北京也就大约400公里的路程,正常情况下,急行军,最多5天时间也可以跑到,抢在李自成之前进入北京城勤王(李自成的大顺军到达北京城下的时间是三月十七日)但吴三桂并没有着急。换句话说,吴三桂没有一心一意要回京勤王。他在想什么?

03
吴三桂有自己的考虑。          他考虑的是,自己的三千家丁铁骑。大顺军号称百万,自己这三千人砸下去,大概率是肉包子打狗的。这三千人可是自己的全部资本,如果输光了,以后无论是大明继续存在,还是大顺改朝换代,抑或大清入主中原。自己都将变得毫无价值。 所以,吴三桂以“需得精兵护卫百姓”为由,让三千家丁跟随混杂着老弱妇孺的大部队,一起龟速前进。单单宁远到山海关的不到一百公里,吴三桂就拖拖拉拉走了6天,三月十六日才进山海关。   
进了山海关,吴三桂又停了下来。因为山海关原有守军2万,加上自己的3万,一共5万人马,现在都需要吴三桂发饷。而朝廷已经欠饷一年多了。哪儿来的钱?而且,随军迁入的七八万家属和百姓,没有田园和住所,怎么安置?每天吃饭的问题都让吴三桂头皮发麻。        也是没办法,吴三桂只能停在山海关,先解决了这些问题再说。进京“勤王”,只能等一等了。   
    04
三月二十六日,来了一队人马。为首之人竟是吴三桂的老相识——唐通。   


唐通原来是密云总兵。崇祯十四年的时候,曾和吴三桂一起在洪承畴的指挥下参加松锦大战,兵败后逃回关内。从那之后两人俩系就不多了。唐通怎么跑到山海关来了?一聊,吴三桂才知道一个天大的事情——三月十九日,大顺军已经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了!那么唐通来干什么呢?原来,唐通早已在北京陷落前就投降了李自成,献出了居庸关。这次前来就是奉李自成之命,招降吴三桂,同时接管山海关的防务。

05
为了拉拢吴三桂,李自成开足了价码——封为大顺朝的“平西侯”;先给你4万两白银,解你燃眉之急,等你率军入京朝见之后,另有优厚封赏。             吴三桂心动了:想我吴三桂为大明奋战了近二十年,立功无数,崇祯死到临头了才舍得封他个伯爵;军饷一文钱不给。自己没给新朝立过一寸功劳,新主子居然一下就封了个侯爵;还掏出这么多真金白银。反正大明朝也没了,自己想当忠臣也没机会了。改朝换代嘛,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也罢,就降了吧!

06
三月二十八日,吴三桂率将士为崇祯举行了祭奠仪式,算是给旧主子和曾效力的大明王朝做彻底告别。第二天,把山海关的防务移交给了唐通,自己带着五万人马前往北京朝见新主子。一路上,要求手下秋毫无犯,给新主子留下一个“军纪严明”的好印象。      四月初一,走到了永平府西的沙河驿(今河北迁安市沙河驿镇)时,突然遇到了从北京吴府逃出来的仆人。    自去年九月清军夺取前屯卫、中后所、中前所三城后,吴三桂就意识到了宁远所处险境,为了安全起见,他把宁远城的家眷全部转移到了北京。仆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大顺军占了吴宅,老爷(吴三桂之父吴襄)被抓去“追赃”,被打得死去活来的,家眷们也被大顺军各种骚扰侮辱......您赶紧去救人吧,晚了一家人就都完了!       吴三桂顿时火从心底起:M的,说一套做一套!我要是去北京了,怕不是直接千刀万剐?!老/子跟你李自成不共戴天!走,回山海关!

07
既然反了,也就不需要再演“秋毫无犯”的戏了。吴三桂一声令下,手下明军马上发挥特长,一路烧杀淫掠......杀回了山海关。唐通只有8000人马,而且毫无准备,宁远城很快被吴三桂拿下。唐通侥幸逃了,带着仅剩的八个亲兵,飞回北京汇报。


其实这个时候,吴襄已经在李自成的干预下被放回家了。李自成还亲自下令保护吴宅。但吴三桂并不知道这一切。他只知道李自成拷打了他的老父亲,侮辱了他的家眷,霸占了他的府邸......所以这个梁子是不可能解开了。   
吴三桂想报仇,不过此时还不现实。自己收降了唐通的人马,一共也只有不到五万人马。且大部分人战斗力一般。李自成有多少人?到北京的号称有五十万大军,实际起码也有二十万人以上。真打起来,自己豪无胜算。     怎么办?吴三桂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向大清求援。 
        08
不洗白的说,做出决定之前,吴三桂的内心一定经历了很痛苦的挣扎。吴三桂自17岁投身行伍,在关宁军中一刀一枪同大清(及其前身后金)拼杀了整整20年,死于他手下的八旗将士不知道有多少。即便在松锦兵败、督师洪承畴和舅舅祖大寿都相继投降的情况下,吴三桂也始终坚守孤城,严词拒绝了皇太极的多次劝降。可现在,他却要向死敌求援。先不说对方会不会答应,就心理上的这道坎儿一下也不容易过去,毕竟李自成还算是“自家人”。

09
所以在幕僚师爷的帮助下,吴三桂写了一封书信,飞马送到大清的都城盛京(今辽宁沈阳)信中,吴三桂绞尽脑汁,处处斟酌词句:
“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即喜峰口)、西协(即密云),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并承诺击败“流寇”之后愿意对大清“裂地以酬”、并给“金帛之报”。   
这至少透露了两个信息:1、吴三桂仍以明朝臣子自居,并没有向大清献出山海关的意思;2、吴三桂希望的是向大清“借师助剿”,而非投降大清。说得不好听一点,这就是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这点小九九,多尔衮自然看得出来,心里十分不满:要我帮你打李自成,就得明确态度,投降还是不投降?首鼠两端,又当又立,这是不行的!多尔衮只给吴三桂回了一封信,承诺:
“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
然后,没有按照吴三桂给他“规定”的路线绕道蒙古入塞,而是率军以不紧不慢的行军速度向山海关行进。四月二十日中午,清军抵达连山驿(今辽宁葫芦岛市连山区),四天半的时间,只走了120多公里。   


