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迹解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揭开笔迹学是伪科学的真相

送交者: 韩进[☆★★声望品衔11★★☆] 于 2023-08-18 20:04 已读 6381 次  

韩进的个人频道

+关注


 


揭开笔迹学是伪科学的真相


——兼谈笔迹学的更名问题


中国笔迹学泰斗   韩进


 


笔迹学是伪科学,这一点在中国不成立,但在世界范围内已属定论,我抗争多年没有效果。无奈之下,不得不从理论上彻底厘清相关的一切问题,实质上也就是理论上如何说清楚笔迹学是伪科学。需要澄清的问题是,分析笔迹的真相是什么样的,什么情况下判定笔迹学是正确的,什么情况下是错误的,判断笔迹学的科学性应该依据的理论和观点立场,等等。


 


首先,笔迹学的概念要澄清,这是说清楚笔迹学是伪科学问题的第一步。


笔迹学,英文翻译是Graphology。中文的笔迹学这个概念,应该是因为研究的对象是笔迹,所以命名为笔迹学。英文的笔迹是handwriting,意思是手写。按照英文的习惯,一门学科的名称往往就是它自身,并不加其它词汇做标识。按这种规律,笔迹学就应该叫handwriting,或者加一些名词作标识,就应该称之为handwriting science,或者称之为handwriting studies。现在不伦不类弄出个“Graphology”,翻译成中文是“图形学”,难免让中国人不可思议。


其实,这里面大要深意,它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历史上绝大多数人是把笔迹理解为图像或图形,就像纸上平面存在的三角形、正方形等同样性质的东西。人人都知道笔迹中含有人格个性的信息,于是这些平面上存在的、静止的、固化的图形,仿佛是神秘的符号;它们就是人格素质(主要是性格品质等)的神秘载体。


英文Graphology这个名称,代表着它是“笔迹学是伪科学”这个问题的源头。


 


只因为所研究的对象是笔迹,就使用“笔迹学”这个名称,这造成了学术界的混乱。这种混乱在英语世界同样存在,尽管它们是因为都同样地视笔迹为“图形”。解决这个问题,要在制定学科名称时,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宗旨(目的)都作出清晰的规定。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种系统的知识,是相关知识组成的一个系统。学科的名称,要按照其知识系统来确定,这样才能避免其它学科来瞎掺和。即使两种学科有共同的或相关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至少界定彼此的界限就有了依据。


 


笔迹是什么?


首先,它是书写活动的产物,是书写动作的痕迹。这一点没有疑问,一般不会有异议。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每个人写的字所特有的形象。


笔迹是个性化的事物,每个人写的字都是独特的。正是这种独特的东西,才是“笔迹所在”。用手写印刷体或美术字,可能不是笔迹,因为这样的字迹可能没有一点儿个性化的特征。这就是笔迹与手写字迹的区别;理解笔迹,首先要知道,笔迹不等于手写,不等于手写字迹。在英语世界里,这种拎不清还是常见的,英文的笔迹是handwriting,英语工具书里至今还没有把笔迹与手写字迹区分开来。关键词定义、概念的不准确,不清晰,不精细,反映的是学术整体水准的落后。


笔迹这种事物极其特殊。当我们拿着一页纸,说“这是张三的笔迹”时,它是物质的形态,有形的,是固态。正如我们每天睁开眼睛看到的每一种事物,都是客观的存在。当我们说“张三的笔迹显示他是个忘恩负义的人”时,笔迹就是一种只能以抽象的方式存在于精神世界里的事物,它显然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仅仅存在于主观世界里。即使不看笔迹,精通笔迹学的人也可以想象出几种具有忘恩负义人格的笔迹。笔迹既具有物质的属性,也有精神的属性,这是笔迹的双重属性。作为物质,笔迹是有形的,作为精神,笔迹是无形的;无形的笔迹存在于有形的笔迹之中。


