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抗疫信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陪伴“最后一程”的人:让家属看到逝者最体面的样子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3-04-08 20:18 已读 294 次 1赞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关注

大街上灵车经过,家长们会遮住小朋友的眼睛,担心看到“脏东西”。


生老病死,最后一环总是成为一个禁忌话题。


可有这么一群人,每天与死亡打交道,负责遗体接运、遗容整理、火化、告别仪式……这些似乎与“不吉利”挂钩,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都不谈论自己的职业。


他们是入殓师。


在北京工作的小林,对这一群人一直心存感激,因为十年前,他们让拉扯小林长大的外婆体体面面、有尊严地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


那时候家人认为小林还小,没被允许送外婆最后一程,但她到现在仍记得外婆入殓的那天,嫂子告诉她的一句话,“你外婆平时不打扮,走的时候化完妆还挺好看,干干净净,很体面”。


小林心中很是宽慰。后来她才知道,这是入殓师工作的一部分。她不知道的是,这份工作的特殊性或许并没让他们自己“体面”。


中国殡葬协会官网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接近1000万,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但相对而言中国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有限,比如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相关殡葬从业者存在不小的人才缺口。


这是一种让人恐惧,但又何尝不是让人感到慰藉的职业。如果走入殓师的生活,是否会更多一份理解?



抉择


“我没想到自己从事了曾经最害怕的职业”。李一现在北京一家殡仪馆从事入殓已有七年。


2016年大学毕业,学的是殡葬专业。在高考选专业的时候,李一的第一反应是排斥,打死都不能报,“一旦报了这个专业,别人会如何看待我?会不会影响到我的婚恋?”


高考只考了三四百分,学校和专业的选择都受限,那时的李一,选择一个好就业的专业更为现实。殡葬是冷门。


在爸妈的支持和劝说下,李一一个人静静想了两天,妥协了,工作而已。不过,在亲戚问起自己学什么专业时,李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躲躲闪闪,只说学的是养老护理,他还是担心外界的异样眼光。


现在,李一在生活中虽不时仍能感受到异样的眼光,但情况没有他想的那么糟,亲友知道他的职业,虽不当面聊起,但也会不时问问忙不忙。在殡仪馆工作时,李一能感到,死者亲属对这一职业还是认可的。


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心里的那一道槛过不去,“都是为了混口饭吃,没必要把自己弄得那么憋屈”。李一对《财经·大健康》说。


对于从业者而言,还有一道必须跨越的槛,那就是恐惧。


毕业之前,李一被分配去实习,在每个岗位转了一圈,那是他第一次看到真实的入殓场景。


正常人体温都是热的,当李一触碰死者遗体的时候,冰冰凉凉,传导全身,后背发凉。在火化车间实习时,通过一个小门看到里边正在火化,那是李一第一次真实地接触到,一具遗体从血肉变成白骨的全过程,头骨就在他面前。


“特别害怕”。李一小时候,连在大街上不小心踩到纸钱,心里都会慌好几天。


渐渐地,李一心理波动没有那么大了,也没有抵触,他知道,“要么害怕,要么走人”。


“这份职业也许会伴随终生,以敬畏之心完成工作,也算是行善积德,他们走了,完成不了的事情,我们去帮他完成,遗体接运、遗容整理、火化、告别。”李一说。


特殊的美妆


早上7点10分起床,8点李一开启一天的工作。


每天轮换不同的岗位,包括遗体接运、仪容整理、火化、告别仪式。这天,李一轮到的是遗容整理岗。


死者是一个小伙子,从脚手架工地上摔下来,送来的时候,身体还留有余温,点验物品时,口袋里只有烟和打火机,连手机都没有。


“一看就是打工人突遇意外,看着特别难受”,李一能做的只有让他体体面面、干干净净地走。


套上大褂、戴好口罩、戴上双层薄膜橡胶手套、消毒后,李一先为这个小伙子净面,先将面部呈现出来。然后,用棉花蘸取高浓度白酒,完成鼻子、耳朵、嘴等五孔填塞,以达到清洁杀菌和填充的效果。


之后,开始化妆。以淡妆为主,男性比女性淡一些,爽肤水、粉底、遮瑕、腮红、唇釉……与平常化妆流程和化妆品并无二致,不过由于对象是静态的,对于唇部,李一会更倾向于用唇釉,免于勾勒和晕染。整个过程五六分钟结束。


殡仪馆一般会统一采购工具。不过,李一有自己的讲究,会自己采购用得顺手的化妆工具。


在李一看来,这跟平常的化妆没什么不同,记得一位30多岁的女性,嘴唇上没有血色不好看,补唇釉就很关键。每位入殓师的手法轻重和审美标准的不同,李一偏爱化较浓的妆,他还调侃道,自己或许也可以去当美妆主播。


