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迹解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无可置疑,笔迹学就是科学

送交者: 韩进[☆★★声望品衔11★★☆] 于 2023-10-22 11:56 已读 5674 次  

韩进的个人频道

+关注


无可置疑,笔迹学就是科学

——笔迹学的科学性释疑


中国笔迹学泰斗  韩进


 


一、序


 


在中国大陆地区,没有人敢说笔迹学不科学。离开了中国大陆就恰恰相反,没有人敢说笔迹学是科学。使用谷歌一搜索相关的内容,一定出现类似于“由于缺乏有效的科学证据,学界一般认为其是伪科学”的提示,这几乎就等于判了笔迹学的死刑,给笔迹学造成了冰天雪地般的生存环境,可以说,笔迹学是伪科学,已经成为中国之外全世界的定论,基本上与算命术划等号。我来澳大利亚后不服气,几次修改维基百科关于笔迹学的内容,编辑很生气,威胁要封禁我;我从此也不想再去发言。我写了《笔迹学理论》等两本书,两年了,还没有出版;在西方言论自由的环境里,不懂英文的我,好像比中国大陆更困难。


笔迹学是科学,将来一定会兴旺,一定会造福于人类。但眼前形势的确不乐观,我专就科学性这一点,写出此文,批驳各种污蔑笔迹学的谬论和谎言,特公之于世,留以为证,这颇像岳飞临终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8个大字一样。


 


二、事实


 


判断一种学科是伪科学,一般应该是两条标准。一条是结论不准确,经不起实践检验,一条是不能证伪。


学界认为笔迹学是伪科学,主要的理由是做了许多测试结果都不准确,不可靠。


这或许是真的,因为我从来没看到西方笔迹学界有反驳的文章或书籍。这就像法庭上被告放弃了申诉的权利,犹如汽车司机肇事后逃匿失踪。


但即使是真的,这也不能成为判定笔迹学是伪科学的依据。


第一,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是上个世纪80年代及以前做的测试。我们都知道,笔迹学作为科学的知识系统,是不断发展的,即使在今天,我们中国笔迹学专家也认为,世界各国的笔迹学水平属于幼儿园、小学生阶段。不管怎么说,以前的测试,至多能代表以前的笔迹学发展水平,不能证明今后笔迹学永远是“伪科学”。严格地说,以前的测试,只是检测了当时的静态分析法水平,对于动态分析方法,至今没有进行过检测。因此,凭籍二三十年前的测试材料,至今还在满世界宣传“由于缺乏有效的科学证据,学界一般认为其是伪科学”,是很不妥当的,就算你当时测试的结果是可靠的,也站不住脚。


第二,测试笔迹学的科学性,不能以测试的人数多为荣耀,而是以被测试的对象能代表世界最高水准为标准。接受测试者,理应宣告自己足以代表世界最高水平,要承担测试未通过的责任:比如,辞职、退伍、捐献……。以前的测试,选择过测试对象吗?这些人测试失败之后对世界、对笔迹学界,有何交代?我们知道,笔迹学界自吹自擂者甚多,所以,测试失败者理应向笔迹学界谢罪,并声明自己根本没有资格代表笔迹学,或者自杀,或者隐居出家,至少也要有相当的表示。至今我们还不知道,有哪些个测试失败者曾经是自认为技术成熟的或比较有名气的。如果以前的测试只是弄了一些半瓶子醋“混帐”,这种测试还能算数么?


第三,判定笔迹学是伪科学,必须考虑到中国笔迹学。在笔迹学领域,中国笔迹学不仅历史悠久渊源深厚,有测字术,有重视书法的文化传统,而且汉字的表现力远胜过拼音文字。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国笔迹学从技术、笔迹分析结论到理论,都无可争议地领先于世界。世界各国“学界一般认为笔迹学是伪科学”的时候,至少要把中国笔迹学也纳入考核范围。


中国笔迹学的诞生应该从1994年算起,起步晚,发展快。从一开始就走上市场,面向社会为顾客当场分析笔迹,提供咨询服务。在人山人海中,专家在明处,只有被顾客算计的份儿,哪里有作弊的可能?什么巴纳姆效应、模糊性……谁有本事去试试?实践中根本行不通。说笔迹学是伪科学的这些理论依据,至少是让我懒得批驳,因为太过恶心!


