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荷塘月色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阴阳(苦乐)平衡,性命双修

送交者: 湖叶[♂☆★声望品衔7★☆♂] 于 2023-04-20 5:05 已读 542 次  

湖叶的个人频道

+关注
怎么才能寿终正寝,安详离世?

这是个好问题。

我也认为活得好不如死得好。

比较靠谱的方法可能还是要性命双修。(至于具体怎么性命双修可以参考我的其他回答。)

到底有没有用,要等我死后才能确证。


《西游记》里的暗示或哑谜 # 


常有人误以为我是所谓的“师兄”。

我只能回答:搞错了,我不取经的。

表面看来,我过去是偏佛的,因为经常引用佛经经文。

其实如果你仔细看,我只是借古人的话说自己的事。

有时甚至会修订某些经文,所以绝对不是教徒。

(我不打算加入任何组织,尤其是那些只许进不许出的类似传销的组织。

哪怕只是诅咒退出者,在我眼里,也有邪教的色彩。)


另一方面,如果说以前我过分强调醒悟、觉醒、自觉自信、自尊自立自强。

那么以后我可能会偏向道家内丹派的性命双修。


(转贴几段以前写的短文,供参考。)


“灵台方寸山三星斜月洞”是谜面。


谜底是个“心”字。


心猿悟空,觉悟空性,是自悟自学的。菩提祖师即指自性菩提。


悟空学会七十二变。因为“空=变”,不变就说明不空,变化变动就说明其性本空。


悟空后可称齐天大圣,因为“空性”与”天道“同是先天“第一因,悟道者皆可称圣。


被大闹的“天宫”如果有的话,也只是性镜中的物像而已。


自学悟道者,如果过于兴奋,是很容易发狂入魔的。


这时,有五行山(五指山)来提醒他:你还被肉身压着呢(阴阳五行是中医的基础)。


《西游记》据说是丘处机写的,后经评书艺人传唱并改编,最后再由吴承恩之类的人汇编成书。


道家内丹派,结合了佛与医,提倡先悟后修。(与《楞严经》暗合)


师徒五个(四人一马),即五行,即身体五脏等各个部分。


觉悟易,修身难。


所谓九九八十一难,我对道门的术语也不熟悉,估计其中有不少凑数的。


只说个有趣的:人参果。唐僧见是个人形,不敢吃。而内丹派就是要性命双修,重视人身。(有一个说法,丘处机把唐僧的徒弟都写成不是个人形,有讽刺佛教的意思。)


要长生,不能靠人参之类的药物,要修炼自身。


想一想我们的身体是不是“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

(吃五谷杂食,没有不枯不得病的。)


怎么办呢?观世音(即慈悲,即感情)的净水指什么呢?我估计是指我们的唾液。放松微笑,肾水上调,浇灭心火,才能坎离相济,阴阳和合,(动态)平衡就是完美,莫求极致。


西游记中提到火时,常常是指心火。


心火最忌过旺。


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是指过分热衷于冥想静坐,如果控制不好呼吸(乱用芭蕉扇),一旦入魔,常常九牛掖不回。



所以我不提倡所谓的实修,要修也别学佛的坐像,那时佛还在与自己的心魔搏斗。


要等他放弃了,睁眼目睹明星,才刚刚开悟。


等他涅槃时,躺下了,全放下了,悬崖撒手,才算是“歇即顿悟”。



除了学卧佛像,还可以学观自在菩萨的坐姿。(葛优瘫也不错)


佛家有些教派过分强调“出离”,对世界,乃至对生命都持否定的态度。

所谓“无明”只是生命的一面。


生命还有另一面:“本明”。


无明好比是物质,属果。本明好比是能量,属因。


我们无法倒果为因,逆转因果,直接看到“能量”,看到本明。


但是我们可以从物质的运动与变化及物质间的互动与交流间接“看到”、推想、体悟“能量”。




如果只看到无明,忘记了本明。只看到生命之苦,无视生命之乐。只看到世界之恶,无视世界之善。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出世”“入灭”,(请恕我直言)无疑是出偏入魔了。


转贴一段如是我闻的传言:“《四分律》中记载诸比丘(和尚)于婆求园在释迦牟尼佛的指导下修不净观致使极端厌恶生活,或用刀自杀,或服毒药,或互相杀害,有六十个比丘请求名叫鹿杖梵志的婆罗门外道将自己杀死,有人称赞外道说:“很好很好,你得大福了!既度脱沙门,又得到他们的财物” ,阿难等大弟子熟视无睹,号称无限神通的释迦牟尼佛却不知身边发生的事情,半个月后升座讲法时发现人数大减,问阿难得知情况后才赶紧纠正错误,改令还未自杀的诸比丘修特胜观”


慧能无相颂: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执着无明物质即是邪见世间,想象本明能量即是正见出世。


执着来,想象度。既渡舍船。悬崖撒手。“长伸两脚卧”是真寂灭真涅槃。


坛经曰:无相者。于相而离相。


何为“相”?体之一端也。相有限,体无限。


相有形,好比物质、纯物质。体无形,好比能量、纯能量。


执着有限之相为邪,想象无限之体为正。


执着有形有相为烦恼,想象无形无相为菩提。


烦恼来菩提度。


邪来正度。


既济舍舟。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坛经 无相颂》)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何以睡得踏实?只因悬崖撒手。


我国华严宗等宗派的“性起”“空性起缘”是对“缘起性空”的重要补充。

(《楞严经》估计也不是古印度人写得出来的,应是唐朝中国人的智慧。)


空性(镜)起缘(像)造成了缘(因素)起性(成果)空


好比人们忘了一切事物的来源,眼里只有各种事物,试图拼积木成通天塔,甚至是拼尘欲要成觉,煮沙欲要成饭,终究一场空。


应直接体悟无限的空性、自性,无限的“识精元明”,无限无始的“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坚信五蕴本空,坚信天人本一,坚信鱼不仅在水中游,水也在鱼的体内,……


(不仅物质泡在能量里,物质之内也有能量。)

乃至:鱼的本质就是水,物质的本质就是能量。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如果能量只是用来计算并预测物质运动与变化的概念工具,

那么也可以反过来说,物质只是能量分布的变化(以及暂时的局部的相对的不变)造成的现象。


慧能:长伸两脚卧。悬崖撒手。(两手,鱼与水,或物质与能量,都要撒开)

“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寂灭岂有次第?