10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12万大顺军东奔山海关而来。四月十八日,大顺军抵达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四月十九日,吴三桂得到斥候的探报,心里清楚,大顺军最多还有两三天就将对山海关发起攻击。吴三桂心急如焚——此时唯一的希望就是关外的清军了,但之前去信是希望清军绕道中协、西协入塞,时间会比较长,自己大概率是撑不到那么久的。   没想到,这时候,关外的斥候报告说,多尔衮没走那条路线,而是直奔山海关而来了!吴三桂顿时感到庆幸无比!马上给多尔衮写了第二封信:
“今贼亲率党羽,蚁聚永平一带……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夹攻,逆贼可擒……”
但依然没提投降的事。

11
目前已知的史料,没有证据证明多尔衮在此之前就知道大顺军东征山海关的消息。因此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的第一封信时,对吴三桂是否是真的要和大清合作还有所怀疑。但接到第二封信,他立刻就明白了——李自成即将对山海关发起猛攻,这将是清军一举击败“流寇”主力、实现入关梦想的最好时机!
但还有两个现实的难题——        1、清军此时距离山海关还有120多公里,能不能赶在李自成攻下山海关之前赶到战场?2、吴三桂依然绝口不提投降大清的事,此战必须既击败李自成,又迫使吴三桂投降。
既然如此,清军何时介入战局最为合适? 多尔衮做出重要决定:亲率万余精骑,以最快速度急奔山海关,步兵、炮兵和辎重队跟进。四月二十日下午开始,多尔衮向着山海关,昼夜不停,一路疾驰。
“达夜疾驰,人马饥渴,黄埃涨天,夜色如漆,人莫开眼,咫尺莫辨。”
四月二十一日傍晚时分,清军前锋终于到达距离山海关仅5公里的地方,才扎营休息。一个昼夜,清军奔袭了一百二十公里!      这在古代战争中堪称是不可思议的速度! 

    

12
四月二十二日黎明,吴三桂在微微的晨光中看到了驻扎的清军,心顿时放了下来。             就在昨天,李自成已经指挥大顺军对山海关发起了第一次攻击,战况极为激烈,吴三桂部署在关城以西的乡勇和普通明军都被击败,大顺军一直攻到关城跟前。幸亏三千家丁亲兵给力,硬是打退了大顺军。但这一天的战斗,人马损失很大,如果李自成再大举来攻,结果就很难说了。吴三桂立即派代表,飞奔去面见多尔衮,请清军速速入关助战。          但多尔衮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让代表回去告诉吴三桂,让他“勿猜疑”。意思很清楚了——我们入关助战可以,但吴三桂要说清楚,他到底是“借”清兵来打李自成,还是归降大清。如果只是“借兵”,那对不起,我们不借。如果是归降大清,那就自己来表达诚意。          
13
代表回来向吴三桂汇报的时候,天色已大亮,大顺军营已经吹起号角,整顿队形,准备发起总攻了。此时,吴三桂终于明白,自想“借清兵剿灭流寇”、当大明朝的“中兴元勋”的想法,已经没有希望了。可真要投降大清,就意味着自己要成为被人唾骂的“贰臣贼子”。自己之前血战清军、坚守宁远孤城,拒绝投降的事迹,也肯定会被后世史书一笔勾销。  就在他犹豫之间,大顺军的号角声越来越密集了。唉,命都快保不住了,他终于把心一横,亲自出东门,飞奔威远堡,当着多尔衮的面,剃了头发,表示归降决心。


多尔衮马上下令:豫亲王多铎指挥左翼部队从南水门入关;英亲王阿济格指挥右翼部队从北水门入关;他自己则亲率中军从山海关东门入关。在这一天的决战中,上万八旗铁骑如狂风暴雨一般,将十余万大顺军冲得七零八落,尸横遍野。李自成在御营骑兵保护下仓皇逃走,连夜退到了永平府。决定中国三百年命运的山海关之战,以大清的胜利而告终。

14
这场大战中,吴三桂的五万人马,战后只剩不到一万人;最精锐的三千家丁铁骑也折损过半。多尔衮见他损失惨重,从八旗军中调拨了数千骑兵归他指挥。表面上看,这是为了补充他的损失。实际上,严密监视吴三桂。
四月二十三日,吴三桂奉多尔衮之命,率手下人马从山海关出发,向永平府方向追击。第二天,吴三桂听说李自成已在永平府城西二十里的范家庄(今河北滦州市范庄村)将他的父亲吴襄斩首。......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撤出北京。四月三十日,吴三桂来到北京近郊,他预感到家中可能遭遇惨祸,想进城去看看。但多尔衮不准他入城,要求他带兵绕城而过,继续向南追击李自成。吴三桂此时没了本钱,只能含泪执行命令,一路向南而去。  
          15
吴三桂还不知道——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刚逃回北京城,就立刻下旨将吴三桂一家30余口,全部斩杀。北京城中的几位商人不知道从哪听说了,吴三桂在山海关打败闯贼、“将迎太子回京光复大明”的传言,还准备了上好的棺木,花费了数千两白银,替这位大明朝的忠臣遇难的眷属隆重地办了丧事。然后等着吴三桂带太子回京恢复明朝。他们不知道,他们永远等不来他们的那位“大明忠臣”了……    
PS:

如果你是吴三桂,你会怎样?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