正因为笔迹具有双重属性,从笔迹中透视人格素质乃至内心世界才有可能。


从物质到精神,必定有一种转化的工具和转化的过程,这就涉及了研究笔迹的方法问题。


正确的方法能使一种学问走向科学,成为一门新学科,而错误的研究方法就容易使它变成伪科学。


平素我们睁开眼睛看到的都是客观存在的人和物,是客观事物,以这样的态度和习惯看笔迹,自然就视笔迹为静止的固态的图像或图形。人类进入笔迹领域的自由王国之前,经历“伪科学”这一段弯路是必然的。


 


此前中国笔迹学理论上长期不能获得根本性的突破,原因在于制定笔迹学的定义时,仅仅说“笔迹学研究的对象是笔迹”。笔迹,这个词在这里太笼统,含糊不清。当我们明白笔迹具有双重属性后,就可以理解旁人对这句话里的笔迹,往往以为它指的只是其物质属性。


正确地给笔迹学制定概念上的定义,必须指明研究笔迹的方法是什么,是怎样的,这样才能区分出科学和伪科学。


 


本着科学精神,我们应该努力避免笼统、含糊,要把“研究的对象是笔迹”这句话表述得更详尽,更精确。


研究笔迹的目的是推测出性格、人品、能力等内在的个人素质特征。至于研究的方法,由于没有统一的方法,以前世界各国在制定笔迹学的定义时往往都回避了这个问题,这就给笔迹学的理论留下了漏洞。


由于不确定研究方法,笔迹学的定义有漏洞,确定笔迹学的概念时就混乱了。法医笔迹学(根据笔迹诊断疾病),司法笔迹学(主要根据笔迹确定个人身份等相关信息),笔迹鉴定(即文检),笔迹相貌学,练字矫正性格,测字(就是用看笔迹的方法算命)……都有人使用笔迹学的旗号。


除了算命先生,绝大多数笔迹学界的人没有装神弄鬼骗人钱财的动机,他们多是出于兴趣爱好,想探索字如其人的奥秘。但笔迹学始终没有一套令人信服的理论,笔迹学家到处都是一个个的散兵游勇,每个人都自话自说甚至自吹自擂,打死也不承认有比自己更强的学术同行存在;即使胡说八道,也要把本来正确的学术观点拉下马来,抹黑搅黄直至泯灭。没有公认的学术权威,学术上找个像样儿的团伙也难——就这一点而言,实在没有一点科学、学科的样子。单独看,每个笔迹学界人士都道德高尚,追求科学和真相;整体看,整个笔迹学界回避正常的学术讨论和严肃的学术批评,却凸显了人性的丑恶和自私,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不择手段和无所不用其极。政治、历史、经济……各种学科各种观点都会形成流派,唯有笔迹学界,自相贬低,努力无视他人的存在,这种奇特的景象世所罕见,让人叹为观止。没有一套定型的知识系统,被学界认定是伪科学,一定程度上也是笔迹学界咎由自取。


从确定研究方法出发,确定辨别笔迹学的真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是彻底解决迄今为止全世界有关笔迹学意见分歧的唯一可靠途径。


说到底,目前世界学界对笔迹学的态度是判定其为伪科学,但并不是判定它不科学;也就是说,学界依然给笔迹学留下了一条生路,那就是,只要笔迹学能够证明自己的科学性,证明自己确实具有科学性,学界承认它是科学仍然是可能的,甚至是必然的。


即使笔迹学被判定为伪科学,也并不妨碍世人承认分析笔迹常常很有道理。笔迹与书写者的内在素质有关联,这一点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人否认,但科学的关联究竟在何处,是一个尚未破解的谜。


只要指出了笔迹学被判定为伪科学的根本原因,恰恰也就揭示了这种科学的关联的全部奥秘。


 


世界各国分析笔迹时使用的是什么分析方法,到目前为止,学界人士没有人做这项工作。一是因为笔迹学自身学科混杂,无法使用统一的标准来谈这个问题;而是因为,即使仅仅限于从笔迹推测人格素质这一领域,专家们也是流派众多,内部没有统一意见。