中国笔迹学诞生于市场实践,成长于实战中,不怕甚至欢迎各种科学的测试。说笔迹学是伪科学的主要理由是经不起检测,这对中国笔迹学来说完全没有根据。


中国笔迹学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分析笔迹的服务项目分性格、品质、能力、思维、职业、人生观、金钱观、为人处世、婚姻恋爱、心理障碍、工作态度等30多种,到2010年前后,即开始设计全面、系统揭示内心世界的框架。理论上,19931月出版的《怎样从笔迹看性格》一书就提出笔迹的本质是书写动作习惯,是人体语言。2019年在北京的笔迹学高峰论坛上,细述了笔迹学的主要名词概念。理论上的最终完善,是2021年定稿的《笔迹学理论》,至今还没有出版;但相关的理论,已经多在网上发表公布。


关于中国笔迹学的技术水平,大致情况是:从1991年徐庆元最先走上市场,第二年我和江柯等人也辞职成为职业分析笔迹者。制约中国笔迹学发展的瓶颈不是技术水平低,结论不准确,最主要的原因是找不到摆摊设点的场所。笔迹学起步阶段需要面对大量流动的客户,一般需要每天有上千的游客从专家面前经过,而专家每天可以分析100多人(按每人分析一个项目计算)。没有过硬的技术,专家连自己也养不活。但中国是共产党领导一切,在政府没有公告肯定笔迹学是科学的情况下,随时有人会来封禁笔迹学的摊点。妨碍中国笔迹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因素是著名人物的活动资料缺乏,不能进行这方面的学术讨论,研究他们的笔迹受限制。


目前中国有技术比较过硬的动态分析笔迹的专家十几人,使用静态分析方法的专家不好统计,估计有数百人。他们随时可以接受测试,分析汉字笔迹,正确率一般在70——80%之间 。如果在市场上接受业务,写综合性的结论,每个人每天最少也应该分析三五十份(按每人分析一个项目计算),多的能分析100——150份。这还是全凭手工操作,若是借助电脑帮助,一个专家一天可以分析二三百份。如果像西方笔迹学专家那样简单地鉴定几项人格特质,分析速度还可以翻番。这样的操作速度,你用伪科学那一套当众骗人,来得及、玩得转吗?


详细分析一个人的笔迹,每份分析报告都可以写几万字,甚至写成一本书。


现今世界各国的笔迹学,我指的主要是英文领域,对中国笔迹学采取了掩耳盗铃的态度,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不仅看不到反馈、讨论和批评,甚至连介绍性的文字也没有。但如此回避,就把“学界一般认为笔迹学是伪科学”世界主流的天空捅出了一个无法弥补的大窟窿。


中国笔迹学代表着世界范围内的最高水平,也标志着笔迹学自身的成熟。要测试笔迹学的技术水平,应该以测试中国笔迹学专家为主,要检验笔迹学的理论是否完善、是否科学,要在2021年之后。如果不是这样,那所谓“学界一般认为其是伪科学”的结论就不能算数;你可以说彼时彼国的笔迹学是伪科学,不能断定全世界的笔迹学都是伪科学,首先是不能断定中国笔迹学是伪科学。


我从事专业分析笔迹30多年了,分析过的笔迹10万份以上。我研究的重点,始终是著名人物。我从未发现过按照笔迹学理论解释不通的例子,比如说字体大却代表着自卑,速度快却反映了慢性子。相反,许多让人迷惑的人物,依据笔迹却很容易揭开他们的个性之谜。可以说,现在没有我解不开的笔迹之谜,只要有笔迹在,你的灵魂就会在我的眼里裸奔。我也渴望遇到我分析不了的笔迹。笔迹学专家应该都希望遇到这种“困难”,这种困难克服三五次,你就进入笔迹学的自由王国,技术登顶了。


 


三、分析方法和理论

 


笔迹学是什么?寻找最大公约数,就是:根据笔迹推测人的性格等人格特质内容的学科。这种学科的核心知识,其形式就是什么样的笔迹特征=什么样的人格特质。中国笔迹学对主要的名词概念已经做了研究,大体上的表述是:笔迹学是根据笔迹推测人格素质的学科,其宗旨是全面、系统、深刻地揭示笔迹书写者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暂且把人的内心世界理解成物质性的东西,那么笔迹学就是要揭示人格素质的数量和质量、各种人格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内心世界的结构和运转机制。