这才是真正的“顿悟”“无为法”


话说我早年发誓要修炼无为大法。可笑的是,我一直没搞懂怎么才算无为。有人说,无为就是无所作为,干坐着傻等。利用杠杆原理,这一头放下一切,就能在那一头得到一切。在我看来这不是什么无为,而是取巧。(甚至有一点点阴险。)贪心不足。知是无涯的,即便入了某种大定,能知过去未来,也终究有限。不然的话,你就出不了定,成了植物人甚至死尸。个体终究所知有限,无法穷尽全体。而只要还有未知,就有变数,敬告某些人,不要太自信。扯远了。回过头来说我目前所理解的无为。我有个外国朋友,信神,要做大手术,手术前打了个电话给我。我知道他可能害怕了,我就对他说,现在你只能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神了,……。我们总以为自己就是一具身体,或者至少这具肉身是我的。真的如此吗?那么你明明不想生病,不想老去,更不想死。而这身体为什么不听你的话呢?还有的朋友认为:我思即我在。我们的念头想法真的是我们自己的吗?假设存在所谓的“脑控”。你怎么区别哪个念头是自己的,哪个是外来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真的能保证没有什么东西暗中把某些念头塞给你吗?我们的显意识是骑在集体潜意识(乃至集体无意识)这头大象或蓝鲸上的,同样是“身”不由己的。如果你能把自己的一切都交出来(整个身心都上交了,更不要说身外之物了),或者说归还出来,无论是给神还是上帝还是真主还是佛菩萨,或者还是客观规律还是大自然还是全体集体整体还是其他任何某某事物,都可以,只要不是你自己。如果你能真的做到,你会发现这意味着你可以随便身体坐卧行住(或者自孽苦行)畅想无限(或什么都不想)。怎么样都可以。无为而无不为。都不是你的了,你反而得到了大自在大自由。(这是另一种对杠杆原理的利用)


“我”可以有很多定义。

肉身我,思维我,“不念的我”(以念与念之间的空白为我),……都来自“攀缘心”,是一种执着,一种聚焦(焦虑),一种概括(概念),属于在心镜的像上画圈的行为,来自第一个在岩洞上画圈试图以此定住猎物的人,他可能是受水聚在一起自然形成的圆圈的启发。

共同的特点是有限

自性,空性(如同虚空,如同宇宙空间),法身(以一切法,一切事物为己身),大我,真我,真正的自己……,都来自想象,来自对无限的想象。来自光线的无限延伸。

墙角三条线的无限延伸让我们想象有个无限大的宇宙

看得清变动就是光明,看不清变动就是黑暗。(不知道,想象不出黑暗里有什么给我们带来恐惧。)

像动镜不动,像变镜不变,让我们想象镜的永恒。

不聚焦于眼前、手中,我们就无法生活。“攀缘”执着是我们的宿命

累了,总要闭眼放手,休息,睡不着,就会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思索“我”从哪里来,第一因是什么?妄想也是我们的宿命。

为什么是“虚妄”的想象?因为无法证实,只能从果推想因,无法直接颠倒因果见到“第一因”。个体怎么实现无限,怎么得到无限?都是妄想。

知道“不可知”,就该放下妄想。不肯放下,就是“法执”“法我执”。

有位哲学家说,因果关系是最大的迷信。如果真的如此,那么一切都是巧合。都是老天爷的安排。无论是谁的安排,无论是怎么安排的。

你眼前的一切,所谓的当下,动中有不动,变中有不变,是可以记忆的,记录的,这就说明都是注定的,都是宿命。

各人各有各的哲学信念信仰,妄想或不妄想,执着或不执着,努力或不努力,都是命。

人有人的命,鱼有鱼的命,鸟有鸟的命。因为身体不同。

物质皆执,能量皆想。两者结合,阴阳动态平衡的是生命。物质,肉,脑,理智,概念(“执着“)属阴

能量,血,心,感情,想象(“妄想”)属阳

过阴,带来烦恼痛苦

过阳,容易发狂入魔

过阴时,一紧一松,一阴一阳,

过阳时,一放一收,一阳一阴,

阴阳动态平衡,苦乐动态平衡

平衡就是完美,莫求极致


“一紧一松”" 一放一收"属于动功(推荐赵金香编的鹤翔庄,但不要迷信其理论,也不要过分追求所谓的标准或美观。)


生命不仅在于运动,还在于静止。


运动使人强壮,静止使人长寿。


静功可以学达摩与慧能的心法。


达摩:外绝诸缘(闭眼放手),内心无喘(从想象本明,到坚信“能量”,放下妄想)


慧能:憎(执着)爱(想象)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姿态可以学观自在菩萨的坐姿或佛的涅槃相(卧姿)。


不建议学佛的坐姿,那时佛还没有真正觉悟,他还在与自己的心魔搏斗。等他放弃禅坐,睁眼目睹明星时才刚刚开悟。
喜欢湖叶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湖叶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