网上查阅,Graphology ,剑桥英语词典的解释是:研究人们书写字母和单词的方式,特别是为了发现有关他们性格的事情。


这样的解释,一下子就把中国笔迹学排除在外了,因为中国笔迹学研究的根本不是字母和单词的书写方式。这就等于说中国笔迹学不是笔迹学,


把中国笔迹学排除在外之后,剩下的,世界各国虽然未必统一,但都适用于“研究的是书写字母和单词的方式”。世界各国的笔迹学界人士无人反抗,没见到有人反对这一点,都说不出任何辩解的言辞。


中国笔迹学研究的不是字母和单词的书写方式,也不是汉字的书写方式,而是书写行为、书写运动过程、书写动作和书写动作习惯。所以说仅仅说“研究的对象是笔迹”不行,太模糊,太笼统。


世界各国笔迹学能证明形形色色的字母和单词的书写方式与丰富浩瀚的人格素质有着明确的对应关系吗?这些对应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至今没有人能说得清。


可见,澄清笔迹学是伪科学的理论问题,集中在研究笔迹的方法上,这是关键。


 


有些人打着笔迹学的旗号,做着近似于算命先生的勾当,随意联想,把笔迹图像图形当作谶纬学说中的神秘符号,这些属于伪科学,毫无疑问,不值得讨论。


在研究方法上,最主要的是两大类:一种是视笔迹为图像、图形,一种是视笔迹为书写行为、书写动作及书写动作习惯。世界各国的笔迹学是视笔迹为图像、图形,它们是把笔迹特征看作各种图像或图形,然后进行分析、推理、联想。中国笔迹学是视笔迹为书写动作的痕迹,从书写痕迹努力再现原来的书写动作,努力理解原笔迹书写者的书写动作习惯;从书写行为、书写活动、书写动作和书写动作习惯的角度进行心理意识方面的解释、推理分析。


如果以研究方法来分类,那么世界各国的笔迹学和中国笔迹学就是两种学科。世界各国的笔迹学被学界视为伪科学,但中国笔迹学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敢公开说它是伪科学,没有任何认为笔迹学是伪科学的人或组织敢找中国笔迹学专家做测试。


 


各国笔迹学被学界视为伪科学,分析笔迹的过程中大体上有四种常见的现象是原因。


第一种是说不清道理,只讲某种笔迹特征代表某种心理素质,讲不清楚为什么。追究得紧了,就会说是调查统计、测量统计、主观经验或以事实举例证明等等,这是敷衍搪塞。就目前各国笔迹学的实际情况看,这些“规律”大多数是正确的,是科学,但笔迹学界极少有人能讲清楚其中的科学道理。在学界人士看来,你讲不清道理就是伪科学。


第二种是孤立地给单一的笔迹特征下结论。把速度、笔压和形状割裂开来是普遍现象,单纯给某一种笔迹形状(或特征)下结论更是以前笔迹学界的通病。只要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伪科学;因为这种做法永远无法保证结论的可靠性,本身就不是科学的方法。其它如字距代表什么,行距代表什么,签名代表什么……不讲科学道理,全是武断的主观判断,各家又不一致。从这一点来说,学界人士判决是伪科学就有正当理由的,科学精神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科学地看问题,科学地做事情。


以上两种,大体上都是把笔迹视为图形。


举例来说,许多笔迹学专家认为,字体大就代表自信,横画向下运行就代表自信心较弱。


字体大确实与自信心有关,但字体大不是自信心强的充分条件,所以仅仅凭这一点不足以得出自信心强的结论;若是进一步作相反的推论,说字体小就必定代表自信心弱,错误就更容易被证明了。


横画向下运行表明自信心不强,这也是笔迹学界常见的一种观点。这同样是不太可靠的,属于随意的推理。


笔迹学界的“经验”(或规律),大部分是具有科学性的,只是不完整,不纯粹,只因为有漏洞,所以被学界判定为伪科学。


视笔迹为图形站不住脚,在分析笔迹的实践中也有反映。比如专家接受业务时普遍不敢分析复印件笔迹。复印件与原件笔迹相似程度很大,但只是图形的相似,所以靠不住。图形一样为什么不能分析?这在客观上也是笔迹学是伪科学的一份佐证。


 