有一次,他给一位小女孩化妆,还给她别了一个红色发卡。他说,希望让她躺在棺椁呈现出最好的状态,亲属能把悲痛降到最低。


如果要说最大的不同,他们不但是“彩妆师”,还是“外科医生”。


李一记得有一回,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用菜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身体多处伤口。这样的伤口特别短,并不好缝,比如一条腿上的伤口就多达十几处,李一说,缝一条腿特别累,需要多人合作,接力进行。


这是李一从业五年来,遗容整理最长的一回,从上午11点多一直到下午5点,长达五个多小时。


让家属看到满身的伤口,总是过于残忍。李一想,“让死者体面,生者慰藉,这或许是我们的一点儿价值”。


无数的永别


有时候,李一的工作是在告别厅主持告别仪式。


当目睹无数撕心裂肺的无法接受、懵懂无知的永别,悲伤是这份工作的主旋律,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安抚家属是他们的日常。


一位30多岁的年轻男子突发意外去世,留下两个孩子,一个是女孩,八九岁的样子,一个是男孩,更小,也就三四岁。


这天,轮到李一主持告别仪式。告别开始之前,李一就让孩子的姑姑带着他们先进来,见他们父亲最后一面,让其他亲友等会儿进来。那会儿,他拿着对讲机跟遗容整理那边沟通,确保妆容呈现效果最佳之后,才把这位意外去世的父亲送进告别厅。


年轻的父亲静静地躺在鲜花中间。小女孩问姑姑,“那是我爸爸吗?”姑姑只回答一个字,“嗯”。小女孩再次问姑姑,“他怎么了”。姑姑只道,“你说怎么了?”女孩说,“爸爸是不是睡着了?”


她踮起脚,试图看看爸爸,小男孩太小,根本看不见,一旁的姑姑也没抱他,李一便把他抱起来。


小男孩也问李一,“我爸爸怎么了”。李一也只答,“睡着了”。小男孩向姐姐说,“他们说睡着了”,然后他姐姐说,“小点声,别把爸爸吵醒了”。


听到这句话之后,李一说,当时鼻子挺酸的,情绪就有点控制不住,两个小孩儿体会不到,那意味着离去,意味着此生再无相见的可能。


李一一定要控制住情绪,因为后边的仪式还没开始,他的工作还没结束,“我要是再流下眼泪,家属情绪更控制不住了”。


最让人惋惜的莫过于意外的离去和年轻的生命。


告别厅的悲伤一波接着一波。


十多岁的小女孩抑郁,喝下毒药自杀。李一记着那天,他们已经尽量让这位小女孩的面貌看起来有血色,似乎从没离开,以此降低亲属的悲伤。但在告别厅中,家属还是控制不住情绪,哭得更厉害,把围在女儿周围的鲜花都甩到一边,破坏现场的陈设,根本不在乎后续的赔偿,非要去救自己的女儿。


“拉都拉不动”,这时的李一是无力的,只能劝说家属,“冷静点,别这样,让孩子安心地走”。


这份职业让李一的脾气越来越好。


他说自己对亲属说话都是和颜悦色,“亲人的离世本就让人不愉快,站在对方的角度,多一点同理心,多的也做不了”。


在告别仪式中,李一说的最多的两个字是“节哀”。


“外人可能会觉得我很妈宝”


经历过初见尸体的恐惧,到现在每天平均处理六七具尸体,多则十几具,还见证着生离死别,李一说自己都有些麻木了。


有时候,李一也会想,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但是想想算了,活在当下,每天对自己和亲友好一点,尽量不要留遗憾。


这份职业让李一对于生死看得更淡,但同时将亲情看得很重。


李一隔一两天就会给妈妈通个电话、打个视频。


“外人可能会觉得我很妈宝”,李一苦笑,“我家是内蒙古的,北京离家300多公里,不算远,但家人一旦有个头疼脑热的,我一定不在身边,再加上妈妈一直有病在吃药”。


聊天的内容很日常,无外乎工作忙不忙,天气怎么样。李一说:“有时候我也很烦躁,特别是在忙的时候,突然给我发微信,我就有些生气,说一些气话。但说完就后悔,从老家出来工作之后,亲人是见一面少一面。”


“我觉得亲情大于友情,也大于工作,如果家人真的有什么需要我的话,肯定会辞掉工作回去,哪怕现在的工资、福利待遇比老家好很多。”李一笑称,“倒也没有传闻中工资每月好几万,我不是正式工,一般殡仪馆员工分为事业编、派遣合同、长期合同、不固定合同,有编制的会高出很多。”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