目前还不是确定笔迹学到底是不是伪科学的时机,这项工作应该留待以后去做。维基百科说“学界一般认为笔迹学是伪科学”,其学界所指的应该是一些基本上不懂笔迹学的外行人。这些人没有资格做这种结论。如果笔迹学真是伪科学或不科学,一定会有内行人反叛出来说话。我这篇文章,算是对这种言论的正式应诉,欢迎各界人士批评或质疑。


笔迹学在中国的发展,可靠地证实了笔迹学就是科学,不是伪科学。


以上是今天我们谈论笔迹学究竟是不是伪科学的现实基础,下面我逐次从理论层面上细述各种理由。


 


世界各国的笔迹学经不起检测,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分析笔迹的技术水平低,实在太低。至今我在网络上看了几十个笔迹学小组的表现,专家对笔迹材料没有要求,请求分析笔迹者也不指定分析内容或项目,笔迹分析结论没有格式规范,根据这些情况,我作为专家有充分的理由对此一言以蔽之,还是小孩子玩尿泥过家家的状态和阶段。


理论上,他们视笔迹为书写动作产生的痕迹,分析笔迹时的操作中,他们把笔迹当作静止不变的图形对待,用测量图形的方法分析笔迹。这种根本性的错误,导致其学术水平永远无法超越小学生阶段。受理论水平的局限,他们至今难以理解中国笔迹学获得的进展和学术成就。


中国笔迹学也承认笔迹是书写动作产生的痕迹,但分析笔迹必须去尝试恢复原来的书写动作。笔迹的分析价值不是个人特有的图形,而是个性化的书写动作习惯。只有在恢复原来的书写动作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探测笔迹书写者的内心世界。图形是具象的,书写动作习惯是抽象的,但它是容易感知的。人类的哭和笑是相同,作为书写动作习惯,代表什么样的心理含义也有普遍通用的规律。但阿拉伯文字从右向左书写,就会打破许多认证笔迹特征的规律,这是有点跑题的话。


笔迹作为图形仍然是物质,任何物质的东西都不能直接与精神的事物划等号,笔迹图形也不能直接与人格特质划等号。如果硬要说某种笔迹图形(即某种静态的笔迹特征)就一定代表着某种人格特质(或者称之为心理含义),在科学的角度看就一定是不严谨的,是肯定有破绽的。静态分析法的笔迹学被视为伪科学,当然不是纯属冤案,这总是有些必然性的,是有一些理论上的科学依据。


汉字结构复杂且数以万计,使用静态分析方法绠短汲深,中国笔迹学专家走动态分析方法的道路,也是绝境中的必然。


笔迹之所以有分析的价值,成为透视内心世界的窗口,一是每个人的书写动作习惯与他人不同,二是书写动作习惯比任何人体语言包括表情、走姿坐姿等都与人格特质内心世界的精神联系更深刻更稳定。使用动态分析法,使笔迹学的科学性得到很大提高。


和静态分析法相比,动态分析法有哪些不同或变化呢?


静态分析,所分析的特征包括:


概貌特征,字体大小,速度快慢,笔压轻重,字体风格,连笔状况等。


布局处置特征:行状,行距;字距,拼音文字的单词间距。笔画与笔画之间的位置和距离形成的对应关系(势态构成的心理),个别笔画与字体或部分之间构成的势态关系。字体倾斜程度;空白边状况。


字体或字母的结构特征。


个别单字的特征。字母的组成特点。


笔画和偏旁部首的特征。


阿拉伯数字和标点符号的特征。


签名特征。


静态分析法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动态分析法对此是全盘继承的;动态分析法排除的仅仅是那些经不起动态分析法考核审查的内容。


动态分析笔迹,说到底,是把形状、速度、笔压三者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的。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就变成了动作。静态分析法是把这三者分别分类确定心理含义的,所谓综合也不过是分别确定心理含义之后对这些心理含义做些平衡、磨合性质的工作。


静态分析法知识的基本模式是:某种静态的笔迹特征=某些人格特质(或心理特征)。每一种笔迹特征首先是独立的,只是当其代表的心理含义或人格特质与其它笔迹特征所代表的内容发生冲突、难以相容时,才需要取舍或增删削减。