图像和图形是不同的。图形偏于几何形状,图像偏于物或人的具象即实际形象。上面两种说的是图形,下面两种说的是图像。


第三种是由图像直接产生某种内在心理素质或前途命运方面的结论。这种结论具有猜测的可能,一般缺乏严肃性。算命先生和宗教界人士可能会这么做,他们相信神秘事物确实存在。


第四种是籍图形、图像进行随意的联想,这种联想显然不具有科学性。例如分析海明威的签名笔迹,说有一个点像子弹,然后就与他最后开枪自杀相联系,这就很荒唐。类似的联想,从理论上也没有固定的规则,每个分析笔迹的专家自由操作、自由发挥,大多数只是按一家之言的身份出现。


总而言之,笔迹学被学界视为伪科学,主要与分析笔迹过程中把笔迹视为图像或图形有关。这些图像或图形,可能与潜意识有关,但与性格、人品、能力等内在的个人素质没有明显可靠的关联,更不能说有稳定可靠的对应关系,据此推测出的结论不很可靠;而推导的过程也往往不能令人信服。


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笔迹的过程中,专家可能会做一些形象的比喻。对于有一定学识的人来说,做形象的比喻不同于视笔迹为图像图形而赋予人格心理方面的含义,这应该是很容易辨别的。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可能会困惑。


形象的比喻是为了加深理解,不是为了产生相关的结论。


比如说某个笔画像针,笔迹分析的结论就可能说书写者的人品相当毒辣。这二者之间确有较高的相关。但是,具体怎样毒辣,多么毒辣,与多种笔迹特征有关,结论要综合后才能产生。如果说这样的笔迹预示或暗示着书写者用针剑类武器伤害他人,这就成了伪科学。


针扎人会使人疼痛,笔迹中有这种形象,表明笔迹书写者可能有不怕让别人疼痛的倾向。这是科学。我们的理论是,如果书写者具有害怕使别人疼痛的倾向,就可能倾向于在笔迹中避免出现这种“针”的图像。笔迹中刀枪棍棒的频繁出现,至少说明书写者潜意识中对武器类事物的欣赏和喜爱。


仅仅因为笔迹中有针的形状,不用其它笔迹特征做检测,就下结论说书写者冷酷,理论上是伪科学;但专家没有必要阐述自己的分析论证过程,不能仅仅因为缺乏论证这一点就断定笔迹学是伪科学。


概括地说,就是凡是仅仅因为笔迹中具有某种图像或图形,仅仅笔迹中的某些部位或笔画,与某种图像或图形相似,就断言笔迹书写者具有与此图像或图形相关的内在素质或信息,从分析方法的角度看,无疑就是伪科学。


 


在笔迹学的著述里,经常看到专家说这种笔迹特征可能表明了什么什么,那种笔迹特征可能表明了什么什么,一个接一个的“可能”,让外行人十分反感,让学界人士鄙视。为什么要非要加上这么多“可能”两个字呢?专家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没有绝对的把握,外行人则认为他们是在给自己留后路。实际原因是,由于他们只是孤立地考虑某一种笔迹特征,在受到其它笔迹特征影响时心理含义就可能变化。这也就是说,只要从书写行为、书写动作和书写动作习惯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些笔迹学宝贵经验中的“可能”两个字是完全可以取消的,所谓“伪科学”的罪名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这样做就无法避免行文拖沓,啰嗦。


图形式的理解笔迹特征,导致笔迹特征图形化、符号化,各执一词的专家们自觉不自觉地把笔迹图形神秘化,同时也把自己神化了。当别人问起笔迹之奥秘时,他们常常推诿说什么“精确测量”的鬼话,仿佛测量得越精细,判断人格素质也就越可能精准;其实这是胡扯。笔迹自身就有不稳定性,单一特征的精确测量既不可能,也不会导致分析结论的精准。若是外行人看透了这一点,对笔迹学是“伪科学”的认识只会进一步加深。


笔迹学家总是说这种笔迹特征表明这种心理含义,那种笔迹特征表明那种心理含义,似乎是难以计数的笔迹特征代表着难以计数的心理含义,唯独笔迹学专家掌握着这些“神秘的诀窍”。其实上帝并没有给各种笔迹特征分配过不同的职责让它们各司其职,如果把人的人格素质作为一个整体看,就可以称之为“灵魂”。书写就是灵魂的舞蹈,一段书写笔迹就是一段舞蹈视频。从书写行为、书写动作的角度看,不同的笔迹特征只是从不同角度捕捉到的不同镜头特写。有的是全身,有的是局部,有的是正面,有的是侧影……所以,过去笔迹学专家的著述总是指某种笔迹特征代表某种心理含义,是有欠缺的做法。


中国笔迹学,受益于汉字笔迹的特殊环境,受益于中国书法艺术的长期耕耘,受益于中国传统思维注重整体、注重综合的特长,同时受益于西方笔迹学和心理学的学术成果,受益于中国共产党无神论和言论管控的制度,一起步就在科学的轨道上突飞猛进。但随后受到了“天花板”的限制:不能随便分析著名人物的笔迹,禁忌很多;信息资料有严格的控制,验证著名人物笔迹分析结论的正确性往往很困难;笔迹学的活动受限制,不能组织社团,很难甚至不能公开营业活动,难以养活自己;随时需要迎合当时的政治需要,政治需要一变就会自打嘴巴,没有学术自由。


中国缺乏产生原创性发现、发明和创新的土壤,这一点举世皆知;但单就笔迹学而言,有些条件在中国却是得天独厚。


 


在笔迹学界,绝大多数专家独自探索科学和真理的精神品格是高尚的,只是在人与人相处时常常暴露出人性的丑恶。笔迹学要摆脱伪科学的污名,专家们必须通过维护学术的严肃性来尊重每个同行的学术贡献,不能互踩,不能绞尽脑汁漠视、否认甚至否定别人的学术成就。专家群体共同维护的学术成果,是形成一门学科的奠基石;没有奠基石,一切都是空谈。


 


到这里,我们才可以给笔迹学下定义了:


被判定为伪科学的笔迹学,是以笔迹为研究对象,以推测性格品质等人格素质为目的,使用的方法是:事先视笔迹为图像或图形,静态地看待笔迹,经常给孤立的笔迹特征赋予某种心理含义,并以这些经验性的教条为依据和理论基础(这是这种分析方法通常缺乏理论性论述的原因);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由笔迹的图像或图形直接产生结论,因此科学性不足,结论的可靠性不稳定。


 


到这里,我们才能正式给笔迹学制定“定义”。


世界各国的笔迹学,即被学界认定是伪科学的笔迹学,严格的定义应该是:


笔迹学,Graphology ,以笔迹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人们书写字母和单词的方式,以推测性格品质等人格素质为目的,使用的方法是视笔迹为图像或图形,静态地看待笔迹;操作方法上是经常给孤立的笔迹特征赋予某种心理含义;这种方法形成的结论通常具有互不隶属、总体上看具有拼凑板块的特征。学界认为它可靠性不足,一般视为伪科学;实际上它不是不科学,而是研究的方法不够严谨,科学性有不足。


中国笔迹学不是伪科学,严格的定义应该是:


以笔迹为研究对象,以推测性格品质等人格素质为目的,企图全面、系统、深刻地透视内心世界。使用的方法是视笔迹为书写动作的痕迹,动态地看待笔迹,通过客观地观察笔迹而在主观上恢复形成笔迹的原动作,从而实现行为心理学层面对笔迹的理解。在操作方法上,反对把笔迹视为静止的图像或图形,反对孤立地看待任何笔迹特征,要求在操作中以书写动作的形式始终把笔迹的形状、速度和笔压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推理。透视人的内心世界时,若是单凭笔迹,产生的结论容易笼统;在借助各种信息资料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人格素质、思想观念、情感倾向、思维特点、潜意识状态等等都可以准确推断出来。中国笔迹学能够从书写行为、书写动作的角度解释所有笔迹特征和人格素质的对应关系。中国笔迹学愿意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前提下,接受严格的科学检测。