我在这里指出静态分析法科学性不足,并不是要否定300多年来笔迹学专家们探索的成果和价值。像字体大代表自信,单词与单词之间的距离表明人际关系的距离, i 打在离词干较远的地方可能意味着富有想象力……这样的结论都大概率能站得住脚动态分析法是站在这些成果上才取得的成就,没有这些成果中国笔迹学还不知道要探索多少年。


静态分析法的知识至今对于动态分析仍然经常具有灯塔或指引方向的作用或价值,但动态分析法使用这些知识时持谨慎、提防的态度,未经检验是不敢冒然采用的。像笔压可能表明精力充沛或情绪化”这样的结论就值得推敲。笔压重表明精力充沛,还需要运笔速度较快为条件;至于情绪化,主要取决于笔压起伏的强烈程度和规律的稳定性,与笔压重关系不是很密切。破解这样的笔迹学之谜,对于动态分析法来说轻而易举。


动态分析法的根本特征是使用动态的笔迹特征。


动态笔迹特征是形状、速度和笔压三种因素的组合的结果,它是个性化的书写动作习惯的表现。书写动作习惯是人格特质直接表现的形式。一个动态笔迹特征,或许是从落笔到收笔,一次算一个完整的书写动作;或许是一个书写动作的一部分,例如专指某一次某一个起笔或落笔的动作;或许是一次书写动作连带或前或后的衔接动作;或许是连贯的几个书写动作构成一个特征。不管怎样,相比于静态笔迹特征,它是个很大的单位,其内涵也非常丰富,像个多棱镜,像是万花筒,可以映照出许多人格特质,甚至可能有无所不包的意味。动态笔迹特征不便于表述,学术交流时也容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分析一份笔迹,至少需要捕捉到一个动态笔迹特征,多则三五个,一般不会超过10个。静态分析笔迹会对几百个静态笔迹特征进行测量,两种笔迹特征的大小差距很大。动态笔迹特征是无形的,或者说是以动作的形态存在的,只能根据动作或基于对人体语言的理解进行沟通交流。对笔迹作出分析结论时,只需带着目的进入相应的情境,借助对书写动作习惯的了解,一品味就可以利用直觉感知到相关的信息。不管推测什么内容,动态分析的操作方法都是一样的,只是选择的动态笔迹特征可能不同。


动态分析法极大地提高了线条的地位,分析线条的质感,可以说是动态分析笔迹的基础。静态分析法只注意线条的长短粗细,这不是分析线条。而破解笔迹的奥秘,产生创造性的分析结论,大多数是源自对书写动作习惯的感知。


动态分析法认为静态分析的方法是不够科学的,因此不会根据静态笔迹特征直接下结论。动态分析法认为每一种静态笔迹特征都是不能孤立起来看待的,更不能看成是静止的事物。形状、速度和笔压,这三种事物都有无限丰富的变化可能性,因此应该把它们视为三个变量。如果把每一份笔迹分析结论或每一种结论中的子观点(即人格特质)都看作一个数据,那么这个数据就是三个变量相乘的积。这三个变量,甚至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当一个变量是负数时,代表着以前的结论大翻盘。例如字体大和笔压轻,两种特征同时具备时,一些结论的内容就会发生这种变化。


动态分析法认为孤立地给任何一种静态的笔迹特征下结论都是危险的,认为这样做没有充足的科学性。


从动态的角度分析笔迹,可以更多地获得哪些信息呢?外行人也不难理解:书写动作的连续性、流畅性,动作蕴含的情感和情绪,思维的格调,字体的神态和韵味,特别是一个人的胸怀、境界、气度、修养都只能在动态笔迹特征中才能准确可靠地反映出来。关键是在动态中理解笔迹时,各种具有冲突性质的心理内容得到了融合、磨合,那些不适宜的内容都自动消除了。水平较高的专家,既可以发现新内容,又可以把静态分析得到的那些杂乱的内容自动整合清理出来。


静态分析笔迹,很难超越文字的界限,英文字母的笔迹特征,与汉字笔画的笔迹特征,互通性很少。如果使用动态分析方法,则不在乎什么文字,只捕捉动作习惯,因此跨越文字界限相对容易得多。当然,书写规范是必须顾及的,动作习惯是建立在书写规范上的,中文,英文,朝鲜和韩国的文字,日文,特别是阿拉伯文字,书写规范差别很大。


简单地介绍这些,是说明,那些判定笔迹学是伪科学的人,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结论,有必要把动态分析的方法加入到考核检测的内容里去。


未完待续

喜欢韩进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韩进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