如此一对比,我们才能细致辨别世界笔迹学和中国笔迹学的分歧究竟在哪里。


至于世界各国的笔迹学今后如何生存、发展,那不是我想谈论的问题;中国笔迹学的情况介绍清楚了,希望他们要所借鉴。


 


最后,谈一谈笔迹学的更名问题。


 


在汉字笔迹面前,西方的笔迹学绠短汲深,难堪大用。中国笔迹学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从一开始就用动态的眼光看笔迹,从书写动作的角度分析笔迹。


中国笔迹学是以韩进的临摹直觉感知法和徐庆元的主动触觉感知法为代表。这两种方法都是动态分析法,不是视笔迹为图像或图形,而是视笔迹为书写行为的产物,是书写动作的痕迹,每个人的笔迹特点,都是其独特的书写动作习惯的反映。


临摹直觉感知法,注重书写动作的全过程。


主动触觉感知法,注重书写动作的“微动作”,即微观的局部。


按照上述的定义,中国笔迹学已经超出了英文笔迹学概念的范畴。


 


什么是笔迹?迄今为止各种工具书包括词典类书籍里关于笔迹的定义,也充分说明研究笔迹的方法至今还是以视笔迹为图像图形为绝对主流。从古到今都这样,什么人类一直是在以图像图形的眼光看着笔迹。


笔迹,是由书写行为产生的痕迹。


笔迹是由个人书写所产生的特有的形象。


笔迹具有个性特征的标志。


笔迹,指各个人所写的字所特有的形体特点


我认为,笔迹可以从多种角度来看待、定义。要从笔迹中推测人格素质,起码要承认笔迹这种事物具有这样的属性: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作为物质,它看得见,有形,稳定不变;作为精神,它几乎代表整个的内心世界。笔迹能够透视人的内心世界,最关键、最核心的本质原因,是笔迹乃个人的书写动作习惯。理解笔迹,就是理解书写动作习惯。分析笔迹,所分析的就是书写行为、书写活动过程、书写动作和书写动作习惯。


从书写动作的角度分析笔迹,就可以突破笔迹材料的文字限制,中国笔迹学专家可以分析任何文字的笔迹,不一定需要懂得文字内容。


 


中国笔迹学根据笔迹透视内心世界,是一门百分之百的科学。但由于笔迹学英文翻译是Graphology(图形学),并且已经被判定为伪科学,所以,显然,继续使用笔迹学这个名称就需要先承担起清洗这个“伪科学”罪名的责任,在目前学界已经认定笔迹学是伪科学、没有人愿意重审旧案的情境下,想证明笔迹学是科学也投诉无门。


查英汉词典——


graph图,图形,曲线图;


graphic绘画的,书画的,图样的,图案的。生动,形象,逼真的。


graphics图样,图像。


graphically以书画的形式显示。


总之,这个词的前半部分graph”与图形密切相关,而更突出的是,有些地方翻译时,直接把Graphology翻译成“图形学”。例如英国科学院的图形学就是这样。


根据英文,Graphology与笔迹学已经绑定,它与图形学也已经绑定,而视笔迹为图形恰恰是笔迹学成为伪科学的关键;这就形成了一个死结。笔迹学要走科学的研究道路,只能抛弃“笔迹学”这个旧名称;否则,老是背着“伪科学”这个屎盆子,与“图形”纠缠不清,吃力不讨好。


我的意见是改用“书写行为心理学”。我曾经考虑使用“笔迹分析”,但这与“中国笔迹学”差别不大,所以我觉得这样改名意义不大。改用“书写行为心理学”之后,堂堂正正地按科学精神办事,研发,检测,所有的关系和头绪都可以理顺了。


在中国国内,笔迹学不改名也问题不大,不会影响人们对笔迹学的学习和研究,但在与世界笔迹学界对接的时候会遇到麻烦。若是能将笔迹学与更名后的英文书写行为心理学实现对应的翻译效果,不改也罢;总体上看,还是改为“书写行为心理学”最为理想、省事。


此文也是征求同仁意见的初衷。


二〇二三年八月十九日星期六

喜欢韩进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韩进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